在APEC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加強互聯互通、深化“一帶一路”合作的一系列建議,中國還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
我國制造業平均有近28%的產能閑置,35.5%的制造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也是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去庫存化”集中在地產、水泥建材、有色等產能過剩行業。
今年以來,我國為微刺激政策頻頻出臺,棚戶區改造必列其中。除了考慮“穩增長”、“惠民生”之外,解決房地產、水泥建材行業過剩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去年7月《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印發以來,新一輪棚改明顯提速。2013年改造各類棚戶區320萬戶以上,2014年計劃改造470萬戶以上。
其實,出現產能過剩并不奇怪,一些新興行業及外向型制造行業也會出現產能閑置狀況。作為全球芯片制造發展最快的市場,中國芯片和半導體制造業在10年前的產能閑置就接近60%。2003年7月,我國啟動“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經10余年努力,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才在經歷金融危機和后金融危機之后觸底回升,2013年產業規模穩步增長,2014年預計增長率達到40%。這次產能過剩是制造業中重工業的普遍產能過剩,由于重工業產業關聯度高、“迂回生產”環節較長,因此“去產能化”和“再產能化”的周期和調整幅度有一個過程。但在政府的果斷決策下,我國“去產能化”和企業“去庫存化”已成新常態,許多行業消化過剩產能已經初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