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柳工以自主為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7-1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作者: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核心提示:柳工以自主為矛
      對任何一家跨國公司來說,中國這一世界上最大的潛在市場無疑有著巨大的誘惑和吸引力。搶占灘頭,瓜分市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如何盡快地進入中國市場,充分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創造價值,是各跨國公司實施全球化戰略時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而直接參股或收購當地公司或當地優勢企業合作等一直是跨國公司與實現上述目的的一個有效途徑和習慣做法。而在這策略實施中,讓不少國內企業從最初夢想“異日圖將好景”到黯然回首,才發現“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留給人們的是夾雜著無奈而已不能回頭的扼腕嘆息。但我們也應看到,并不是在所有合資合作中受傷的都是華企。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我們要說的是“外資的攻略是相似的,我們的企業各有各的結果。”在國內企業經歷了太多的不幸與酸澀后,柳工集團以誓保自主性的合作讓我們看到了在前進道路上的“愛兒克的燈光”。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創建于1958年的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生產輪式裝載機系列產品規模最大的國家大型一類主導企業,也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中最早進入中國五百家最大企業行列的公司。十幾年來,柳工集團發展的步伐迅速而穩健:

  1966年國慶節前夕,第一臺輪式裝載機Z435在柳工誕生,掀開了中國裝載機的生產歷史;

  1971年7月1日,中國第一臺220馬力全鉸接式Z450裝載機在柳工試制成功,同年12月18日Z450裝載機通過國家鑒定,后來將該機改進為ZL50型,成為最早的中國ZL系列裝載機的基型;

  1976年1月27日,中國最早大型(400馬力)ZL90輪式裝載機在柳工試制成功,1977年6月通過國家鑒定。1978年5月ZL90輪式裝載機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6年9月30日,第一臺井下裝載機在柳工試制成功;

  1979年12月4日DZL50井下裝載機通過國家鑒定,1980年4月該機獲得1980年第一機械工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1993年11月柳工在國內行業內率先創建股份制在深交所上市,讓國人感受到了“敢為人先”的氣魄;

  1999年10月,第一臺最大噸位的裝載機也在柳工誕生。

  進入21世紀以后,“猛志固常在”的柳工經過各方面的努力,繼續著他的輝煌:

  唐代賈島曾有“十年磨一劍”之言。柳工用了30年的時間研制出 “國際國內首創”的高原型裝載機,自然“鋒利無比”,在它“示君”之日,又為柳工贏來了自豪。專家認為,該機的成功研制,填補了國家空白,其技術性能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至2006年5月,柳工累計向全球客戶提供裝載機超過10萬臺,躋身國內挖掘機銷售大戶前十強。

  2006年底,柳工當年裝載機產銷突破2萬臺,銷售收入突破50億,銷售收入位居全國同行第一位,全面實現了“三年再造一個柳工”的奮斗目標。

  而柳工在上海召開的“2006年年度柳工全球經銷商年會上”,進一步明確:到2010年,柳工的出口目標為2億美元,在世界行業50強中位居前15位。

  據《中國證券網》報道,2003年以來該公司的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每年平均增幅達100%以上,至2004年底共擁有有效專利44件。2005年上半年,公司獲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授權23項,新申請了13項專利,其中有9項為發明專利。

  是什么讓柳工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柳工人說:“自主與創新”。

  誠然這是一個事實。從這些眾多的第一中就可以窺測到柳工在發展的歷史中無時無刻不在創新,無時無刻不在科技創新的天空中努力飛翔,如大鵬展翅,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理事李欣廣說:“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是柳工集團從西部地區崛起、挺進東部城市、走向國際市場的三個法寶。”

  我輩豈是蓬蒿人

  《中庸》有言:“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而柳工人在使企業快速前進的路上也無疑是一個“上下而求索”的學者,并且他們做到了。他們以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證明了“我輩豈是蓬蒿人”。

  面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內企業與外資合作中的形形色色的“幸”與“不幸”,柳工的決策層沒有殺雞取卵,自斷后路,而是“慎思之,明辨之”,十幾年來柳工與外資企業談判一直都堅持四個原則:保持品牌獨立發展,有利于企業成為工程機械國際品牌,公平公正,加強零部件合作。這是他們與外資合作的底線。本著這樣的原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王曉華說:“合資與并購是‘雙刃劍’,用得好可以加快國際化進程,用得不好就會毀了民族品牌。”柳工正是充分而又巧妙地利用了這把劍,才得以在公司前進的路上披荊斬棘,飛速奔馳。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強,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僅是國內同行,更多的是刻意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大型跨國公司。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眾多國內企業以應對地姿態與來中國分得一杯羹的國外大型公司進行競爭,不可避免的處于被動的地位。然而,柳工卻是采取主動的進攻姿態,積極走向國外,走向世界,到國外去引進先進的技術,洋為中用,他為我用。所以柳工為了提升核心液壓技術引進日本東芝液壓閥的產品技術;為提升動力系統,與美國康明斯合作。在20世紀80年代引進了美國卡特公司裝載機技術;1995年與美國凱斯公司成立挖掘裝載機合資公司,通過合作,使企業的管理理念與國際企業全面接軌。1995年12月,柳工與德國采埃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立了生產工程機械傳動部件的合資企業。德國采埃孚集團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制造傳動部件公司,主要生產汽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和商用車輛用的變速箱、驅動橋、液壓轉向器和汽車懸掛裝置等產品。

  有了這些外部資源的引進與吸收,在技術與管理上柳工都走在了中國最前列,而一舉成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老大哥”。

  從合作到合資再到獨資,是外國企業在中國隨著改革開放腳步而邁開的一條發展之路。這是民眾心理、各企業家和政府認識及改革開放的整體布局必然要走的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相當多的外資企業在合作的過程中由于沒有處理好一些問題而導致失敗,其中對國內的企業來說,尤其是股權的問題、自主權的問題及民族品牌的問題等。柳工在與國外企業的合作中認識到,只有保持自己品牌的獨力發展,保持自己的自主性,才能與國外大型跨國公司打持久戰,才有可能不至于啞巴吃黃連,才有可能與外企平分天下,屹立于世界工業之林。

  所以,當國外大型跨國公司看中柳工這塊“肥肉”時,一場圍繞著民族品牌丟與守的合作談判開始在柳工持續地展開。2003年開始,柳工先后同歐美著名公司接觸并開始合作談判。同外資合作是柳工所愿,但前提是不能丟失在企業中擁有的話語權,不能放棄自己的民族品牌,這顯然令國外大型跨國公司難以稱心如愿。所以這時的談判漫長但是明朗,許多次的合作意圖折戟沉沙,但是柳工并不著急,因為他有著自己的先進的戰略思想、經營理念、策略和優勢,有著銳意進取的柳工團隊和世界性的眼光。

  海外兵團是“大救星”還是“吸血鬼”?柳工人有著清醒的認識“很多跨國公司并不一定會像我們希望的那樣,互利合作、共贏共存,而是在合作中設置了很多東西,希望能夠控制我們。因此,即便合作有很多好處,甚至不合作會面臨很大的壓力,我們也必須堅持自己的原則,保護我們的民族品牌。通過那幾次談判,我們內部有了一個共識——唯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學習來求得發展才是出路。”面對海外兵團的攻略,柳工說:“我們要堅持自主品牌,但又不能封閉自守,要在堅持自主品牌的前提下與世界先進機械制造企業開展各個領域的合作。”柳工這樣說也這樣做了。在同美國、英國知名企業合作過程中,柳工堅持了對國內、國外營銷渠道的控制權。“如果當初在合資合作中不是堅持自主品牌,柳工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柳工國際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覃衛國說。

  心有多大,舞臺就多大

  從2003年柳工董事長王曉華提出“建設開放的、國際化的柳工”,到2006年柳工所取得的各項成就,柳工已在世界舞臺上翩翩起舞,并且舞姿越來越優美。如今的柳工,就如王曉華所說:產品出口實現了由貿易型到國際市場營銷型的轉變,從技術、資本、營銷方面獨辟蹊徑,通過“產品價值”、“服務價值”和“品牌價值”,遠離低水平競爭的“泥潭”,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水漲船高”的共贏局面。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相信柳工人會在世界舞臺上越舞越精彩,他們的舞臺會越來越遼闊!他們的目標、信念、策略將引領他們越走越遠!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海丰县| 柞水县| 湟源县| 九江县| 巴南区| 昆明市| 旺苍县| 开江县| 泸西县| 泾源县| 庄浪县| 丹寨县| 巫溪县| 衡阳市| 内江市| 邹平县| 顺昌县| 海门市| 克什克腾旗| 甘肃省| 肇庆市| 宜昌市| 弋阳县| 武山县| 社会| 桃园市| 白银市| 方城县| 龙泉市| 营口市| 固原市| 安阳县| 灯塔市| 大渡口区| 安庆市| 弥勒县| 海林市| 合水县| 灵宝市|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