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方案》。該方案的通過也再次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知識產權戰略”的高度重視。在裝備制造業領域,中聯重科等企業也用實踐證明,中國企業若想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后來居上,贏得國際同行的尊重,就必須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將知識產權當作資產來運營。
中聯重科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科技型企業的代表,多個技術領域已達世界領先,多類產品市場銷量已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各個重要市場都留下身影。
“企業的全球化,首先是知識產權布局的全球化”, 中聯重科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孫昌軍認為, “要在國際市場中博弈,就要懂得并遵守國際市場的規則。光有技術不行,還要有專利,有知識產權。”
正如孫昌軍所言,中聯重科能不斷攀登全球價值鏈高端,與其對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視密切相關。
據了解,早在2008年,中聯重科就把知識產權戰略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并將知識產權領域作為其全球競爭的新戰場。為此,在宏觀戰略上,中聯重科打造了一支覆蓋公司總部及各個經營單元的知識產權專業隊伍,突出專利保護、運用和管理能力;快速提高專利擁有量,并嚴格保證專利質量。與此同時,中聯重科的專業團隊也走遍了全球各大洲,只要是中聯重科的產品準備進入的國家或地區市場,都拿下當地的商標和有關專利權。
數據顯示,中聯重科目前已累計申請5000余件專利和100多件非專利核心技術秘密。值得一提的是,中聯重科的知識產權戰略在全球較有市場價值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基本布局完成。
在微觀的戰術執行上,中聯重科則將知識產權當作資產來運營,除了自己通過研發申請專利外,還通過并購等手段快速獲取關鍵知識產權“為我所用”,并將知識產權轉化為生產力后再通過創新取得更多更尖端的知識產權。
公開資料顯示,自創立至今二十余年,中聯重科先后并購了十余家國內外企業,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至少掌握著某項中聯重科看重的技術。2008 年,中聯重科并購意大利CIFA,成功吸納了代表全球最高水準的混凝土機械技術,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超長碳纖維臂架泵車也由此誕生。
并購+研發的知識產權思維也由此成為中聯重科獨特的企業文化。中聯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長助理甄彧對此坦言,“以專利為目標的收購,在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比較少見。而中聯重科,在基于知識產權的全球布局中,正不斷將這種知識產權式的并購思維固化。”
得益于對知識產權的運營,中聯重科近年來不斷在國際市場上開疆拓土。201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從工程機械傳統強國英國遷往中國并落戶中聯重科,這也被譽為中國裝備制造業歷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彰顯了國際同行對中聯重科的認可和尊重;
剛過去的五月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圣彼德斯堡舉辦的第23屆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年會上,由中聯重科牽頭聯合國內起重機科研院所及企業,代表中國提出的起重機械遙控操作安全標準提案更是獲得各成員國的高度認可。
會議還決定對該提案進行預立項,并由中國來起草該項國際標準草案。這是中國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起重機領域國際標準提案。這也意味著中聯重科在知識產權的運營上已更進一步:在成功實現技術專利化后,開始將專利標準化。中聯重科也將由此成為行業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者。
在剛剛結束的2014年中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論壇上,多位與會企業代表表示,大量的事實表明,自我國加入WTO后,關稅等壁壘在國際貿易中“保護”功能已逐漸喪失,非關稅方面的壁壘,如技術壁壘、標準壁壘的作用越發突顯出來。從這個意義上看,如何深化知識產權戰略,沖破技術、標準壁壘,不僅是中聯重科、也是所有志在全球化發展的中國企業必須正對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