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市場體系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市場已經完成細分,各業務領域之間的服務成本很低,在這種經濟環境中未必一定要產融結合。但在日本和我國這種經濟后發國家,或者說是快速發展的經濟體系中,產融結合是必須的。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產融結合已成為今天資本市場上最時髦的詞。近年來,我國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的產融結合也逐漸升溫。如中信集團在地產、能源、基礎設施等產業外,打造了一個由中信實業銀行、中信嘉華銀行、中信證券、中信信托等組成的金融平臺;中糧集團在食品、酒、地產等業務外又與外方合資成立了中英人壽、中怡保險。
而在建材行業的大企業集團中,產融結合雖未形成大氣候,但已被頻頻關注。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不止一次地表示,產融結合應成為國企改革重點,中國部分企業已經涉足金融服務業,形成初具財團雛形的產融結合模式,中國建材集團未來也要向企業財團化邁進。
可見,在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央企要培育發展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趨勢下,產融結合已是一條必經之路。
機遇當前
產融結合應成國企改革重點
產融結合一詞起源于20世紀初的JP摩根時代,它的最初含義是指金融資本對產業資本的滲透與控制。新的產融時代,開始于產業向金融的自然延伸和由此產生的經營協同效應,然后發展為基于產業穩定性的金融協同效應。
產融結合即產業部門與金融部門在資本、資金、人事等多方面相互融合、同生共長,其根本在于產業與金融資本的融合。其中,產業資本指制造企業、運輸企業、商業企業等非金融企業所持有的資本,金融資本是指銀行、保險(放心保)、信托、證券、基金、風險投資機構等金融機構占有和控制的資本。
在很多專家看來,產融結合既是一個大型企業尋求健康發展的重要商業模式,更是一種社會經濟的文化特質。
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都表明,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和金融資本相結合。從世界500強企業和大型跨國企業來看,80%以上都采取了產融結合的戰略。舉例來說,在上個世紀IT產業革命中,硅谷成了其根據地,成就硅谷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斯坦福大學;二是納斯達克股市。而這兩種要素結合在一起的背后推手就是產融結合。所以在西方,所有的產業奇跡幾乎都離不開產融結合的市場運作。
在我國,長期以來金融一直是實體經濟企業尤其是國有制造業難以很好涉足的領域。因此,國內的產融結合的文化并未真正意義上形成,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產融結合更缺乏內在的動力。
在此情況下,作為傳統重工業的建材行業,更要抓住這一機遇,利用產業、金融資本緊密結合來推動建材行業健康發展。
那么,產融結合究竟能帶來什么?
大體來看,產融結合是企業創造協同、提高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手段,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也是企業提升自身價值的管理手段,能夠為企業投資模式進行創新。
制造業和金融業涉及兩個行業的管理,制造業管理和金融業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對建材行業而言,產融結合更有利于推進其產業集團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特別是在風險管理方面,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理念和實踐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學習的地方。建材大企業集團可以通過發展金融產業,提升企業集團資源整合的效率,提升企業集團價值。
建材行業已進行初步探索
未來還需正視產業基礎
可以說,產融結合既可以有效滿足企業發展中的融資需求,也可以有效地管理企業積累的資金財富,同時也可以為自身的金融交易提供方便。
宋志平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歐洲市場體系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市場已經完成細分,各業務領域之間的服務成本很低,在這種經濟環境中未必一定要產融結合。但在日本和我國這種經濟后發國家,或者說是快速發展的經濟體系中,產融結合是必須的。”
在此趨勢下,中國建材集團也進行了一些產融結合的初步探索和嘗試,比如易單網與多家銀行聯合,為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在線保理業務,對融資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快捷和低成本的融資服務??梢哉f,這成為了集團決勝其他外貿服務商的殺手锏。與此同時,在其重點發展的新型房屋領域,也會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務。
未來,中國建材集團的走向是把制造服務業提升到更高的層面進行發展,逐步向金融服務領域拓展,實現企業財團化,通過產業與金融的協同效應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
在宋志平看來,目前中國很多制造業企業已建立了核心產業群,那么頂級的制造業公司應該進一步實現突圍,深入探索與金融、互聯網等行業的跨界聯合,展開跨界經營,使各相關方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和相互驅動,打造一個更具競爭力和發展空間的產業集群。
除了中國建材集團,華潤水泥也開始受益于其所在集團的產融結合模式。在華潤集團的小微信貸業務方面,產融結合發揮了積極作用。以華潤水泥與華潤銀行的結合為例,華潤水泥的下游客戶多數為水泥經銷商,預攪拌商品混凝土攪拌站,這些客戶多為小微企業,其主要特點是資金需求量大,銷售回款周期長。
針對這一特點,華潤銀行將小微信貸業務引入其中,水泥經銷商或混凝土攪拌站從華潤銀行獲得貸款后,華潤水泥負責監控水泥經銷商或混凝土攪拌站的月提貨量,為華潤銀行小微企業監控客戶經營狀況提供了一個反饋平臺。與此同時,有了華潤銀行資金的支持,能夠擴大華潤水泥下游客戶在華潤水泥的采購量,且華潤水泥會給予客戶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達到華潤銀行、華潤水泥及其下游客戶三方互惠互利的結果。
此外,華潤還設立了產業基金,其中一個重要方向是傳統產業基金,也就是水泥、電力、燃氣等,為這些傳統子行業提供融資服務。
華潤集團未來理想的生意模式是以產業基金為平臺,實現和控制多元化產業結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銀行、信托等金融工具實現各產業之間、各子公司之間資源有效協同利用,通過產融結合提升資本運營能力。
同時,我們也要認清,產融結合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為企業集團和產業經濟發展帶來諸如培育企業集團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投融資效率、創造協同價值以及公司治理效應等諸多效益,也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包括金融產品價格波動、財務風險、公司治理風險、泡沫經濟等。
在產融結合的熱潮中,很多企業在學會“走”之前就已經在“跑”了,在產業基礎還不夠堅實的情況下,就已經把金融的攤子鋪得很大、做得很寬,結果不是產融的互動,而是產融的相互拖累。
因此,對建材行業來說,更要正視企業的產業基礎,確定自身的產融結合條件和環境,只能摸清這些情況,才能打造符合自身發展的產融結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