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省散裝水泥工作年度考核結果近日公布,鎮江連續第三年獲得一等獎。記者采訪獲悉,在市散辦和市住建局等部門共同努力下,鎮江市發展散裝水泥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
“建筑工地揚塵是PM2.5的源頭之一,工地‘禁現’事關‘美麗鎮江’建設。”市散辦負責人陳溪告訴記者, 鎮江市自2011年12月開始禁止建筑工地現場攪拌砂漿以來,已取得初步成效。市散辦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難堅持對施工現場常態化執法巡查,并和市住建局相關部門開展市區建筑市場綜合大檢查,2012年共檢查了290個建設工程項目(標段),建筑面積近700萬平方米,處理違法案件并出具限期整改通知書14起,均已整改到位,為推進全市“發散”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陳溪介紹,為讓更多的領導和民眾了解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的重要意義和相關政策,市散辦開展了大量的宣傳工作。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堅持發放宣傳資料,定期編制《鎮江散裝水泥簡訊》發送給市相關部門,通過短信平臺經常向相關部門和企業批量發布信息,通過電視臺、報紙、網絡等主流媒體不斷進行專題報道,并在有線電視上做了開機畫面公益廣告,每年開展一次散裝水泥宣傳周活動,常年在施工現場懸掛宣傳橫幅。
為了保證“禁現”需要,市散辦積極培育預拌砂漿生產企業,鼓勵建設施工單位使用預拌砂漿。近三年來,市散辦共向企業發放扶持資金近百萬元。2012年全市預拌砂漿生產量突破10萬噸大關,全年生產13萬噸,通過省級備案的預拌砂漿生產企業已達到6家,已有60個工地使用砂漿儲罐200多只,使用預拌砂漿約10萬噸。
砂漿“禁現”,只是市散辦的主要工作之一。陳溪介紹,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城市噪音和粉塵污染,保證工程質量,實現資源綜合有效利用,對施工工地的監管已走過了“三部曲”(即第一階段禁用袋裝水泥,推廣散裝水泥;第二階段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推廣預拌混凝土;第三階段禁止現場攪拌砂漿,推廣預拌砂漿)。去年除了預拌砂漿,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也呈現出健康有序發展的新態勢,全市累計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達1100萬噸,完成省計劃的120%,比上年增長12.5%;累計完成預拌混凝土供應量1000萬立方米,完成省計劃的167%,,比上年同期增長67%。鎮江市因發展散裝水泥實現綜合效益4.94億元,節約能耗24.2萬噸標準煤,減少水泥損失49.44萬噸,減少粉塵排放4.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40.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1.97萬噸。
“發散”工作成效顯著,是經信、住建等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市政府發布市區“禁現”通告后,住建系統各相關部門逐步行動起來,建筑市場處對未使用預拌砂漿的施工單位將在信用體系中扣分;造價處及時發布預拌砂漿指導價信息;審圖中心已將預拌砂漿信息作為施工圖審查內容;招標辦規定沒有明確使用預拌砂漿的標書不予開標;質監站和建管處已將預拌砂漿作為日常和驗收檢查內容。
鎮江市“發散”工作總體向好,但目前仍有極少數地方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部分建設、施工單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依然使用袋裝水泥或現場攪拌;由于不是主要職責,個別監管部門主動作為不夠,監管過程難以做到無縫對接;市政府“禁現”通告已出臺一年,部分轄市的“禁現”通告仍未出臺;等等。對此,市質監站站長蔣俊躍等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部門還需進一步加強執行力度,政府工程要帶頭“禁現”,特別是大市口等核心地帶更要強制執行;更重要的是,部門合作還須進一步加強,相互間要理順關系,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建筑工地揚塵是PM2.5的源頭之一,工地‘禁現’事關‘美麗鎮江’建設。”市散辦負責人陳溪告訴記者, 鎮江市自2011年12月開始禁止建筑工地現場攪拌砂漿以來,已取得初步成效。市散辦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難堅持對施工現場常態化執法巡查,并和市住建局相關部門開展市區建筑市場綜合大檢查,2012年共檢查了290個建設工程項目(標段),建筑面積近700萬平方米,處理違法案件并出具限期整改通知書14起,均已整改到位,為推進全市“發散”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陳溪介紹,為讓更多的領導和民眾了解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的重要意義和相關政策,市散辦開展了大量的宣傳工作。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堅持發放宣傳資料,定期編制《鎮江散裝水泥簡訊》發送給市相關部門,通過短信平臺經常向相關部門和企業批量發布信息,通過電視臺、報紙、網絡等主流媒體不斷進行專題報道,并在有線電視上做了開機畫面公益廣告,每年開展一次散裝水泥宣傳周活動,常年在施工現場懸掛宣傳橫幅。
為了保證“禁現”需要,市散辦積極培育預拌砂漿生產企業,鼓勵建設施工單位使用預拌砂漿。近三年來,市散辦共向企業發放扶持資金近百萬元。2012年全市預拌砂漿生產量突破10萬噸大關,全年生產13萬噸,通過省級備案的預拌砂漿生產企業已達到6家,已有60個工地使用砂漿儲罐200多只,使用預拌砂漿約10萬噸。
砂漿“禁現”,只是市散辦的主要工作之一。陳溪介紹,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城市噪音和粉塵污染,保證工程質量,實現資源綜合有效利用,對施工工地的監管已走過了“三部曲”(即第一階段禁用袋裝水泥,推廣散裝水泥;第二階段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推廣預拌混凝土;第三階段禁止現場攪拌砂漿,推廣預拌砂漿)。去年除了預拌砂漿,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也呈現出健康有序發展的新態勢,全市累計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達1100萬噸,完成省計劃的120%,比上年增長12.5%;累計完成預拌混凝土供應量1000萬立方米,完成省計劃的167%,,比上年同期增長67%。鎮江市因發展散裝水泥實現綜合效益4.94億元,節約能耗24.2萬噸標準煤,減少水泥損失49.44萬噸,減少粉塵排放4.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40.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1.97萬噸。
“發散”工作成效顯著,是經信、住建等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市政府發布市區“禁現”通告后,住建系統各相關部門逐步行動起來,建筑市場處對未使用預拌砂漿的施工單位將在信用體系中扣分;造價處及時發布預拌砂漿指導價信息;審圖中心已將預拌砂漿信息作為施工圖審查內容;招標辦規定沒有明確使用預拌砂漿的標書不予開標;質監站和建管處已將預拌砂漿作為日常和驗收檢查內容。
鎮江市“發散”工作總體向好,但目前仍有極少數地方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部分建設、施工單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依然使用袋裝水泥或現場攪拌;由于不是主要職責,個別監管部門主動作為不夠,監管過程難以做到無縫對接;市政府“禁現”通告已出臺一年,部分轄市的“禁現”通告仍未出臺;等等。對此,市質監站站長蔣俊躍等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部門還需進一步加強執行力度,政府工程要帶頭“禁現”,特別是大市口等核心地帶更要強制執行;更重要的是,部門合作還須進一步加強,相互間要理順關系,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