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巴斯夫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正在以平均23%的速度增長,這還只是以歐元計算的結果,換算成人民幣這一數字要提高到30%。其中,創新功不可沒,其全球市場更是如此。過去十年,股票價格增長3倍,穩穩跑贏德國股市,2006年銷售額達到526億歐元。
據公開資料,到2015年,巴斯夫產品創新產生的年銷售額將增至50多億歐元。
在近幾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一項報告中,在全球企業中,巴斯夫提交知識產權申請數量位居前十,巴斯夫總部所在的德國位居第三,占全球專利申請數量的12.7%,排在其前面的是美國和日本。
“德國是一個創新能力很強的國家,”關志華告訴記者,德國和日本相似,也是沒有很多資源的國家,二戰之后的經濟騰飛,教育是重要原因。關志華認為,德國的教育制度既開放,又強調專注某一學科,比如化學工程,鼓勵學生創新,但并非像一些學校那樣,不管學生選修什么學科,只要達到學分要求就給學生發證書,在德國,念化學的學生就必須修化學科目。這顯然帶著德國人性格中與生俱來的嚴謹。
德國企業的創新也帶有嚴謹的德國民族性格。一般而言,美國的企業家往往具有突破性,例如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IT創新,但德國企業的創新則致力于不斷優化現有產品,在本身優勢上不斷進步,這種看上去“死板”的創新方式更加穩重,不過并非停步不前。德國的優勢產業汽車,曾經有一個階段做得并不好,但致力于不斷創新的德國汽車企業現在又占領市場的前沿。
預期到2010年,巴斯夫通過銷售新的或改良的且進入市場5年以內的產品和應用技術,每年創造超過40億歐元的銷售額。其中,20%為額外銷售額,即非單純替換現有產品而創造的收入。
在上海漕涇化學工業區,由巴斯夫開發的用于THF(四氫呋喃)生產的一項新技術已首次投入使用。在此工藝中,從天然氣中提取的丁烷將作為原材料用于THF的生產。此項創新工藝省去了以前的中間生產步驟,從而增強巴斯夫在該領域的競爭力。
巴斯夫其余20%的研發資金用于五個基礎研究,包括能源改變和管理、納米技術、白生物、綠生物技術、原材料變化等,預期到2015年,來自于這些增長群的創新將創造20億~40億歐元的年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