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綠色建筑發展須破市場啟動難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3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人民政協報
核心提示:綠色建筑產業成倍的增長與目前存在的巨大市場需求空間,預示著綠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但目前整個綠色建筑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完全啟動,發展綠色建筑,最終還要依靠內生動力,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綠色建筑產業成倍的增長與目前存在的巨大市場需求空間,預示著綠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但目前整個綠色建筑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完全啟動,發展綠色建筑,最終還要依靠內生動力,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巨大的“綠金”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記者驚奇地發現,綠色建筑成為眾多房地產企業追捧的熱點。


而這些房地產企業中,不僅有萬科、SOHO中國、招商、萬達、方興、朗詩等全國性大型房產商,而且不少地方性房產商也趕到大會現場學習觀摩,和與會者分享綠色建筑發展的宏偉計劃與經驗。


“綠色地產目前已經成長為方興的一大特色,今年方興有意在總結去年碳交易第一單經驗的基礎之上,在上海樓盤等展開碳交易試點。”方興地產負責人透露。


記者了解到,2013年11月,在北京市政府主導的北京市碳排放交易開市儀式上,方興地產出讓凱晨世貿中心1000噸碳減排配額,完成了中國建筑行業碳交易的第一單。


“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市場,中國政府近年來確定了一些關鍵目標,包括到2015年,能源強度降低16%,屆時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多的綠色建筑。”美國聯合技術公司建筑與工業系統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杰儒說。


在他看來,一個巨大的市場正在形成。“中國已然成為全球城鎮化的代名詞。而中國實行的新型城鎮化理念,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綠色建筑。”戴杰儒說。


事實的確如此。在此次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近年來,中國綠色建筑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2014年預計將新增綠色建筑1.7億平方米。


數據顯示,近5年,我國綠色建筑都是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在發展。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國共評出綠色建筑1446項,總建筑面積近1.63億平方米,僅2013年獲評的建筑數量就比2012年增加了81%,面積增加了1.12倍。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將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


而日前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從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


綠色建筑產業成倍的增長與目前存在的巨大市場需求空間,預示著綠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也預示著綠色建筑巨大利潤的“綠金”時代已經到來。


市場啟動難題


如果說政府的引導與支持是引發綠色建筑熱潮的一大原因,那么房產商則是決定這股熱潮能走多遠、走向何方的中堅力量。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一些開發商也有自己的苦衷。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政府想要積極地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給了很多的政策,也有很多企業當做社會責任在做,但是整個綠色建筑的市場機制沒有啟動。”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束健說。


數據顯示,2013年朗詩綠色地產實現經營收入2206.7萬元,同比減少49.9%,歸屬于公司所有者利潤為3838.2萬元,同比下降50.7%,毛利1445.2萬元,較2012年同期減少54.2%。


“開發企業從中沒有得到更大的回報。不夠為用戶考慮。”束健告訴記者,盡管每平方米造價僅增加200元,朗思就可以幫助一個新建住宅建造新風系統,但無論是用戶還是建造者對此認識都不足夠。


“發展綠色地產最大的困難仍然是成本問題,根據我們統計,以相同的地段計算,采用綠色建筑的項目售價較周邊普通項目價格要高20%-30%,所以這些項目只能走高端路線。”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朱一鳴說。


在朱一鳴看來,與此同時,目前消費者對于綠色地產的認同度不高,愿意為其支付溢價的意愿很低,這意味著綠色地產所帶來的成本上漲難免對企業利潤造成侵蝕。


根據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數據,目前普通建筑的建安成本約在3000元/平方米,要達到住建部綠色建筑標準三星級的要求,建筑成本每平方米大約增加350元,如果要達到更高標準,建筑成本還將進一步提升。


“發展綠色建筑,最終還要依靠內生動力,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韓愛興認為,目前推廣綠色建筑的最大阻力還是企業認識與能力的問題。一些開發商,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的建筑企業,不愿意多投入,也沒有相應的技術能力。


“綠色建筑的需求不足,這里面有價格因素,也有體制機制沒到位的原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強說。


相比成本障礙,梁俊強認為,由于約束性機制沒到位,綠色建筑的需求不足更為明顯。


同濟大學中英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龍惟定指出,一些公共建筑,如銀行的大樓,節省能耗產生的價值跟其產值相比,微不足道,因此缺乏推動動力。


推動綠色建筑市場發展


據介紹,根據目前國標,與普通住宅相比,綠色住宅建筑必須滿足的條件包括:住區綠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低于l平方米;節水率不低于8%,景觀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備地下水井供水;建筑造型要素簡約,無大量裝飾性構件;設置密閉的垃圾容器,并有嚴格的保潔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裝化存放等。


對于如何發展中國的綠色建筑市場,仇保興提出要加強高強度、自保溫、阻燃、長壽命、可循環、健康的輕型建材開發,加快有關設計軟件和綠色評估軟件的開發應用,加強裝配式住宅新型結構的研發。


“有關部門正在扶持和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激發市場主體推進裝配式住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未來將完成一體化的運作模式;以一些企業為龍頭,形成構件生產、原材料供應、結構設計、施工建造、部品生產和住宅物業管理等企業參與的企業集群。”仇保興說。


韓愛興則表示,綠色建筑與經濟效益并無必然矛盾。根據調研,一般綠色建筑5至10年就能收回成本增量,如果加上國家補貼,回收周期更短。


“企業應該認識到綠色建筑是建筑業的深刻革命。隨著資源能源價格的理順,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將更加突出,是真正意義上增值保值的建筑。”韓愛興說。


梁俊強建議,大規模發展綠色建筑,需關注質量控制、人員培養、技術運用、創新實踐等諸多問題,相關立法和政策需要走在前頭。綠色建筑目前正在靠激勵性的手段推動,今后將會通過強制性手段推進。如果按相關規劃推進,綠色建筑市場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朱一鳴則表示,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綠色建筑的實施意見,并且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鼓勵企業節能減排,但實質性的優惠政策不多。要真正推廣綠色地產,國家出臺土地與稅費優惠的配套政策已經刻不容緩。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珠海市| 黄龙县| 青阳县| 郸城县| 东城区| 胶州市| 阳山县| 三亚市| 玉门市| 文化| 辛集市| 河北省| 南投市| 富川| 赞皇县| 黔西| 游戏| 那曲县| 新津县| 博罗县| 方城县| 彭州市| 咸丰县| 繁昌县| 新巴尔虎左旗| 灵川县| 泸溪县| 嵩明县| 青岛市| 新乐市| 秭归县| 龙井市| 乌拉特中旗| 恭城| 莆田市| 武清区| 无棣县| 呼伦贝尔市| 无锡市|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