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對下一年經濟工作方針的確定,除非遇到重要外部環境改變,一般政策基調不會調整,2008年四萬億就屬于例外情況。
今年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加的中央經濟會議,16日結束。今年總體工作方針仍然是穩中求進,并首次定義了中國經濟的新機遇,即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表示中央認可了以前的發展方式,也意味著未來工作重點將會實質性轉移。
此次會議有三個方面需要關注。
首先,短期政策目標利好。在六項任務中,首先強調了發展是硬道理這個目標絲毫不能動搖。這傳遞了新一屆領導集體的首要任務仍然是保增長,可以理解為政府KPI目標仍然是GDP。這表明若明年經濟發生下滑,政策指導思路上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可能性存在。
對于如何增長的問題仍然延續了十二五規劃的思路,未有新的延伸。具體措施上,此次會議有幾個明確的刺激點。此前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寫入此次會議中,意味著會有消費領域內的政策出臺,但出現在房產和汽車領域的可能性仍不高,因為此次會議已明確強調了房地產調控不放松,汽車領域大城市限購政策放松可能性仍低。
比較實在的兩個信號是投資繼續擴大,貸款繼續增加。會議提出了要在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公共投資力度,這意味著大規模的投資將會持續,高鐵、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仍會持續,相關產業會受益。
此外,會議決定繼續實施的穩健貨幣政策,實為偏積極貨幣政策。會議提到要擴大社會融資規模,除了明確規定貸款規模適度增加外,股市融資仍有可期待空間,意味著相關促進政策或會陸續出臺。
第二,仍繼續強調政府調控。會議再次強調了對產能過剩的行政性主導,并強調了大項目的規劃性。但是,過去經驗表明,政府在產能過剩調控中會產生負外部性,如越調控越失控等,而且統一規劃會繼續產生“吻增長”等系列問題。這也意味著發改委等部委職能不會減弱。此外,城鎮化被市場認為是一個熱點,但如果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居高不下,城鎮化進展仍然會較慢,短期內實質性變化不會特別明顯。
第三,長期改革紅利可期。長期方面,會議傳出了一些積極信號,強調了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再次提出允許摸著石頭過河,這意味著將會有一整套改革措施出臺,會允許基層的嘗試,為目前比較剛性的機制增添活力。短期方面會議強調,從解決當前突出矛盾出發,及時推出改革新舉措。這并不意味著一些新政策會馬上出臺,但暗示一些久而未決的政策可能會提前出爐。所以從長期來看,政策層面更為樂觀。但相關改革措施是否能夠實施,需要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