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示范工程、深圳市安居集團模塊化建筑迭代產品——梅林路6號保障性住房項目完成首件模塊吊裝,該項目正式進入主體模塊施工的關鍵階段,深圳福田中心城區將迎來首個高層模塊化集成建筑。
“搭積木”式建房版本升級
梅林路6號保障性住房項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區梅林路與梅東三路交會處西北角,由深圳市安居集團旗下福田安居公司投資建設,由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旗下中海建筑和中建海龍承建。項目總建筑面積4.45萬平方米,地下2層,地上30層,高度接近百米,包含40平方米、70平方米兩種戶型,共696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工期427天,計劃于2025年6月竣工。
15日下午3時許,在梅林路6號保障性住房項目現場,行業內外人士、業主代表等近百人現場觀摩,通過直播大屏共同見證了該項目首件模塊從工廠生產、質檢、裝車、運輸到現場多方聯合驗收的全流程。下午3時15分,現場驗收完成,記者看到,首件模塊被穩穩吊起。大約15分鐘后,首件模塊與底座精準對位,現場順利完成首吊。“模塊內廚房、洗手間等已經貼好瓷磚,客廳及臥室墻面也已刷好油漆,交房的時候,其實已經放置相當長一段時間,室內空氣質量有更好保障。”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去年6月,深圳市安居集團旗下全國首個高層混凝土模塊化保障性住房項目——華章新筑,僅用365天建成交付,創造了“三個全國第一”。“梅林路6號保障性住房項目是深安居保障性住房模塊化建筑的2.0版本。”現場工作人員表示,該項目是國內首個在高密度城區建造的混凝土模塊化高層建筑。
建筑整體拆分為800個模塊
記者了解到,梅林路6號保障性住房項目融入“深圳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小戶型設計競賽”部分獲獎作品設計理念,采用標準化戶型設計,大幅提升模塊化產品集成度,堅持“小而美、美而精、精而實”,為住戶帶來便捷與舒適的居住體驗。同時,創新將“微管廊”理念與實際應用結合,從住戶使用角度出發提供易于維護的水電管線解決新方案。
據介紹,為實現混凝土模塊化產品的迭代升級,該項目結合深圳市最新發布的《混凝土模塊化建筑技術規程》,采用“箱模-現澆剪力墻體系”高層混凝土模塊化集成建筑技術,率先將墻模作為剪力墻保護層厚度參與受力計算,有效減輕建筑自重。同時,針對多項建筑構造節點進行設計優化,融合智能建造機器人等六大板塊多項智能建造技術,有效提升居住空間的實用率和住房品質。
具體來說,在設計端,將該項目建筑整體拆分為800個模塊,每個模塊即為一戶保障房,集成了廚房、客廳、臥室、衛生間及陽臺等功能區。在工廠端,重點完成模塊單元的結構、水電、裝修等大量工序,制造精度達到毫米級,并運用信息化手段,“一戶一碼”,確保各項驗收工作流程完整、信息準確、可追溯。在施工端,使用多種建筑機器人和智能塔吊操作系統進行精細化組裝,積極探索模塊化建筑技術與智能裝備的協同,推動建筑產品更為標準優質,施工過程更為綠色低碳,極大程度降低了施工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
持續打造保障性住房樣板
近年來,深圳市安居集團大力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持續探索混凝土模塊化建筑、裝配式裝修等新技術新工藝,聚焦培育在混凝土模塊化建筑、智能建造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并聯合中建海龍、中海建筑積極探索建設“老百姓心目中的好房子”,按照“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代建筑方針和“好住、好料、好省、好看、好值”的“五好”標準,以創新技術持續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質。
目前,雙方已共同承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編制發布深圳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2項,實施混凝土模塊化示范項目2項,開展研發課題合作11項,為新型建筑工業化作出更多有益探索,為深圳乃至全國保障性住房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范例。
深圳市安居集團是深圳市屬國有獨資企業和保障性住房專營機構,截至2023年年底,深圳市安居集團累計籌建保障性住房28.2萬套,供應12.2萬套,約占深圳全市同期總量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