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工,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工程機械品牌,也是廈門最具代表性的本土名牌企業(yè),但在廈門機電集團成立之初,廈工卻由于種種原因,經(jīng)營出現(xiàn)嚴重滑坡。機電集團采取了一系列改革重組的動作,讓廈工的經(jīng)營迅速扭轉了局面,2007年,廈工實現(xiàn)凈利潤2.1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倍多。
這里是廈門橋箱有限公司,廈工裝載機上的核心部件——驅動橋和變速箱在這里加工制造。兩年前,廈工橋箱總成的自制率只有百分之四五十,機電集團成立后,把集團內部與工程機械有關的資源都向廈工集聚,橋箱公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重組成立的,現(xiàn)在,廈工橋箱總成的自制率已經(jīng)提高到85%。
廈工股份總裁助理兼廈工橋箱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周希強](自制率提高后)一個就是產品的質量會上升,另外就是利潤率這塊也會比較好一點。
機電集團對于工程機械主業(yè)的資產重組,體現(xiàn)在“縱”與“橫”兩個方向,縱向是抓住關鍵零部件,提高自制率;橫向,則是整合小型機、挖掘機和叉車等主機產品,豐富工程機械的產品線。在資產重組的同時,機電集團成立了招標委員會,集中采購權限,對鋼材、油料、標準件、進口配套件等實行集中采購,有效地堵住了以前采購中的各種漏洞。2007年單大宗配套件采購成本就比上年下降了4%,為企業(yè)節(jié)省9000萬元。
當然,廈工的改革手筆并不止這些,包括市場化的用人用工制度的建立,營銷體系的優(yōu)化,還有對廈工品牌的重新塑造,都是今天廈工面貌煥然一新的原因。
廈門機電集團董事長郭清泉這一兩年,廈工的整個利潤上來了,還有就是我們市場占有率也有14%提高到17%,利潤也從3千多萬提升到現(xiàn)在一年的凈利潤是2億多。
經(jīng)營的好轉,給了投資人以信心,2007年,廈工股份成功完成定向增發(fā),募集資金4.3億元,結束了連續(xù)10年未能從資本市場融資的歷史,這筆錢,廈工將用在3個關鍵的技改項目上。另外廈工選址河南焦作建立的北方生產基地已于今年1月投產,這有利于廈工降低運輸成本,增強競爭優(yōu)勢。在去年主營業(yè)務收入突破50億元的基礎上,廈工提出,2008年要實現(xiàn)主營業(yè)務收入70億,2010年要突破1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