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化解產能過剩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2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近年來,產能過剩已成為制約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過剩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本身的停滯,更嚴重的是,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空間越來越狹窄。因此,只有市場具有消化產能的能力,產業升級才有空間。所以,化解產能過剩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產能過剩已成為制約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過剩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本身的停滯,更嚴重的是,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空間越來越狹窄。因此,只有市場具有消化產能的能力,產業升級才有空間。所以,化解產能過剩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去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提出,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全面清理整頓已建成的違規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努力開拓國內有效需求、著力改善需求結構、鞏固擴大國際市場等八大任務,無疑都點到了要害,但是宏觀調控的目標不是重點,重點是調控的手段和路徑。《意見》確立了化解產能過剩的基本原則,即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著力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著力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尊循規律,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作用才是化解產能過剩的必由之路。


而當前產能過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首先,現行管理方式不適應行業發展要求。行業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審批管控投資,如嚴格控制新項目上馬,銀行不予貸款,土地不予供應等。但在巨大市場需求拉動下,在有產量就有效益的大環境中,企業更多地注重規模擴張,一些企業甚至沒有得到審批就直接上馬,導致我國產能逐年攀升。其次,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各級政府掌握著最重要的基礎產品定價權,掌控土地資源。為了維護地方穩定,對于一些上面要求退出的過剩產能,由于其在稅收和就業方面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地方政府往往通過補貼等方式鼓勵相關企業增加產出。最后,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制約了企業轉型升級。《意見》明確提出,“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化解產能過剩的思路,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由于我國對國外資金和技術存在一定的依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養不足,在人才引進、中小科技企業融資、行政審批等體制機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約,不利于產業轉型升級。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遵照《意見》提出的,“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長效機制”。這就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一是切實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將政府管理重點轉變到加強宏觀引導、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確保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真正做到把該放的權力放到位,把該管的事務管住管好。二是調動和發揮好地方政府的作用。切實減少地方政府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干預,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形成有利于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推動行業兼并重組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型優勢企業跨地區的兼并重組。三是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和行業發展狀況的協同創新平臺,對重點項目予以資金、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注重培養高端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對于化解產能過剩,政府既要尊重市場規律,更多地從社會利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角度考慮,讓過剩產能逐步退出。又要對企業退出和化解過剩產能給予一定的援助,加大財政獎勵資金的支持,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做好債務處理、企業轉產、失業職工培訓及再就業等工作。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仁怀市| 合水县| 昌吉市| 许昌市| 新密市| 綦江县| 兰坪| 石楼县| 湘阴县| 镇康县| 木里| 平陆县| 浮山县| 康保县| 吴桥县| 河北省| 房产| 安西县| 永寿县| 宝鸡市| 弥勒县| 济宁市| 芦溪县| 临沭县| 长春市| 门源| 大荔县| 平南县| 抚州市| 鸡西市| 枣强县| 阳朔县| 安远县| 保亭| 那曲县| 香河县| 安乡县| 体育| 会昌县|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