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兌現“綠色奧運”的承諾,首鋼前幾年已陸續停止了一些系列工廠及設備的生產。2008年,壓縮400萬噸鋼產量,其中奧運會期間又采取非常措施,產量壓縮到僅相當于原產量的27%,使北京地區各項污染物排放進一步大幅度降低,煙塵下降50.32%,粉塵下降49.22%,二氧化碳下降49.18%。在奧運會舉辦期間,石景山廠區只保留了1座高爐進行生產,各項污染物排放下降70%以上。
根據環境保護部測定,北京市環境空氣質量要達到舉辦奧運會要求的二級標準,每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允許100微克,而自然形成的本底值(基礎值)已接近70微克,排放空間只有每立方米30微克,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所允許的排放總量為3.3~4萬噸/年,而北京市實際排放總量為每年11萬噸。
“這11萬噸中,扣除民用、交通、城市建設和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等必須的排放量后,其他污染源排放的余地很小,只能大幅度削減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在工業排放的4.4萬噸/年中,首鋼占1.8萬噸/年,而且,首鋼廠區地處北京西部上風向,對市區空氣質量影響仍然較大。”姜林向記者介紹。
“節能減排壓力大,從首鋼發展的形式來看,目前已經到了必須做出重大戰略決策的時候。”姜林堅定地說:“企業位于首都,其環保成本、水電費用、人工成本、運輸費用較高,首鋼今后也難以在北京獲得長遠發展。相反,搬遷到北京以外的地區,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反而可以為企業開辟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說,搬遷調整是首鋼調整發展戰略的最佳選擇。”
新基地曹妃甸得天獨厚,節能減排新技術多
首鋼選擇曹妃甸建設新鋼廠并非偶然,而是經過多年反復研究論證。按照國家規劃,未來的曹妃甸港口將建設以進口礦石、原油、液化天然氣和煤炭為主的四大專業化大型碼頭。它將與以集裝箱運輸為主的秦皇島港等渤海灣港口,形成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港口群,成為渤海灣地區迅速崛起的有力支撐。
在減量化方面,新基地采用大型裝備和先進工藝技術節約資源。如焦化采用大型焦爐和干熄焦、高向分段供氣和底部廢氣循環、單個炭化室壓力控制等技術,與傳統工藝相比,提高生產效率60%以上,每年節水217萬噸,發電4億度。
在再利用方面,對生產中的余熱、余壓、余氣、廢水、含鐵物質充分回收利用。如干熄焦余熱發電,高爐余壓發電,富余煤氣發電。對各工序產生的廢水循環利用,做到一水多用,提高水循環利用率。通過各項措施,利用二次能源發電、回收蒸汽及煤氣共折標準煤399萬噸/年。
在資源化方面,通過鋼鐵廠與社會資源大循環,實現鋼鐵廢棄物社會資源化,社會廢棄物鋼鐵資源化。一方面將高爐水渣用于制造水泥和混凝土摻和料,每年減少石灰石開采約250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20萬噸,減少能源消耗約22萬噸標準煤,減少粉塵排放約7萬噸;另一方面,利用鋼鐵廠余熱,每年可向社會提供200~300萬平方米居民住戶采暖熱源。此外,鋼鐵廠臨海建設,每年減少鐵路、公路運量約1800萬噸。
根據環境保護部測定,北京市環境空氣質量要達到舉辦奧運會要求的二級標準,每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允許100微克,而自然形成的本底值(基礎值)已接近70微克,排放空間只有每立方米30微克,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所允許的排放總量為3.3~4萬噸/年,而北京市實際排放總量為每年11萬噸。
“這11萬噸中,扣除民用、交通、城市建設和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等必須的排放量后,其他污染源排放的余地很小,只能大幅度削減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在工業排放的4.4萬噸/年中,首鋼占1.8萬噸/年,而且,首鋼廠區地處北京西部上風向,對市區空氣質量影響仍然較大。”姜林向記者介紹。
“節能減排壓力大,從首鋼發展的形式來看,目前已經到了必須做出重大戰略決策的時候。”姜林堅定地說:“企業位于首都,其環保成本、水電費用、人工成本、運輸費用較高,首鋼今后也難以在北京獲得長遠發展。相反,搬遷到北京以外的地區,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反而可以為企業開辟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說,搬遷調整是首鋼調整發展戰略的最佳選擇。”
新基地曹妃甸得天獨厚,節能減排新技術多
首鋼選擇曹妃甸建設新鋼廠并非偶然,而是經過多年反復研究論證。按照國家規劃,未來的曹妃甸港口將建設以進口礦石、原油、液化天然氣和煤炭為主的四大專業化大型碼頭。它將與以集裝箱運輸為主的秦皇島港等渤海灣港口,形成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港口群,成為渤海灣地區迅速崛起的有力支撐。
在減量化方面,新基地采用大型裝備和先進工藝技術節約資源。如焦化采用大型焦爐和干熄焦、高向分段供氣和底部廢氣循環、單個炭化室壓力控制等技術,與傳統工藝相比,提高生產效率60%以上,每年節水217萬噸,發電4億度。
在再利用方面,對生產中的余熱、余壓、余氣、廢水、含鐵物質充分回收利用。如干熄焦余熱發電,高爐余壓發電,富余煤氣發電。對各工序產生的廢水循環利用,做到一水多用,提高水循環利用率。通過各項措施,利用二次能源發電、回收蒸汽及煤氣共折標準煤399萬噸/年。
在資源化方面,通過鋼鐵廠與社會資源大循環,實現鋼鐵廢棄物社會資源化,社會廢棄物鋼鐵資源化。一方面將高爐水渣用于制造水泥和混凝土摻和料,每年減少石灰石開采約250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20萬噸,減少能源消耗約22萬噸標準煤,減少粉塵排放約7萬噸;另一方面,利用鋼鐵廠余熱,每年可向社會提供200~300萬平方米居民住戶采暖熱源。此外,鋼鐵廠臨海建設,每年減少鐵路、公路運量約18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