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揚塵對鄭州霧霾的貢獻率已近三成。為治理“吐灰”工地,鄭州市第二次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先學先進再曬問題。7月15日起,鄭州市將集中督導施工揚塵治理,工地治理不到位,所在轄區將被財政扣款10萬元。
學先進
現場一:待建工地全覆蓋
鄭州市召開的第二次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聯席會議采取現場會的模式。
位于汝河路與西三環交叉口的李江溝村城中村改造項目,整個工地被黑色的防塵網覆蓋。
幾個月前,裸露的工地還讓附近的居民“吃”了不少灰,現在揚塵已基本被控制。
據開發商介紹,整個工地面積大概17萬平方米,防塵網的成本大概1.3元/平方米,投入近20萬元。未來施工時,將實行分塊作業,施工到哪,就掀哪一塊的網。
鄭州市副市長張俊峰說,一畝地覆蓋要千把元,但能解決很多問題。覆蓋必須經得起時間考驗,所有建筑拆遷工地、包括園林綠化等,裸露土地必須覆蓋。
現場二:噴淋設施當頭罩
位于農科路與科新路交叉口的萬達中心,正在建設的工地路面統一硬化、圍擋穩固整齊。
最大的亮點是工地的噴淋系統。
據施工方中建八局負責人介紹,目前工地圍墻380多米已覆蓋噴淋頭,通過加壓泵,每兩個小時噴淋一次,一次15到30分鐘。
下一步,將把噴淋系統改成效果更好的噴霧,并且在塔吊上安裝360度旋轉的噴淋系統,為整個工地降塵降溫。
現場三:建筑工地也綠化
在東風南路與康寧街交叉口西北角,建業·天筑一期工程正在建設。
除了硬化的路面,整個工地不缺少綠色。
道路兩邊,草地茵茵,中心位置已有一條綠植景觀帶。
開發商介紹,他們的理念就是能綠化不硬化,能硬化不裸露。
曬問題
建筑工地揚塵治理 有的區行動遲緩
在每一個考察點,張俊峰等都快步進入,認真聽取有關方情況介紹,要求各區對照自己的情況,找出差距、回去落實。
但個別參會人員,一直在外圍慢悠悠地走、三三兩兩聊天,有關人員多次召集大家快速聚攏。
這種態度在鄭州市環保局局長蔡玉奇通報中也有所體現。
蔡玉奇說,5月份,市政府成立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6月18日,市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要求各區政府和相關責任單位用一個月時間,集中開展揚塵治理專項行動;專項行動結束后,由市環保局開展日常督導考評。
7月7日和9日,鄭州市分別對市內5區和3個管委會進行了現場揚塵污染治理工作督察。
從督察情況來看,各區、管委會和市直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效果初顯,部分工地面貌得到改觀,但各單位重視程度參差不齊。總體上,管委會好于區政府,區政府好于市直單位,個別區政府和市直部門基本沒有落實揚塵污染治理措施。部分區政府和管委會還未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造成上下溝通不順暢、工作推進不順利、治理效果不明顯。
張俊峰也指出,個別單位在第一次聯席會議結束后,基本沒什么行動。
渣土清運設施改造 仍有50多個工地沒行動
就在聯席會議轉戰各個現場的途中,不時可以看到有些區域黃土裸露,個別地方雖然鋪設了防塵網,可惜這些網已千瘡百孔。
蔡玉奇通報說,關于施工揚塵,鄭州市一共出臺15個專項方案,但督察發現,有的施工工地圍擋設置不規范,出入車輛自動沖洗流于形式,標志牌過于簡陋,設立位置不明顯。
還有部分拆遷工地措施不到位,未設立圍擋,拆遷過程中無降塵措施;個別拆遷工地監管責任主體尚不明確,施工單位無序作業,工地處于脫管狀態。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所有誰管理、誰施工誰防治”的原則,鄭州市給各個建筑工地揚塵治理的大限時間設在7月15日。
鄭州市城管局局長趙新民說,渣土車出口要實現路面硬化并安裝自動沖洗設備,但目前鄭州四環內有需要渣土清運的在建工地185個,只有132個進行改造,有的完成標準還很低,7月25日前必須全部完成。
動真格
發現一個“吐灰”工地 財政扣款10萬元
鄭州市此前已作出規定,發現不符合綜合整治標準的建筑工地,向所在區政府、管委會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責令3日內整改完畢。
整改后仍未達標的,由市財政對相關區政府、管委會財政扣款。具體標準為:每發現一次一例不達標建筑工地,扣款10萬元。
蔡玉奇說,各單位要認真落實各類工地的治理標準,盡快建立揚塵污染防治工作臺賬,摸清轄區內各類揚塵污染源的底數。7月15日起,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將對各單位進行督導考核,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單位進行曝光,并嚴格落實獎懲機制,不達標工地將對所在轄區扣款10萬元。
此外,未采取防護措施導致易產生揚塵污染的物料泄漏、散落的,由市容環衛部門責令改正,并處1千元以上3千元以下罰款;在城市建成區和其他居民集中居住區施工或者從事其他易產生揚塵污染活動,未采取有效防塵措施造成揚塵污染的,由住建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2萬元以下罰款。
張俊峰強調,市建委要當好責任人,各區要當好第一責任人,加大執法力度。
關注
記好這幾個節點
咱們大家一起監督
7月15日前,完成建筑工地規范化管理。
7月18日前,各區政府、管委會要按照市里要求,成立大氣辦,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有專門人員,實施集中辦公,固定聯系方式,確保上下一致、協調順暢。
7月25日前,渣土車出土口實行硬化,安裝噴淋系統。
8月10日前,每個區和管委會至少建一個不少于100畝的建筑垃圾消納場。
標準工地應該這個樣
1.設置工程概況牌,標明發包方、施工方責任人及電話等。
2.工地周圍設置穩固、整齊的圍擋(墻)。主干道圍擋(墻)高度不低于2.5米,次干道不低于2米。
3.拆除過程必須采取濕式作業,配備灑水降塵設備。
4.需爆破拆除工程,應預拆非承重墻、清理部分致塵構件與積塵、在建筑物內部灑水、在不同高度設置塑料盛水袋、起爆前后噴水降塵等。
5.整理破碎件、翻渣清運建筑垃圾時,采取噴淋灑水措施。
6.建筑渣土及時清運;不能及時清運的要用密目網進行覆蓋。每天早晚分別灑水不得少于1次;待建工地不能夠開發的,裸露土地進行硬化,作為臨時停車場或疏導點,或者進行臨時綠化。
7.委托具有垃圾運輸資格的運輸單位進行渣土及垃圾密閉運輸,專人沖洗車輛及出入口。
8.現場嚴禁熔融瀝青、塑料、垃圾等廢棄物,嚴禁使用煤、木料等污染嚴重的燃料。
9.四級以上大風天氣或市空氣質量預警時,不得進行拆除清運等施工,并對現場采取降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