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貨現場,記者看到,如此眾多的大型機械集中發運,引來無數市民圍觀。為保證綿延2公里多的產品車隊通行順暢,當地交警部門專門派出警力,沿產品車隊所經路線執勤。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目前中聯重科共擁有10大類別,28個系列,168個品種的產品,與客戶的關聯性、成套性強,是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產品類別最豐富、產品鏈最完整的企業。2006年度,中聯重科持續實現生產經營各項指標穩健增長,保持著產銷兩旺的好勢頭。
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技術開發已經逐步走過了引進、模仿階段,正駛入自主創新的快車道。技術創新始終是中聯重科賴以引領行業的核心競爭力。2006年,中聯重科相繼成功開發出世界第一臺熱風循環加熱綜合式復拌機、我國起重噸位最大的600噸履帶吊、國產自制底盤50米泵車、大型垂直式垃圾壓縮站等具有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新產品,在專業技術上越來越接近發達國家先進水平,在某些關鍵技術方面,甚至領先國際。在法國INTERMAT、上海BAUMA等國際展會上展示的中聯重科產品,引起國際代理商的極大興趣,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同時,因為堅持自主技術創新,中聯重科系列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持續提升。2006年年初,總價值近7千萬元、總計79臺套塔機產品一次性出口非洲安哥拉,創下我國塔機產品出口的最大單。歲末,總計66臺、總價逾億元的60噸汽車起重機發往印度,創下我國汽車起重機產品單一機型出口的最大單。兩個“最大單”,就是企業堅持自主創新而獲得市場給予的最好回饋。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機械產品進出口總額達28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27.42%,全年實現順差7億多美元,一舉實現我國機械工業對外貿易的歷史性轉折。與此對應的是,隨著“中聯”品牌的國際認同度逐年提高,中聯系列產品具有越來越強的比較優勢,性價比優勢凸顯,中聯重科產品出口更是連年實現大比例增長,今天“開門紅”發運的產品,不少就是直接發往印度、中東、中亞等國際市場。
在這次中聯重科歷年來最大規模的開門紅活動中,中聯重科負責人告訴記者,2007年,將是中聯進一步直面全球化競爭壓力、思變拓展、謀求企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年。從行業形勢看,跨國公司進軍中國市場將進一步加劇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市場競爭,也驅使有實力的企業尋求海外拓展,行業洗牌的趨勢不斷加劇。中聯重科依托已組建的、以產品及相關產品系列組團的工程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環衛機械、建筑起重機械、路面機械、電氣配套等二十個獨立經營單元,集中決策、自主經營,確保企業經營主要經濟指標在2006年基礎上,實現預定比例目標的增長,實質性推進企業“核裂變”戰略實施。
依托自主創新,中聯重科力爭在未來5年內,40%的產品以自主品牌銷往海外市場,力爭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進入全球工程機械企業前10強,完成由國際競爭的追隨者、參與者向領導者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