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作為全國散裝水泥立法最早的省會城市,散裝水泥成績在全國一直比較突出。近年來,濟南散裝辦積極探索、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全市的城市“禁現”和農村“推散”工作,呈現出了強進的發展勢頭,走在了全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的前列,為推進循環經濟和兩型社會的發展,建設美麗泉城,做出了積極貢獻。
層層推進,加快城市禁現步伐
為了認真貫徹國家“禁現”政策,濟南市政府早在2008年及時出臺了《關于限期禁止在城市施工現場攪拌砂漿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濟政辦字﹝2008﹞85號)。為了全面貫徹文件精神和國家、省、市關于城市禁現工作的安排、部署,加快濟南市城市“禁現”工作的開展,濟南市散辦領導班子,通過多年的工作經驗和知識積累,創新總結出了城市禁現的幾點特殊重要意義:一是城市“禁現”能迅速有效的減少城市的粉塵、噪音污染,保護了環境;二是城市“禁現”推動了專業砂漿生產企業的快速發展,確保了建設工程的建材建筑質量;三是有效利用工業廢渣、固體廢棄物,推進了節能減排、低碳循環經濟的發展。
在城市“禁現”的推進過程中,濟南市散辦始終站在工作的前沿和制高點,不斷綜合分析、科學定位,把握好前進方向,將濟南城市“禁現”工作整體科學的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一是積極培育、迅速膨脹、快速發展的階段。自2009年至今,全市現已發展到干混砂漿企業15個,干混砂漿設計產能約達700多萬噸,總投資約達4億多元,全市15個新型建材工業項目均已投產運行。2011年全市生產干混砂漿85.27萬噸,銷售82.49萬噸,砂漿的生產銷售約占全省總量的51.85%。2012年上半年全市累計生產干混砂漿57.28萬噸,銷售55.6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4.81萬噸,同比增長76.5%,散裝率達60.51%。自2011年以來砂漿生產銷售量和散裝率在全省和全國副省級城市當中保持了最高水平。干混砂漿的物流裝備水平迅速發展,全市砂漿運輸車已發展到65輛、背罐車9輛,砂漿儲存罐521個,在全國“禁現”工作以來較短的時間里,濟南市干混砂漿產業從無到有得到了快速發展,呈現出了推動快、起點高,規模大、總量多,低碳化、節能化,規范有序的發展格局。
二是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砂漿機噴專業化隊伍建設,突破機械化施工這個攻堅階段。推進專業化隊伍和機械化施工是禁現工作的延伸和發展,也是目前“禁現”工作運行的關鍵和難點。要想突破這一瓶頸和難點,必須克服困難,創新“禁現”工作思路,強化市場監管,積極培訓砂漿機噴專業化隊伍和加快培育機械化噴涂的示范企業。現在已初步擬定了培訓方案,基本確定了機噴的示范企業,并于今年7月份成立了濟南市高端建筑機械有限公司,并與德國PFT專業干混砂漿機噴設備生產制造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在專業人員培訓、設備的營銷代理和操作使用等方面達成了共識,成為了山東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獲得PFT公司在山東省境內授權代理的專業性公司。
為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業自律,濟南市散辦于2011年6月及時成立了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全國會員單位已達70多家。協會成立后及時出臺了《關于加強全市砂漿行業自愿自律管理辦法》,使干混砂漿這個新型產業始終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三是嚴格規范企業生產和市場應用兩大行為,使干混砂漿這個新興產業從生產到應用形成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濟南在城市“禁現”工作中,始終堅持科學發展,推進技術創新,牢牢把握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這一主線,突出城市“禁現”這個重點,貫徹國家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綜合提升“推散”節能、城市“禁現”新的理念和新的認識,濟南城市“禁現”骨干企業魯冠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第一家使用機制砂為骨料生產干混砂漿的企業,為全市、全省后續發展的干混砂漿企業起到了榜樣和引領作用。后續發展的濟南市干混砂漿生產企業都以機制砂為骨料生產干混砂漿,保護了天然砂的自然資源。山東丞華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和濟南涌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分別利用發電廠和濟南鋼鐵總廠工業廢渣、固體廢棄物研發生產干粉砂漿,濟南涌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又與濟南大學建材研究學院共同成立了“濟大涌泉建材研究所”,走出了一條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學研的新路子,充分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了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因地制宜、加快農村“推散”建設
近年來,隨著我市城鎮化進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加快,濟南市散辦從使用環節入手,認真貫徹落實商務部辦公廳《關于加快在農村推廣散裝水泥的指導意見》(商改字﹝2006﹞65號)文件的要求和中散協、省散辦關于農村“推散”工作的部署,在農村推廣散裝水泥工作中,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突出特色,加快推進全市農村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現全市已有農村散裝水泥銷售網點303處,網點銷售散裝水泥213.58萬噸。
濟南章丘農村“推散”示范園區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章丘散辦在省、市散辦的幫助指導下,積極努力、勤奮工作、因地制宜、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銷售網點和示范園區相結合的新路子,將農村“推散”示范園區建成了“推散”園區化、水泥散裝化、產品系列化、“推散”產業化、環保節能化、管理規范化的示范園區。現已成為國家商務部、中散協、省散辦在全國全省參觀學習的典型農村“推散”示范園區,也是山東省境內最大的農村“推散”示范園區。2010年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軍民,原濟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良及省市有關部門的主要領導同志實地查看了濟南章丘農村“推散”示范園區,聽取了濟南市散辦關于加快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的總體思路、工作措施、工作辦法的匯報,對濟南散辦在專項資金的征收、“推散”任務指標的完成以及全市農村推散和城市“禁現”工作的開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好評。近兩年濟南市和章丘散辦不斷完善思路、創新發展,在園區內安裝了客服電話,同時新建了兩個攪拌能力分別約達10萬噸的小型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為建材下鄉和農民“用散”提供便利條件。2012年5月,章丘農村“推散”示范園區被商務部和中央電視臺列入全國“十二五”農村建材下鄉、農村“推散”暨全國散裝水泥宣傳周專題報道的典型。
目前,濟南市城市“禁現”和農村“推散”工作均走在了全國前列,但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也會越來越多。為了保證散裝水泥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將繼續堅持科學發展,緊緊圍繞抓牢一條主線,實施兩個突破,搞好三個提升,突出四個重點的全市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總體思路,以創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團結一致,奮力拼搏,咬住目標,埋頭苦干,以只爭朝夕和爭創一流的工作精神確保完成各項散裝水泥工作任務。
層層推進,加快城市禁現步伐
為了認真貫徹國家“禁現”政策,濟南市政府早在2008年及時出臺了《關于限期禁止在城市施工現場攪拌砂漿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濟政辦字﹝2008﹞85號)。為了全面貫徹文件精神和國家、省、市關于城市禁現工作的安排、部署,加快濟南市城市“禁現”工作的開展,濟南市散辦領導班子,通過多年的工作經驗和知識積累,創新總結出了城市禁現的幾點特殊重要意義:一是城市“禁現”能迅速有效的減少城市的粉塵、噪音污染,保護了環境;二是城市“禁現”推動了專業砂漿生產企業的快速發展,確保了建設工程的建材建筑質量;三是有效利用工業廢渣、固體廢棄物,推進了節能減排、低碳循環經濟的發展。
在城市“禁現”的推進過程中,濟南市散辦始終站在工作的前沿和制高點,不斷綜合分析、科學定位,把握好前進方向,將濟南城市“禁現”工作整體科學的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一是積極培育、迅速膨脹、快速發展的階段。自2009年至今,全市現已發展到干混砂漿企業15個,干混砂漿設計產能約達700多萬噸,總投資約達4億多元,全市15個新型建材工業項目均已投產運行。2011年全市生產干混砂漿85.27萬噸,銷售82.49萬噸,砂漿的生產銷售約占全省總量的51.85%。2012年上半年全市累計生產干混砂漿57.28萬噸,銷售55.6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4.81萬噸,同比增長76.5%,散裝率達60.51%。自2011年以來砂漿生產銷售量和散裝率在全省和全國副省級城市當中保持了最高水平。干混砂漿的物流裝備水平迅速發展,全市砂漿運輸車已發展到65輛、背罐車9輛,砂漿儲存罐521個,在全國“禁現”工作以來較短的時間里,濟南市干混砂漿產業從無到有得到了快速發展,呈現出了推動快、起點高,規模大、總量多,低碳化、節能化,規范有序的發展格局。
二是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砂漿機噴專業化隊伍建設,突破機械化施工這個攻堅階段。推進專業化隊伍和機械化施工是禁現工作的延伸和發展,也是目前“禁現”工作運行的關鍵和難點。要想突破這一瓶頸和難點,必須克服困難,創新“禁現”工作思路,強化市場監管,積極培訓砂漿機噴專業化隊伍和加快培育機械化噴涂的示范企業。現在已初步擬定了培訓方案,基本確定了機噴的示范企業,并于今年7月份成立了濟南市高端建筑機械有限公司,并與德國PFT專業干混砂漿機噴設備生產制造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在專業人員培訓、設備的營銷代理和操作使用等方面達成了共識,成為了山東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獲得PFT公司在山東省境內授權代理的專業性公司。
為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業自律,濟南市散辦于2011年6月及時成立了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全國會員單位已達70多家。協會成立后及時出臺了《關于加強全市砂漿行業自愿自律管理辦法》,使干混砂漿這個新型產業始終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三是嚴格規范企業生產和市場應用兩大行為,使干混砂漿這個新興產業從生產到應用形成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濟南在城市“禁現”工作中,始終堅持科學發展,推進技術創新,牢牢把握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這一主線,突出城市“禁現”這個重點,貫徹國家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綜合提升“推散”節能、城市“禁現”新的理念和新的認識,濟南城市“禁現”骨干企業魯冠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第一家使用機制砂為骨料生產干混砂漿的企業,為全市、全省后續發展的干混砂漿企業起到了榜樣和引領作用。后續發展的濟南市干混砂漿生產企業都以機制砂為骨料生產干混砂漿,保護了天然砂的自然資源。山東丞華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和濟南涌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分別利用發電廠和濟南鋼鐵總廠工業廢渣、固體廢棄物研發生產干粉砂漿,濟南涌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又與濟南大學建材研究學院共同成立了“濟大涌泉建材研究所”,走出了一條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學研的新路子,充分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了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因地制宜、加快農村“推散”建設
近年來,隨著我市城鎮化進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加快,濟南市散辦從使用環節入手,認真貫徹落實商務部辦公廳《關于加快在農村推廣散裝水泥的指導意見》(商改字﹝2006﹞65號)文件的要求和中散協、省散辦關于農村“推散”工作的部署,在農村推廣散裝水泥工作中,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突出特色,加快推進全市農村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現全市已有農村散裝水泥銷售網點303處,網點銷售散裝水泥213.58萬噸。
濟南章丘農村“推散”示范園區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章丘散辦在省、市散辦的幫助指導下,積極努力、勤奮工作、因地制宜、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銷售網點和示范園區相結合的新路子,將農村“推散”示范園區建成了“推散”園區化、水泥散裝化、產品系列化、“推散”產業化、環保節能化、管理規范化的示范園區。現已成為國家商務部、中散協、省散辦在全國全省參觀學習的典型農村“推散”示范園區,也是山東省境內最大的農村“推散”示范園區。2010年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軍民,原濟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良及省市有關部門的主要領導同志實地查看了濟南章丘農村“推散”示范園區,聽取了濟南市散辦關于加快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的總體思路、工作措施、工作辦法的匯報,對濟南散辦在專項資金的征收、“推散”任務指標的完成以及全市農村推散和城市“禁現”工作的開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好評。近兩年濟南市和章丘散辦不斷完善思路、創新發展,在園區內安裝了客服電話,同時新建了兩個攪拌能力分別約達10萬噸的小型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為建材下鄉和農民“用散”提供便利條件。2012年5月,章丘農村“推散”示范園區被商務部和中央電視臺列入全國“十二五”農村建材下鄉、農村“推散”暨全國散裝水泥宣傳周專題報道的典型。
目前,濟南市城市“禁現”和農村“推散”工作均走在了全國前列,但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也會越來越多。為了保證散裝水泥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將繼續堅持科學發展,緊緊圍繞抓牢一條主線,實施兩個突破,搞好三個提升,突出四個重點的全市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總體思路,以創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團結一致,奮力拼搏,咬住目標,埋頭苦干,以只爭朝夕和爭創一流的工作精神確保完成各項散裝水泥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