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名科技人員借款50萬元起家,到成為擁有總資產近60億元的大型現代企業,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重科)僅用了15年。在這15年間,中聯重科經歷了體制轉型、股份制改造與上市、與大型國企重組并購等重大改革。每一次改革都獲得了成功。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通過管理理念的不斷創新和管理能力的持續突破,使得中聯重科實現了由創業型企業向創新型企業的成功過渡;另一方面,是其背后高起點的生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企業文化在支撐著企業超常規的發展。
“核裂變”創造企業全新秩序
中聯重科是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科研體制改革過程中孵化而出的上市公司,主要從事工程機械的研發制造。目前生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3大系列350多個品種規格的主導產品,2006年總收入86.5億元,創利稅12.6億元,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名第二,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排名第24位;在全國工程機械行業中利潤排名第一位。
2006年,中聯重科在發展上處于一個國際化“核裂變”戰略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行業利好,大膽對企業進行改造,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企業秩序。
首先,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中聯重科目前已是一個股權多元化、中外合資企業。這種體制上的根本變化,必然要求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隨之變革,以適應新體制的要求。中聯重科按現代企業制度對第三屆董事會進行了改選,在7名董事會成員中獨立董事占4名,而且都是某一領域的知名專家,這在中國上市公司中處于領先地位,是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治理上市公司的大膽嘗試。
其次,創新企業管理思路。2006年,圍繞“核裂變”戰略,中聯重科以產品組團,成立了多個事業部,確立了適合自身發展階段和適應國際化發展的管理章法,即“點控線,線聯面,線面貫通,點面互動”等“50字”管理思路。“點”與“線”之間收放有度,“線”與“面”之間形成順暢的管理、溝通、控制渠道,實現上下貫通。通過建立新的管理章法和內控體系,使各種決策,能夠迅速傳達到各個執行層面,各單元的信息又能迅速通過各條線匯總,形成互動。
第三,深入推進“核裂變”戰略。中聯重科“核裂變”戰略的核心意義在于完善和優化產業鏈的價值體系,一是產業鏈“中間裂變”,即以專業化分工為基礎的裂變,以工程機械子行業類別為劃分標準,以產品組團,從母體裂變出多個專業化事業部和分、子公司。然后以單一產品為載體,引入品牌、技術、資本,進行多層級股份化改造和國際化運作,再次裂變。二是產業鏈上下延伸,把產業鏈向上延伸至各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和制造環節,向下延伸至施工設備租賃等產業鏈終端,增強對產業鏈的控制力,形成一個完整的工程機械產業鏈上的利益共同體。
第四,搭建新的技術創新體系。技術創新能力是中聯重科引領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目前,中聯重科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全體員工近40%,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4人,國家和省部級中青年專家6人,研發經費的投入已占年銷售收入的5%以上,最高時達到7%。近年來,中聯重科先后完成重大科研和新產品課題645項,獲得國家專利143項,完成“九五”、“十五”和863等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25項、專題55項。2006年,為適應事業部發展模式,中聯重科建立了國家技術中心框架下的三個層面構成的創新體系。對共性技術、基礎性技術、專業產品及工藝技術進行了劃分,使技術創新體系內部各有側重又互相依托,既保證已有產品系列的更新換代,又對基礎技術和戰略儲備技術有了更大的驅動力。由此,一大批具有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新產品得以開發制造,在專業技術上越來越接近發達國家先進水平,在某些關鍵技術方面,甚至領先國際。
第五,樹立統一的國際品牌形象。中聯重科將“至誠無息,博厚悠遠”的核心理念融入品牌之中,2006年,中聯重科成為了世界市場中國(機械)十大年度品牌,國際地位快速上升。
企業文化根植于民族土壤
中聯重科在發展過程中繼承和創新傳統文化,總結提煉出了能與現代管理理念緊密結合的文化內涵,即“一元、二維、三綱、四德、五常、六勤、七能”。特別是創新了被稱之為“國之四維”的“禮義廉恥”,并以之為企業“四德”,明確對于企業而言,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方方正正的秩序”,義是“坦坦蕩蕩的胸懷,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純純潔潔的品格,清清白白的舉止”,恥是“時時刻刻的反思,切切實實的覺悟”。
中聯重科要求員工做到遵禮、守義、明廉、知恥,這是在尊重員工個體感情基礎之上的一種無形的自我約束。而且特別強調在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秩序中,無論是企業,還是組成企業的員工都應當常懷感恩之心、常懷謙卑之心、常懷利他之心、常懷無私之心,常懷精進之心。并把“公平、公開、公正”確立為企業的“三綱”,把“五心”定義為企業的“五常”。
中聯重科確定了“3~5年內做到中國第一,10年內進入世界前十”的戰略目標和“安居樂業,融洽祥和,知書達禮,生機勃勃”的企業遠景,在這種物質和文化的雙重激勵下,使得員工的士氣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在自己的勞動融入集體事業的同時,分享企業的榮譽和成果,得到自我實現及其他高層次精神需要的滿足。
正是在這樣的戰略遠景上,中聯重科對能力的要求就更加明確一致,要求員工“勤學、勤思、勤快、勤奮、勤儉、勤勉”。而且,對做一個行業先鋒的能力定義為“社會公信力、文化包容力、組織凝聚力、全局控制力、團隊推動力、自主創新力、品牌領導力”。
新體制下,一種新的運行管理機制在中聯重科得以建立。以“禮”為準則,管理團隊建設、管理體系建設、企業文化建設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可以說,依托行業的良好發展態勢,中聯重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良好狀態,進入了嶄新的發展境界,成為了具有成長性的、國際化的機械工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