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發出了明確信號:要貫徹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進“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按期實施,盡快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項目。加上鐵道部剛剛宣布已獲2萬億元的銀行授信,新一輪的投資盛宴即將開席。 在政府強調穩增長,要啟動和加快一批重大基建項目的刺激下,水泥、水利建設、工程建筑、鐵路基建等相關受益板塊再次逞強,成為近期市場中最亮麗的風景線。
基建拉動水泥需求
分析人士指出,基建是拉動水泥需求的重要方面,隨著鐵路等基建投資逐漸回升以及建材下鄉等預期,水泥股有望持續走強。
招商證券認為,如果說今年是需求弱復蘇、產能強投放的話,那么明年而言則是需求強復蘇、產能弱投放。今年基本是盈利周期的低點。中西部組合祁連山、同力水泥、天山股份、華新水泥等。大公司組合海螺水泥、冀東水泥。從競爭力和估值而言,海螺水泥應該是目前安全性最高的品種。
中信證券認為,可繼續重點關注受益于基建復工且基本面有明顯回暖趨勢的西部水泥股龍頭祁連山,受益于區域振興規劃即將出臺的江西水泥以及其他西部水泥概念股如冀東水泥、寧夏建材、青松建化、天山股份、四川雙馬的交易性機會。還可關注估值安全邊際較高的海螺水泥、金隅股份、亞泰集團等。
水利建設進入高潮
水利建設行業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局面的關鍵時期。經初步測算,“十二五”期間,全國水利建設總投資規模約2萬億元,其中中央投資
1萬億元左右。
招商證券認為,在2012年至2014年是水利訂單拔高期,在此期間,水利建設板塊將取得顯著的正收益,市值高峰期將出現。
國泰君安表示,未來水利水電建設將會加速,去年批復項目通過680億可研和初設概算的項目,今年開工招標高峰;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用于水利建設資金為683億元,較去年增87%。引松供水、遼西北供水、引江濟巢等項目有望開工。引水工程多用混凝土管道,管道投資占比約26%。PCCP供應商受益引水工程建設加速,看好龍泉股份、國統股份、青龍管業和巨龍管業。受益污水管網建設,“十二五”城鎮建設污水管網15.9萬公里,推薦納川股份。
工程建筑優勢明顯
對于工程建筑子行業的發展,長江證券表示,通過在國內大規模建設中獲得的技術進步和業績積累,結合我國強大的幕墻生產能力和原材料供給,我國幕墻企業已經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伴隨著我國幕墻行業在過去的爆發式增長,行業內的競爭也愈發充分。一方面,不斷有建筑業其他領域的公司切入到幕墻行業中來;另一方面,原有的幕墻企業的發展開始逐漸出現分化,呈現出強者恒強的趨勢。作為國內幕墻行業龍頭,江河幕墻在業內已占據一定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未來將優先分享行業的高速成長。亞廈股份依托原有裝飾領域的優勢,其幕墻設計和施工能
力不斷增強,業務規模擴張迅速,未來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鐵路基建授信2萬億
近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透露了未來5年的鐵路建設投資計劃,稱“十二五”期間安排鐵路投資總共達到2.8萬億元。按照這一計劃,到2015年時新線投產總規模達3萬公里,全國鐵路運營里程將達12萬公里左右。
由于市場普遍認為基建投資可能繼續成為未來政策刺激方向,鐵路基建板塊有望迎來主題性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認為,如果鐵路建設長期建設規劃未變,“十二五”計劃鐵路新線投產總規模在3萬公里。2012年鐵路建設計劃已出臺,安排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約5000億元。鐵道部截至2011年末獲得銀行意向授信規模超2萬億元,資金問題得到一定緩解。鐵路等基建已經受到政策扶持以對沖下滑風險。以鐵路為代表的基建項目資金情況好轉、審批速度加快,或帶來中國中鐵的估值修復。
板塊賺錢效應弱化
上證指數年初以來累計上漲5.11%,但同期獲得正收益的股票只有63%,跑贏大盤的股票則僅約52%。因此,盡管今年以來大盤整體氣氛偏暖,但要想獲得跑贏大盤的收益著實不易。分析人士指出,選對行業之后再介入其中的優勢成份股的投資者賺錢的可能性要明顯超越盲目選股的投資者,因此,在大盤嘈雜、個股喧囂的背后,與其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盲目選股,不如在對行業進行詳細分析后再進行標的股票選擇。
統計顯示,在23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只有少數行業板塊出現了成份股普漲的情況,這其中包括房地產、金融服務和食品飲料,板塊內分別有89.73%、82.35%和81.36%的股票出現上漲,成為同期二級市場最可能讓多數投資者賺錢行業。另外,今年以來信息服務和信息設備行業分別只有39.57%和48.35%的股票出現上漲,這讓其成為同期最可能讓多數投資者承受虧損的行業。換句話說,只有投資者今年選擇了房地產、金融服務和食品飲料行業之中的股票,才能基本保證賺錢;但如果他選擇其他行業,則出現虧損的概率也是很大的。而要想依靠行業分析跑贏大盤則更加困難,統計顯示,實現80%成份股跑贏大盤的一級行業只有房地產。
市場人士指出,今年A股市場缺乏板塊賺錢效應,其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盡管今年以來貨幣政策有所放松,流動性環境改善,但新增資金進入A股市場的意愿不強,致使股市仍然處于“缺錢”狀態,市場沒有能力也沒有愿望發動板塊級別的行情。
二是中國經濟仍陷“失速”困境,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不佳,能夠保持高增速的公司并不普遍;加之隨著A股市場不斷擴容,板塊內個股同質化顯著降低,因此沒有發動板塊行情的基本面支撐和邏輯基礎。
基建拉動水泥需求
分析人士指出,基建是拉動水泥需求的重要方面,隨著鐵路等基建投資逐漸回升以及建材下鄉等預期,水泥股有望持續走強。
招商證券認為,如果說今年是需求弱復蘇、產能強投放的話,那么明年而言則是需求強復蘇、產能弱投放。今年基本是盈利周期的低點。中西部組合祁連山、同力水泥、天山股份、華新水泥等。大公司組合海螺水泥、冀東水泥。從競爭力和估值而言,海螺水泥應該是目前安全性最高的品種。
中信證券認為,可繼續重點關注受益于基建復工且基本面有明顯回暖趨勢的西部水泥股龍頭祁連山,受益于區域振興規劃即將出臺的江西水泥以及其他西部水泥概念股如冀東水泥、寧夏建材、青松建化、天山股份、四川雙馬的交易性機會。還可關注估值安全邊際較高的海螺水泥、金隅股份、亞泰集團等。
水利建設進入高潮
水利建設行業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局面的關鍵時期。經初步測算,“十二五”期間,全國水利建設總投資規模約2萬億元,其中中央投資
1萬億元左右。
招商證券認為,在2012年至2014年是水利訂單拔高期,在此期間,水利建設板塊將取得顯著的正收益,市值高峰期將出現。
國泰君安表示,未來水利水電建設將會加速,去年批復項目通過680億可研和初設概算的項目,今年開工招標高峰;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用于水利建設資金為683億元,較去年增87%。引松供水、遼西北供水、引江濟巢等項目有望開工。引水工程多用混凝土管道,管道投資占比約26%。PCCP供應商受益引水工程建設加速,看好龍泉股份、國統股份、青龍管業和巨龍管業。受益污水管網建設,“十二五”城鎮建設污水管網15.9萬公里,推薦納川股份。
工程建筑優勢明顯
對于工程建筑子行業的發展,長江證券表示,通過在國內大規模建設中獲得的技術進步和業績積累,結合我國強大的幕墻生產能力和原材料供給,我國幕墻企業已經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伴隨著我國幕墻行業在過去的爆發式增長,行業內的競爭也愈發充分。一方面,不斷有建筑業其他領域的公司切入到幕墻行業中來;另一方面,原有的幕墻企業的發展開始逐漸出現分化,呈現出強者恒強的趨勢。作為國內幕墻行業龍頭,江河幕墻在業內已占據一定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未來將優先分享行業的高速成長。亞廈股份依托原有裝飾領域的優勢,其幕墻設計和施工能
力不斷增強,業務規模擴張迅速,未來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鐵路基建授信2萬億
近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透露了未來5年的鐵路建設投資計劃,稱“十二五”期間安排鐵路投資總共達到2.8萬億元。按照這一計劃,到2015年時新線投產總規模達3萬公里,全國鐵路運營里程將達12萬公里左右。
由于市場普遍認為基建投資可能繼續成為未來政策刺激方向,鐵路基建板塊有望迎來主題性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認為,如果鐵路建設長期建設規劃未變,“十二五”計劃鐵路新線投產總規模在3萬公里。2012年鐵路建設計劃已出臺,安排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約5000億元。鐵道部截至2011年末獲得銀行意向授信規模超2萬億元,資金問題得到一定緩解。鐵路等基建已經受到政策扶持以對沖下滑風險。以鐵路為代表的基建項目資金情況好轉、審批速度加快,或帶來中國中鐵的估值修復。
板塊賺錢效應弱化
上證指數年初以來累計上漲5.11%,但同期獲得正收益的股票只有63%,跑贏大盤的股票則僅約52%。因此,盡管今年以來大盤整體氣氛偏暖,但要想獲得跑贏大盤的收益著實不易。分析人士指出,選對行業之后再介入其中的優勢成份股的投資者賺錢的可能性要明顯超越盲目選股的投資者,因此,在大盤嘈雜、個股喧囂的背后,與其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盲目選股,不如在對行業進行詳細分析后再進行標的股票選擇。
統計顯示,在23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只有少數行業板塊出現了成份股普漲的情況,這其中包括房地產、金融服務和食品飲料,板塊內分別有89.73%、82.35%和81.36%的股票出現上漲,成為同期二級市場最可能讓多數投資者賺錢行業。另外,今年以來信息服務和信息設備行業分別只有39.57%和48.35%的股票出現上漲,這讓其成為同期最可能讓多數投資者承受虧損的行業。換句話說,只有投資者今年選擇了房地產、金融服務和食品飲料行業之中的股票,才能基本保證賺錢;但如果他選擇其他行業,則出現虧損的概率也是很大的。而要想依靠行業分析跑贏大盤則更加困難,統計顯示,實現80%成份股跑贏大盤的一級行業只有房地產。
市場人士指出,今年A股市場缺乏板塊賺錢效應,其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盡管今年以來貨幣政策有所放松,流動性環境改善,但新增資金進入A股市場的意愿不強,致使股市仍然處于“缺錢”狀態,市場沒有能力也沒有愿望發動板塊級別的行情。
二是中國經濟仍陷“失速”困境,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不佳,能夠保持高增速的公司并不普遍;加之隨著A股市場不斷擴容,板塊內個股同質化顯著降低,因此沒有發動板塊行情的基本面支撐和邏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