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下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項安波、副主任馬淑萍、研究所博士周健奇,在安徽省發展研究中心宏觀處有關人員的陪同下,來海螺集團參觀調研。海螺集團總經理任勇、副總經理齊生立、黨委副書記萬涌、工會主席王俊等接待了項安波主任一行。
在蕪湖海螺國際會議中心582會議室,雙方進行座談,就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海螺集團發展實踐情況等作了深入交流。
項安波主任首先通報了此次來安徽調研和專程到海螺集團現場考察交流的主要目的,希望就海螺多年來快速發展并保持健康穩定勢頭、擁有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實力,以及在經濟相對低迷的態勢下能夠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等作深入深入探究和交流。
任勇總經理對項安波主任一行來海螺集團考察調研表示歡迎,根據調研要求較系統地介紹了海螺集團改革發展情況,對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發展提出了建議。
他說,海螺集團從單一的山區工廠,發展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建材企業集團之一,特別是在目前經濟下行、企業經營普遍困難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夠保持較大幅度的增長,除了趕上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機遇和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等因素外,從內部看主要源于企業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而形成了自己的綜合優勢和競爭實力。在改革發展方面,一是2002年的集團改制,二是通過上市等與資本市場成功對接,活化了企業經營機制,構建了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了良好的內部激勵機制,加速了企業發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本身就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種實現方式。通過上市融資,一方面擴大了公眾股東比例,降低國有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推進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加快公司發展,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實踐證明,通過資本市場的平臺,可以有效推動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實現企業、國有股東和公眾投資者等各方利益共贏。
齊生立副總經理、萬涌副書記、王俊主席分別就課題組咨詢的海螺集團改制經驗、員工持股方案、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建議,以及企業實踐中遇到的亟待解決的障礙等問題,一一作了介紹和答復。
萬副書記就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需要的必要的法制環境和條件談了體會
項安波主任在聽取介紹和交流后,感謝海螺集團的熱情接待,表示海螺集團的改革發展經驗非常珍貴,有很大借鑒參考價值。
他說,從海螺集團的發展歷程和業績可以看出,企業通過推進多種所有制經濟與企業規劃發展相結合,在安徽省政府的主導下進行股權多元化改制試點,探索出了一條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子。實施集團改制和員工持股,打破了國有企業職工身份界限,活化了用工機制、分配機制,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從海螺歷年發展走勢分析圖表中,不難看出:集團在改制后激發了內在活力,企業得到了飛速發展。2013年底,員工持股的海螺創業公司在香港掛牌上市,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這也為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探索國有資產證券化,積累了經驗、探索了路子。我們將持續跟蹤海螺集團的發展,繼續調研、總結海螺集團的改革發展經驗,為我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落到實處。
座談前,項安波主任一行在公司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海螺集團展廳,觀看了公司資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