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在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的Q調整期、政策的完善期、品質的提升期,但綠色地產卻剛剛開始。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綠色地產的地位將更加突出,作用也將更加明顯。下面談幾點對綠色地產的看法。
發展綠色地產是大勢所趨
綠色建筑是生態文明的重要領域,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近五年來,我國綠色地產每年都翻番,2012年總面積相當于2008年到2011年四年間的總和,但與民用建筑總量相比仍然微乎其微。
以建筑業比較發達的江蘇為例,綠色地產面積已超過2000萬平方米,占全國綠色地產總面積的1/4,但江蘇綠色地產在新建民用建筑的比重仍不足8%。
綠色地產發展不夠快,與前些年有了房子不愁賣,對轉變房地產發展方式缺乏緊迫感有關,突出表現為“一高四低”,即資源能源消耗高、產業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創新成果轉化低、管理水平低。2010年,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對建筑節能情況調研后發現,到2009年我國民用建筑在建材生產、建造和使用過程中,能耗占全社會總能源消耗的49.5%。其中,民用建筑所用建材生產能耗約占20%,建造能耗約占1.5%,使用能耗約占28%。估計“十二五”末將達到52%左右,特別是近年來霧霾天氣范圍擴大,受影響時間增多,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以1號文件轉發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把綠色地產上升為國家行動。今年起,包括山東在內,全國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強制性執行了綠色地產標準。
因此,發展綠色地產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要補的課。
發展綠色地產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綠色地產,不是簡單地指在小區里多種幾棵樹,在項目里建個花園、搭個景觀,而是指建筑的建造及使用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發展綠色地產,要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要有明確方向和目標。方向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目標是建造長壽命、好性能、綠色低碳的好房子。
所謂“長壽命”,是指民用建筑使用壽命長。目前我國一般民用建筑主體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重要建筑為100年,但前些年由于為了改變土地使用性質、提高土地使用強度,被拆除的房子數量較大。而一些發達國家的建筑統計平均壽命則大大超過了標準規定的使用年限。
所謂“好性能”,即住宅的適用性能好、環境性能好、經濟性能好、安全性能好,耐久性好。拿適用性來說,我國有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已經達到8800萬戶,占全部家庭戶數的比例超過20%,如果沒有一定規模的適老化設施,很難稱得上適用性能好。
所謂“綠色低碳”,是指在房子的建造和使用過程的全壽命周期內,盡可能地減少原材料消耗、節約土地、降低污染;盡可能地少用礦物能源,多用太陽能、風能、空氣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
要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具體來說就是樹立“兩個理念”。一是要確立提高建筑(住宅)使用壽命是最大節約的理念。因為房子壽命短,造成極大的資源能源浪費,不僅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也使節能減排的成果大打折扣。二是要確立從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維護和拆除再利用的全過程綜合考慮建筑節能和生態環保的理念。
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實現建筑的長壽命,首先要重視規劃的龍頭作用,規劃一旦確定,要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調整,切實做到建筑拆除有法可依。其次要提高結構的耐久性。第三要加快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SI住宅”體系,把結構體與填充體進行分離,按照耐用年限對各種不同的構件和部品進行分類安裝。第四要實現室內空間的可變性。第五要加快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
實現建筑的好性能,必須開展住宅性能認定,從住宅設計開始就體現節約原則,一是在住宅設計中遵循“模數協調和可改造性”的原則,使與住宅相關的部品及構配件的生產安裝做到標準化、系列化、裝配化。二是推廣裝配式整體廚房、整體衛浴和整體收納系統,提高住宅產業化水平。三是通過采用降低建筑體型系數、降低窗墻面積比,提高門窗的隔熱和保溫性能;采用外遮陽措施等被動式建筑節能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四是減少沒有功能的裝飾構件和景觀水體,節約資源。
實現建筑的綠色低碳,無論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都要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即使目前新舊建筑達到了65%的節能標準,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因此,中房協正在搞“百年住宅”試點。一是主體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要達到100年。二是性能要達到3A標準。三是綠色建筑要達到三星標準,如我們在北京搞一個節能試點,要達到80%。還要重視雨水回收、中水利用、垃圾回收和可再生能源等循環再利用。如煙臺累計建成太陽能光熱一體化建筑1500萬平方米,地源熱泵建筑應用430萬平方米,實現年節約標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4萬噸,在全國發揮了示范作用。
住宅產業化是發展綠色地產的抓手
到2015年,我國新增綠色地產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規模大、標準高,傳統的建造方式肯定不行,只有依靠住宅產業化的先進手段來發展綠色地產。住宅產業化利用“設計標準化、部品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產品部品模數化、全過程管理信息化、產業鏈集成現代化”來建造、使用、管理和維護房屋,是對房地產行業的深刻變革,也是推動綠色地產的有力抓手。這“六個化、一條鏈”,將住宅規劃、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管理和服務等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一方面,帶動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建筑品質和科技含量,讓老百姓都能分享到綠色的成果。現在看,用產業化發展綠色地產的好處是,一般節材率達20%以上、施工節水率達60%以上,減少建筑垃圾80%以上,提高施工效率4到5倍,同時也帶動了上下游產業。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都出臺了住宅產業化相關的探索推進機制和政策措施。作為國家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濟南市日前也下發通知,提出了到2016年底,全市采用住宅產業化技術建設的項目面積占新建項目面積的比例不低于30%,到2018年底不低于50%的目標。
總體來看,當前發展綠色地產,關鍵要抓好三條:一是技術集成,通過成熟技術、成套技術、成本控制意識,提高建筑綜合質量。二是建立涵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全過程的標準化體系,為綠色地產提供規范保障。三是盡快研究出臺促進綠色地產發展的激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