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由中國電建設計施工的溪洛渡水電工程再傳喜訊:中國水電[0.00% 資金 研報]八局成功鉆取一根直徑為219毫米、長度為20.59米的常態混凝土芯樣,一舉刷新了向家壩水電站取出的20.27米長的常態混凝土芯樣,成為國內水工常態混凝土第一長芯。
本次溪洛渡水電站取出的20.59米長芯,表面光滑細密,層間結合良好,骨料分布均勻,充分顯示出大壩混凝土的良好膠結性,進一步彰顯了中國電建混凝土筑壩技術和工藝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溪洛渡水電站是中國第二、世界第三大水電站,位于四川省雷波縣和云南省永善縣交界的金沙江上,具有“三高一大”,即高拱壩、高地震、高邊坡、大泄量等特點,設計、施工、管理面臨眾多世界級難題挑戰。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基建面高程324.50米,壩頂高程610.00米,最大壩高285.5米,拱冠頂厚14.0米,底厚64.04米;壩身布置7個表孔,8個深孔、10個底孔與兩岸4條泄洪洞,混凝土總澆筑量665.70萬立方米,總工期56個月。
溪洛渡大壩的建設開創了我國300米級高拱壩建設數字化的先河。從大壩工程開工的第一天起,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就把工程質量鎖定在超一流的標準上。為此,大壩工程從混凝土生產到調運入倉,從立模扎筋到澆筑,從基礎處理、金結安裝、科研試驗到大壩施工、基礎處理等龐大的生產監控系統,對安全、質量、進度,乃至每一個施工部位、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每一道流程,均是全方位、全時空地精確監控,確保了每一個基巖面(或施工縫)、模板鋼筋、埋件安裝、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外觀質量六項指標均保持優良狀態。 此次取芯,不僅刷新了國內常態混凝土取芯最長紀錄,說明水電八局長芯樣鉆取技術繼續穩居國內領先地位,而且再一次用事實證明溪洛渡水電站大壩混凝土質量堪稱完美,同時為我國常態混凝土筑壩技術發展進步提供了有力證據。
電站建成后,將以發電為主,兼有攔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運等綜合利用效益,可將下游沿江城市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標準,增強下游地區自然減災能力,在長江防洪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通過水庫合理調度可使三峽水庫入庫含沙量比天然狀態減少34%以上。下游航運條件得到充分改善,水庫區也可實現部分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