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水泥業上市公司年報可以看出,多家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虧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需求不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成本上漲的難題。水泥行業是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的一個行業,企業要實現利潤最大化,提高競爭實力,主要是通過控制成本和擴大產能來實現。在當今嚴控新建生產線的情況下,不少企業都選擇通過兼并聯合的方式向外發展,然而兼并無論是資金還是時間上都耗費太多,于是控制生產成本就成了企業的最佳選擇。
在全球金融危機、制造業不夠景氣的大背景下,2012水泥企業面臨哪些成本難題呢?記者就此采訪了水泥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對此做了具體介紹。
首先是煤炭和電力等能源價格上漲,今年一季度的煤炭價格上漲較快,使得部分水泥企業每生產一噸水泥需要增加8元到10元的成本,導致水泥成本上升。隨著施工旺季的到來,電力和煤炭可能由于需求大增而價格持續上升,更增加了成本壓力。
二是企業采購成本的增加,一般企業原材料供應計劃確定以后,采購工作便會開始,采購的前期工作包括市場調查、供應商資質評審、供應商質量能力評估、信用評估、見面洽談以及企業采購管理人員到供應商現場實地考察等,這些工作都會發生巨大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采購前端的工作如果控制不好,就會出現信息失真、質量不佳、供應不及時、延誤生產周期、影響企業信譽等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將直接導致采購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高漲。另外,供應商和采購方的市場信息不對稱,也會使得采購方面臨巨大的尋源壓力,而導致尋源成本的增加。再有,多數集團型企業的分子公司,往往是單獨的、分散的采購,由于分散采購的采購量相對較少,采購次數較頻繁,因為導致集團型企業不能形成規模化采購,而不能獲得更好的采購價格。現在不少水泥企業采購管理水平較低,管理成本高,反應在這些方面,同時更增加了企業總體的經營成本。
三是環保成本的上漲,據了解,目前環保部正在研究水泥行業新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新標準一旦確定,也將意味著“史上最嚴厲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出臺。這個新標準將大大提高每噸水泥成本,設備改造將使水泥生產成本每噸增加20元左右,按2011年全國水泥產量20億噸計算,合計增加成本將達到400億元。而目前國內幾乎所有水泥企業皆不符合標準,都面臨設備改造問題,舉例來說,目前對國內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而言,僅因脫硝而上的設備成本將達到400萬,日產2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也將增加270萬-290萬的成本。
面對企業成本上漲的大趨勢,水泥企業要加強管理創新,控制成本,向成本要效益這句話要真正落到實處,同時要加快轉型升級,全面提升質量和效益,加快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