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中聯董事長詹純新:產業報國意猶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2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中國工業報  作者:中國工業報
核心提示:中聯董事長詹純新:產業報國意猶酣

      從借款50萬元起家,將一家院辦小公司發展成總資產近60億元的大企業,走出了一條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的成功道路,被稱為“我國機械行業科技產業化的引路人”。詹純新,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并不滿足自己產業報國的階段性成就,要在未來三五年內將公司發展成我國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并在世界工程機械產業唱響中國最強音。

  科技產業化

  1992年,37歲的詹純新當了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副院長。他看到自己院里有大量世界級水平的科研成果,由于產業界缺乏承接能力而無法實現產業化,龐大的國內市場只好任由外國品牌肆虐;占據人才和科研成果兩大優勢的研究院只能靠賣圖紙維持生計。嚴酷的現實激活了詹純新產業報國的宿愿,決定自己辦產業、開公司。1992年9月,詹純新出任總經理的長沙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公司的全部資本是借來的50萬元和包括詹純新在內的8個人。沒有生產場地,沒有生產設備,又恰逢宏觀調控的大環境,詹純新帶領大家一邊做買賣養活公司,一邊進行產品研發。1993年7月,中聯公司的第一代產品HBT40混凝土輸送泵在艱苦的條件下試制成功,當年生產的10臺設備全部賣了出去,迅速取得經濟效益,創產值400多萬元,利稅230多萬元。隊伍也由8人擴充到了20多人。

  憑借中聯公司這個成果轉化平臺,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快速地轉化為生產力,企業迅速發展壯大。1999年公司完成產權制度改革,成立了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10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到2006年,公司的年收入已達到86.5億元,利稅總額12.6億元;規模排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2位,利潤排名第1位;進入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名第24位。今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100億元。

  產業科技化

  創業之初,掛在詹純新嘴邊的是科技產業化,那是被動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后來他強化的是產業科技化,追求的是在建筑機械行業永遠保持國際一流水平。一大批技術先進、適應市場需求的科研產品在中聯源源不斷地問世。HBT系列混凝土輸送泵從一種規格發展到20多個型號規格。其中,HBT125混凝土輸送泵的技術指標可達到400米垂直高度,2000米水平距離。他們還開發了系列塔式起重機、塔式起重布料兩用機、混凝土布料機、城市清掃車、振動壓路機、立體停車庫、混凝土泵車、低噪聲振動器等一批高科技產品。2006年開發的熱風循環加熱綜合式復拌機、600噸履帶吊、自制底盤50米泵車、大型垂直式垃圾壓縮站等都是國內領先水平的產品,越來越接近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某些關鍵技術方面甚至領先國際水平。

  現在中聯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4人,國家和省部級中青年專家6人,專業技術人員占員工比重接近40%。研發經費占年銷售收入的比重在5%以上,最高時達到7%。近年來先后完成重大科研和新產品課題645項,獲得國家專利143項,完成“十五”和863等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25項、專題55項。還主持、參與了300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是178項有效標準的制、修訂歸口單位。

  詹純新說,卓越的企業往往有兩個生產基地,一個基地對外生產物質產品和服務,一個基地對內生產精神產品企業文化。最近幾年,他強化了后一個基地的建設,認為只有建設好制造精神文化的基地,企業領導人才能與自己的員工融為一體,才能將個人利益、企業利益、國家利益融為一體,個人和企業才有不竭的動力。在新文化氛圍中,企業進入了更高的發展境界。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基隆市| 竹山县| 威宁| 通江县| 金堂县| 阿城市| 湘西| 淮滨县| 石柱| 拜泉县| 岳西县| 桃园市| 车险| 尉犁县| 廊坊市| 宽甸| 瓦房店市| 永泰县| 沾化县| 安溪县| 古田县| 莱西市| 金华市| 交口县| 肇庆市| 邹平县| 呼和浩特市| 日喀则市| 绥江县| 太谷县| 固阳县| 富民县| 桑植县| 虹口区| 新民市| 鹤庆县| 清丰县| 潜山县| 都匀市|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