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工信部希望CTC在6月底完成綠色建材的認證辦法和標準體系,9月底將第一批次的綠色建材產品目錄評出來。國建聯信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光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認證辦法是能很快做出來的,剩下就是審批過程。韓光輝解釋,這有一套類似的認證程序可以參照,認證辦法制定比較簡單并不復雜。
“綠色建材認證如果政府不主導,推行是有難度的。簡單來說,一樣品質的水泥,我廠子經過改造用了新設備,廢棄物排放也降下來,但由于成本增加下游不認可,是很難推動的。”國家建材工業鋁塑復合材料及遮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劉翼透露,工信部也在聯合住建部、財政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機構研究財政補貼辦法。
前期準備工作已啟動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1號文件,即《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提出“大力發展綠色建材”,要求研究建立綠色建材認證制度,編制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引導規范市場消費。而1號文件公布不久,相關部委已經悄然展開準備工作。
2月21日,工信部在官網公布消息,工信部、住建部組成聯合調研組,赴北京金隅天津混凝土公司和振興水泥公司,就促進混凝土和水泥產品結構調整、加快綠色建材發展等開展現場調研。調研組認為下一步擬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優先面向綠色建筑所需、量大面廣的建材,加快研究制定其綠色認證標準和認證辦法。二是逐步編制發布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引導綠色建材發展、支撐綠色建筑建設。三是注重生產和使用環節聯動,加快修訂不利于綠色產品推廣的既有標準和規范,以先進標準規范激勵綠色建材技術進步、加快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韓光輝認為,標準管理部門也需要重新處理一些出臺已久的標準,它的環保指標現在顯得很落后,需要更新修訂。
參加調研的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秘書長孫芹先告訴記者:“這是個正常的調研,沒有談其他方面。”實際上,在調研之前,工信部委托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做的“綠色建材產業發展政策研究”課題已于1月21日結題,課題旨在支撐綠色建材標準和認證辦法制定以及綠色建材產品目錄編制工作。驗收會認為,制定綠色建材認定標準和認定制度,編制綠色建材產品目錄是十分及時和必要的。
在課題驗收會上,驗收意見認為,綠色建材是綠色建筑發展的支撐。據韓光輝介紹,國外類似綠色建筑的認證是在綠色建材的基礎上進行的。
“由于我國綠色建材的相關標準沒出來,新版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并沒有提及綠色建筑要用綠色建材,通過其他的方式將綠色建材的要素分散到各個條文里,如選用可循環材料、耐久性材料可以加分。”劉翼稱。
因此,劉翼認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標準,只有一些綠色建材的研究課題和科研項目。即便是地方的建材產品推廣目錄,也是由地方的工程物資協會等機構組織上報然后經專家評定,沒有指標體系,偏主觀性。這也導致市場有大量的環保建材、節能建材的認定或評價,被一些協會和機構推出。“它沒有依據,或者說材料符合有害物質限量就可發個牌。從某些程度上說,它可能誤導市場了。”劉翼覺得,這些認定更多是出于商業目的。
系統的政策配套
劉翼介紹,綠色建材認證將基于幾個原則。第一,綠色建材性能認證對成品的關鍵指標,相比國家標準或是行業標準的門檻,會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向國際水平靠攏,“因為你是綠色建材,不是普通建材”。劉翼舉例,水性涂料VOC含量限值120克/升,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要求低于80克/升,北京奧運鳥巢要求低于50克/升,歐洲的標準要求30克/升。
另一方面,關注綠色建材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這也是認證的重點。據悉,建材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沒有涉及到建材從生產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包括資源消耗、能源消耗還有三廢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是否廢棄物利用和資源綜合利用等。對此,技術上已經有一套辦法,通過下工廠實際審查企業的表單、產能、用電量。目前,水泥、玻璃、衛生陶瓷、鋁型材等已有相關標準,對單位產品生產能源消耗進行限額,分及格值和限定值兩檔,“我們可能就要按限定值提出要求”。
據悉,由于建材涉及種類繁多,綠色建材的認證辦法將可能是個通則;建材的認證標準則具體到產品的各項指標,根據建材產品分類標準,分為六到七個大類,包括結構、圍護、幕墻、裝飾裝修等,建筑材料分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等。
不可回避的是,綠色建材的生產成本將高于普通建材。劉翼的感覺是,高得多。綠色建材面市了,還得下游消費方認可,因此劉翼認為需要系統的鼓勵政策,“給生產者或是消費方補貼,鼓勵下游選用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評價中能加分,招投標加分,建筑使用多少可以補貼等”。據悉,具體的鼓勵政策還在研究中,如何補貼還需要和住建部等部門協商。
對于政府來說,推行綠色建材,相比普通的建筑材料,撇開建筑性能不說,但對于生產的消耗是個巨大的節約。以高強鋼筋為例,用HRB400鋼筋代替HRB335鋼筋,可節省10%~14%的鋼材,用HRB400鋼筋代換小直徑HRB235鋼筋,節省40%以上的鋼材。
“綠色建材認證如果政府不主導,推行是有難度的。簡單來說,一樣品質的水泥,我廠子經過改造用了新設備,廢棄物排放也降下來,但由于成本增加下游不認可,是很難推動的。”國家建材工業鋁塑復合材料及遮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劉翼透露,工信部也在聯合住建部、財政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機構研究財政補貼辦法。
前期準備工作已啟動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1號文件,即《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提出“大力發展綠色建材”,要求研究建立綠色建材認證制度,編制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引導規范市場消費。而1號文件公布不久,相關部委已經悄然展開準備工作。
2月21日,工信部在官網公布消息,工信部、住建部組成聯合調研組,赴北京金隅天津混凝土公司和振興水泥公司,就促進混凝土和水泥產品結構調整、加快綠色建材發展等開展現場調研。調研組認為下一步擬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優先面向綠色建筑所需、量大面廣的建材,加快研究制定其綠色認證標準和認證辦法。二是逐步編制發布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引導綠色建材發展、支撐綠色建筑建設。三是注重生產和使用環節聯動,加快修訂不利于綠色產品推廣的既有標準和規范,以先進標準規范激勵綠色建材技術進步、加快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韓光輝認為,標準管理部門也需要重新處理一些出臺已久的標準,它的環保指標現在顯得很落后,需要更新修訂。
參加調研的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秘書長孫芹先告訴記者:“這是個正常的調研,沒有談其他方面。”實際上,在調研之前,工信部委托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做的“綠色建材產業發展政策研究”課題已于1月21日結題,課題旨在支撐綠色建材標準和認證辦法制定以及綠色建材產品目錄編制工作。驗收會認為,制定綠色建材認定標準和認定制度,編制綠色建材產品目錄是十分及時和必要的。
在課題驗收會上,驗收意見認為,綠色建材是綠色建筑發展的支撐。據韓光輝介紹,國外類似綠色建筑的認證是在綠色建材的基礎上進行的。
“由于我國綠色建材的相關標準沒出來,新版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并沒有提及綠色建筑要用綠色建材,通過其他的方式將綠色建材的要素分散到各個條文里,如選用可循環材料、耐久性材料可以加分。”劉翼稱。
因此,劉翼認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標準,只有一些綠色建材的研究課題和科研項目。即便是地方的建材產品推廣目錄,也是由地方的工程物資協會等機構組織上報然后經專家評定,沒有指標體系,偏主觀性。這也導致市場有大量的環保建材、節能建材的認定或評價,被一些協會和機構推出。“它沒有依據,或者說材料符合有害物質限量就可發個牌。從某些程度上說,它可能誤導市場了。”劉翼覺得,這些認定更多是出于商業目的。
系統的政策配套
劉翼介紹,綠色建材認證將基于幾個原則。第一,綠色建材性能認證對成品的關鍵指標,相比國家標準或是行業標準的門檻,會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向國際水平靠攏,“因為你是綠色建材,不是普通建材”。劉翼舉例,水性涂料VOC含量限值120克/升,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要求低于80克/升,北京奧運鳥巢要求低于50克/升,歐洲的標準要求30克/升。
另一方面,關注綠色建材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這也是認證的重點。據悉,建材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沒有涉及到建材從生產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包括資源消耗、能源消耗還有三廢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是否廢棄物利用和資源綜合利用等。對此,技術上已經有一套辦法,通過下工廠實際審查企業的表單、產能、用電量。目前,水泥、玻璃、衛生陶瓷、鋁型材等已有相關標準,對單位產品生產能源消耗進行限額,分及格值和限定值兩檔,“我們可能就要按限定值提出要求”。
據悉,由于建材涉及種類繁多,綠色建材的認證辦法將可能是個通則;建材的認證標準則具體到產品的各項指標,根據建材產品分類標準,分為六到七個大類,包括結構、圍護、幕墻、裝飾裝修等,建筑材料分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等。
不可回避的是,綠色建材的生產成本將高于普通建材。劉翼的感覺是,高得多。綠色建材面市了,還得下游消費方認可,因此劉翼認為需要系統的鼓勵政策,“給生產者或是消費方補貼,鼓勵下游選用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評價中能加分,招投標加分,建筑使用多少可以補貼等”。據悉,具體的鼓勵政策還在研究中,如何補貼還需要和住建部等部門協商。
對于政府來說,推行綠色建材,相比普通的建筑材料,撇開建筑性能不說,但對于生產的消耗是個巨大的節約。以高強鋼筋為例,用HRB400鋼筋代替HRB335鋼筋,可節省10%~14%的鋼材,用HRB400鋼筋代換小直徑HRB235鋼筋,節省40%以上的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