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主要目標中指出:到2015年,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5億噸;前10家企業生產集中度達到35%以上。并指出,“十二五”期間,水泥工業指導思想是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這也是維系中國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
《規劃》的核心是總量控制,不控制水泥熟料總產能行業就得不到發展。2011年水泥產能達20.6億噸,這樣的總量必然帶來較大的資源、能源消耗,也造成較大的環境負荷。因此,在現有水泥產能已滿足社會需求的情況下,必須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熟料產能。
近幾年,水泥行業淘汰落后水泥產能進展很快。據了解,2013年之前可基本完成規劃中界定的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工作。此外,眾多的小型水泥粉磨站也是淘汰的重點。
水泥工業是同時兼有原料指向型、市場指向型、動力指向型的制造工業,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是發展的瓶頸,產品市場需求不會持續高速上升。因此,水泥行業的長期發展不能再依靠投資拉動需求,在面對市場需求平穩和下降時,應考慮如何應對。
《規劃》明確指出,調整優化結構作為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重點之一,需在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優化區域布局三方面加大力度。
“十二五”水泥行業組織結構調整的任務,是通過鼓勵企業間的兼并重組來提高生產集中度,而產業鏈的延伸是集中度提到更高層面的表現形式。長期以來,由于水泥行業無法掌握向上游鐵路、公路、混凝土提供的骨料和下游的混凝土市場,造成水泥產品上下游斷裂,致使水泥行業市場發言權和競爭力受到影響。因此,優化結構可助力提升行業競爭力。
《規劃》中指出的前10家企業平均規模每年增長24.2萬噸和生產集中度35%指標,實際反映的是企業兼并重組的進程速度。目前,從中國建材集團、中國中材集團、華潤水泥、冀東水泥等大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戰略發展來看,預計“十二五”末水泥產業集中度可達50%,也就是前10家大企業平均規模約1.2億噸。
《規劃》的核心是總量控制,不控制水泥熟料總產能行業就得不到發展。2011年水泥產能達20.6億噸,這樣的總量必然帶來較大的資源、能源消耗,也造成較大的環境負荷。因此,在現有水泥產能已滿足社會需求的情況下,必須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熟料產能。
近幾年,水泥行業淘汰落后水泥產能進展很快。據了解,2013年之前可基本完成規劃中界定的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工作。此外,眾多的小型水泥粉磨站也是淘汰的重點。
水泥工業是同時兼有原料指向型、市場指向型、動力指向型的制造工業,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是發展的瓶頸,產品市場需求不會持續高速上升。因此,水泥行業的長期發展不能再依靠投資拉動需求,在面對市場需求平穩和下降時,應考慮如何應對。
《規劃》明確指出,調整優化結構作為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重點之一,需在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優化區域布局三方面加大力度。
“十二五”水泥行業組織結構調整的任務,是通過鼓勵企業間的兼并重組來提高生產集中度,而產業鏈的延伸是集中度提到更高層面的表現形式。長期以來,由于水泥行業無法掌握向上游鐵路、公路、混凝土提供的骨料和下游的混凝土市場,造成水泥產品上下游斷裂,致使水泥行業市場發言權和競爭力受到影響。因此,優化結構可助力提升行業競爭力。
《規劃》中指出的前10家企業平均規模每年增長24.2萬噸和生產集中度35%指標,實際反映的是企業兼并重組的進程速度。目前,從中國建材集團、中國中材集團、華潤水泥、冀東水泥等大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戰略發展來看,預計“十二五”末水泥產業集中度可達50%,也就是前10家大企業平均規模約1.2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