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反映河南省建材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近日對鄭州、洛陽、平頂山等13個市29家工業企業進行調查,涉及鋼材、玻璃、水泥、鋁材和磚五大類建材行業企業。
調查分析顯示,河南省建材行業淘汰過剩、落后產能步伐加快,但企業開工率和產能利用率不高。在29家接受調研的建材企業中,開工率在75%以上的企業只有14家,占48.3%;開工率在50%~75%的企業有11家,占37.9%;開工率不到50%的有4家,占13.8%。雖然建材企業已壓低了產量,但由于市場的需求不旺,部分建材企業的庫存量仍較大。在接受調研的建材企業中,有58.6%的企業庫存環比增加,有69%的企業庫存同比增加。同時,存貨增加勢必占用企業流動資金,有37.9%的企業流動資金環比下降,51.7%的企業流動資金同比下降。
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河南建材行業產品出廠價格以降為主。從價格環比上來看,水泥制造業分別下降1.4%、0.9%和0.8%,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業分別下降0.6%、1%~3%和0.6%,鋁型材分別下降0.2%、0.8%和0.9%。
盡管表面價格下降幅度不大,但是這對于原本就遭遇寒冬,生產經營陷入困境的建材企業而言,帶來的是盈利水平的普遍再下降。河南調查總隊在調查期間發現,實現銷售收入環比增長的建材企業只有5家,僅占被調查企業的17.2%。有82.8%的企業銷售收入環比下降,其中降幅超過50%的有3家。
“從企業盈虧方面看,在接受調研的建材企業中,有11家企業虧損,占37.9%。其中,有幾家企業虧損額較大,如安陽鋼鐵虧損36110萬元、河南省信陽市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虧損5289萬元、河南省大地水泥有限公司虧損3100萬元。即便在實現盈利的18家企業中,有72.2%的企業盈利環比也是下降的。”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造成建材企業困境的原因,主要為三方面。其一,需求不旺、“去庫存化”使產品價格不斷下滑。其二,企業規模平均偏小,產品單一,附加值低。其三,成本費用壓力增大,擠壓企業利潤。
成本壓力也是建材企業的普遍問題。以水泥企業為例,《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污染控制標準》等即將公布。然而,業內人士也對此表示擔憂,因為新標準的制定將加大企業的環境治理投入,從而提高企業生產成本。
河南一家水泥企業經營者認為,新標準的公布肯定對企業有比較大的影響,如果將現有標準降到300~400毫克每立方米的話,會給每噸水泥成本增加20元左右。目前國內每噸水泥的生產成本為180~250元。
另據了解,河南建材行業各大企業均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如鄭州強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一季度淘汰舊設備購進一套新型球磨機,改進生產工藝,使產品在質量及外觀等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部分企業落后產能已經淘汰完畢,如濮陽市晨陽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已于2013年一季度投入使用了新生產線,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在2012年已全部實施完畢。部分企業已不存在落后產能,如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整體生產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目前基本不存在消化和淘汰過剩、落后產能情況。有關專家建議,應對疲軟的建材市場行情,一方面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內部挖潛、開源節流,改造淘汰高耗能設備入手,努力走“資源節約型”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適當的聯合、兼并、重組,提高企業規模和競爭力,加快消化和淘汰過剩、落后產能步伐。
調查分析顯示,河南省建材行業淘汰過剩、落后產能步伐加快,但企業開工率和產能利用率不高。在29家接受調研的建材企業中,開工率在75%以上的企業只有14家,占48.3%;開工率在50%~75%的企業有11家,占37.9%;開工率不到50%的有4家,占13.8%。雖然建材企業已壓低了產量,但由于市場的需求不旺,部分建材企業的庫存量仍較大。在接受調研的建材企業中,有58.6%的企業庫存環比增加,有69%的企業庫存同比增加。同時,存貨增加勢必占用企業流動資金,有37.9%的企業流動資金環比下降,51.7%的企業流動資金同比下降。
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河南建材行業產品出廠價格以降為主。從價格環比上來看,水泥制造業分別下降1.4%、0.9%和0.8%,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業分別下降0.6%、1%~3%和0.6%,鋁型材分別下降0.2%、0.8%和0.9%。
盡管表面價格下降幅度不大,但是這對于原本就遭遇寒冬,生產經營陷入困境的建材企業而言,帶來的是盈利水平的普遍再下降。河南調查總隊在調查期間發現,實現銷售收入環比增長的建材企業只有5家,僅占被調查企業的17.2%。有82.8%的企業銷售收入環比下降,其中降幅超過50%的有3家。
“從企業盈虧方面看,在接受調研的建材企業中,有11家企業虧損,占37.9%。其中,有幾家企業虧損額較大,如安陽鋼鐵虧損36110萬元、河南省信陽市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虧損5289萬元、河南省大地水泥有限公司虧損3100萬元。即便在實現盈利的18家企業中,有72.2%的企業盈利環比也是下降的。”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造成建材企業困境的原因,主要為三方面。其一,需求不旺、“去庫存化”使產品價格不斷下滑。其二,企業規模平均偏小,產品單一,附加值低。其三,成本費用壓力增大,擠壓企業利潤。
成本壓力也是建材企業的普遍問題。以水泥企業為例,《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污染控制標準》等即將公布。然而,業內人士也對此表示擔憂,因為新標準的制定將加大企業的環境治理投入,從而提高企業生產成本。
河南一家水泥企業經營者認為,新標準的公布肯定對企業有比較大的影響,如果將現有標準降到300~400毫克每立方米的話,會給每噸水泥成本增加20元左右。目前國內每噸水泥的生產成本為180~250元。
另據了解,河南建材行業各大企業均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如鄭州強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一季度淘汰舊設備購進一套新型球磨機,改進生產工藝,使產品在質量及外觀等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部分企業落后產能已經淘汰完畢,如濮陽市晨陽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已于2013年一季度投入使用了新生產線,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在2012年已全部實施完畢。部分企業已不存在落后產能,如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整體生產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目前基本不存在消化和淘汰過剩、落后產能情況。有關專家建議,應對疲軟的建材市場行情,一方面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內部挖潛、開源節流,改造淘汰高耗能設備入手,努力走“資源節約型”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適當的聯合、兼并、重組,提高企業規模和競爭力,加快消化和淘汰過剩、落后產能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