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建設工程最為關注的是質量與安全,而基礎工程中使用合格的管樁是確保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否則建筑物將“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記者近日從廣州市建委獲悉,該市將嚴把混凝土預制構件質量關,由廣州市散裝水泥管理辦公室牽頭,對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以下簡稱“管樁”)進行“會診”,嚴審核發混凝土產品“準生證”,從原材料使用、產品生產、工程項目選用等若干環節一一“把脈”,確保預制構件成為工程安全的硬件。
管樁作為一種地基處理及樁基礎形式從上個世紀初產生到現在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各種建筑基礎中得到廣泛應用,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是否過硬,直接與其使用的管樁質量有關。若管樁質量稍遜一籌,就有可能導致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坍塌,給人民的生命安全與財產帶來嚴重威脅。
擔綱混凝土預制構件管理的廣州市散裝水泥管理辦公室,心系安全大局,通過反復深入建筑工地、管樁生產企業調研,擬制出了《廣州市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質量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日前,他們組織專家學者、混凝土及管樁等構件廠家代表、建設施工單位代表等40多人專題研討《辦法》條文,達成共識,對“發育不全”的“混凝土管樁嬰兒”一律不發“準生證”,拒絕其進入建設工程項目中。《辦法》規定,先檢驗,后生產。對混凝土管樁生產廠家的設備和工藝流程,將嚴格按國家技術標準一一檢驗把關。水泥、砂、石、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原材料進廠后必須嚴格按技術參數指標送樣檢測,合格者允許生產。加強進入建設工程領域的管樁產品監管,無論本地、外地企業產品,皆須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生產,確保產品合格。建設施工單位要采購合格產品,監理單位要認真履職,對采用不合格產品的工程項目要發出書面通知,責令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