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北京市政府關于“建筑工程質量體系建設情況報告”。北京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建議,對建材質量全程監測,重點監管保障房。
北京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副主任委員馬曙光介紹,由于保障性住房實行政府限價,建設施工方的利潤較低,以犧牲工程質量來提升盈利空間的風險加大,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不法行為出現的可能性較大。鑒于此,政府應把保障性住房的建材質量作為監管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確保工程質量。
馬曙光說,通過調研了解到,目前本市建材主要依靠外省市供應,結構性材料如鋼筋90%以上來自外省市,混凝土雖然主要由本市供應,但生產混凝土的原材料90%以上也來自外省市,建材流通市場營銷渠道廣、層級多,給監管帶來了很大困難。“必須依托科技手段,加強對建材使用環節的全程質量監控檢測,嚴格依法追究質量責任。”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還建議,建立監理人員分級管理制度。據介紹,目前本市監理行業從業人員達7萬人左右,但注冊監理工程師只有1萬人,僅占總人數的14%,“這意味著86%的專業人員雖然實際從事現場監理工作,但政府卻無法對其進行規范管理。”建議對監理人員實行分級管理,建立專業監理人員培養機制,將其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
此外,建議研究落實第三方監管、支付監理費的具體防治,使監理行為擺脫建設方的惡意約束,能切實獨立行使監理權利。據悉,本市已經啟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立項論證,即將進入正式立法程序。
北京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副主任委員馬曙光介紹,由于保障性住房實行政府限價,建設施工方的利潤較低,以犧牲工程質量來提升盈利空間的風險加大,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不法行為出現的可能性較大。鑒于此,政府應把保障性住房的建材質量作為監管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確保工程質量。
馬曙光說,通過調研了解到,目前本市建材主要依靠外省市供應,結構性材料如鋼筋90%以上來自外省市,混凝土雖然主要由本市供應,但生產混凝土的原材料90%以上也來自外省市,建材流通市場營銷渠道廣、層級多,給監管帶來了很大困難。“必須依托科技手段,加強對建材使用環節的全程質量監控檢測,嚴格依法追究質量責任。”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還建議,建立監理人員分級管理制度。據介紹,目前本市監理行業從業人員達7萬人左右,但注冊監理工程師只有1萬人,僅占總人數的14%,“這意味著86%的專業人員雖然實際從事現場監理工作,但政府卻無法對其進行規范管理。”建議對監理人員實行分級管理,建立專業監理人員培養機制,將其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
此外,建議研究落實第三方監管、支付監理費的具體防治,使監理行為擺脫建設方的惡意約束,能切實獨立行使監理權利。據悉,本市已經啟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立項論證,即將進入正式立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