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外加劑技術 » 正文

木質素磺酸鹽減水劑的作用機理-吸附分散作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7-2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
核心提示:木質素磺酸鹽減水劑的作用機理-吸附分散作用
 

水泥在加水攪拌以及凝結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絮凝狀結構,如圖2.1所示。

2.1 水泥漿體的絮凝狀結構

 

       產生絮狀結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水泥粒子有巨大的表面能,水泥礦物(C3A、C4AFC3S、C2S)在水化過程中所帶電荷不同,異性電荷相吸引而引起絮凝;也可能是由于水泥顆粒在溶液中的熱運動,在某些邊棱角處互相碰撞、吸附、相互吸引而形成絮狀結構;還有粒子問的范德華引力作用以及水化反應初期也會引起 絮凝。在這些絮凝結構中,包裹著很多拌合水,降低了新拌混凝土的流動性,和易性變差。施工中為了保持新拌混凝土所需的和易性,就必須在拌合時相應地增加用水量,這就會促使水泥石結構中形成過多的孔隙,從而嚴重影響著硬化混凝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學性能。在水泥漿或混凝土加水拌和時摻人適量減水劑,能將這些多余的水分釋放出來,提高拌合物的流動性,減少用水量,如圖2.2所示。

2.2 減水劑作用示意圖

加入減水劑后,減水劑的憎水基團定向吸附于水泥質點表面,親水基團指向水溶液,組成了單分子或多分子吸附膜。由于表面活性劑分子的定向吸附,使水泥質點表面上帶有符號相同的電荷,于是在電性斥力的作用下,不但使水泥-水體系處于相對穩定的懸浮狀態(雙電層車電位提高),并使水泥在加水初期所形成的絮凝狀結構分散解體,使絮凝狀凝聚體內的游離水釋放出來,從而增加了流動性;若保持相同流動性,就能減少用水量,從而提高水泥石的密實性,改善孔結構,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抗滲性、抗凍融性等性能。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搜索| 临猗县| 阳江市| 慈溪市| 元谋县| 响水县| 甘肃省| 邮箱| 渝北区| 乌鲁木齐县| 宁乡县| 中西区| 府谷县| 循化| 南宫市| 河津市| 图木舒克市| 清涧县| 新密市| 休宁县| 巴林右旗| 东光县| 丹江口市| 淮北市| 宜良县| 玉山县| 阿克苏市| 清新县| 和顺县| 海口市| 溧阳市| 巫溪县| 富川| 南乐县| 白朗县| 旅游| 方城县| 遵义县| 晴隆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