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長持續性存疑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日前透露,根據行業協會的統計,2010年前10個月,幾乎所有的工程機械整機產品銷量增長都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兩大主要產品裝載機和挖掘機實現高速增長。1-10月,挖掘機銷量達到13.79萬臺,增速高達77.9%;裝載機銷量為18.27萬臺,同比增長57%。
工程機械行業協會預計,2015年中國工程機械銷售將達到9000億元,為今年全行業銷售4000億元的2倍多。而幾大工程機械企業則認為,該目標仍然保守。
中國工程機械保持高速增長得到了國際咨詢機構的認同。英國工程機械咨詢有限公司預計,中國工程機械今年整機銷售額為266億美元,同比增長48%,約占全球市場的40%左右。該公司預計,中國市場2010-2014年工程機械年均銷量將達到39.3萬臺,比2005-2009年的20.89萬臺有較大幅度增長。
但是,包括柳工在內的行業人士面對今年的高速增長連連稱“想不到”。而發動機生產商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洪杰更是直言不諱:“今年是‘假性’增長。”
現在上市公司都在‘放衛星’,致使分析人士將明年行業的增速預期提高到30%-50%。目前,國內幾大工程機械龍頭企業都將明年增長速度設定在30%-50%。
柳工總裁助理藍先陽日前表示,工程機械今年高速增長得益于去年基數較低和4萬億投資拉動,但隨著我國轉變貨幣政策,行業增速可能出現下滑。
東方證券高級策劃經理張欣認為,“十二五”隨著中國向兩型社會轉型,將改變過去依靠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工程機械行業高速增長態勢將結束。
實際上,工程機械行業協會已經將“十二五”期間增長速度下調。根據該協會預計,2010-2015年,工程機械銷售每年遞增約17%,而過去5年內,工程機械行業實現年均33%的增長。
光大證券分析師惲敏認為,工程機械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關系緊密,在GDP增速不會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工程機械行業仍能夠保持快速增長,20%的增速較為合理。
產能過剩是隱憂
蘇子孟預計,今年全年國內公司的裝載機銷量有望突破21萬臺大關,挖掘機銷量達到16萬臺以上。按此計算,挖掘機全年銷量增速將達60%左右,裝載機全年銷量增速在41%左右。
各大工程機械龍頭競相公布明年的擴產計劃。以挖掘機為例,三一重工提出明年挖掘機銷量翻番達2.5萬臺,徐工機械提出明年翻3倍,達到1萬臺的銷售規模,柳工也提出了到2015年達3萬臺的目標。
而根據行業統計數據,挖掘機2010年國內預計銷量16萬臺,但國內產能已經達到25.4萬臺,甚至超過了全球21萬臺的銷量。到2014年,國內挖掘機的產能達到42.5萬臺,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全球挖掘機需求量。工程機械行業協會預計,2015年國內挖掘機銷量為23萬臺,裝載機為25萬臺。
工程機械行業今年增長近50%,但同時,國家貨幣政策收緊,兩型社會發展戰略的提出,為工程機械明年乃至未來5年的增長劃上大大的問號。
產能過剩將導致行業進入低價競爭時代。業內人士表示,2001年國內裝載機產能過剩,全行業維持了近10年的低毛利率,一直難以恢復。
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國內產能大量投放后,低端產品相對過剩,產業升級在所難免,而小企業受制于研發能力,銷售網絡力度不夠等發展將難以和大企業競爭。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整合在所難免,龍頭增速超行業,小企業的命運似乎不難推斷。
得零部件者得天下
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日前表示,未來5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將以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實施“調整轉型、創新升級”戰略。發展關鍵零部件為該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
目前包括液壓件、傳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絕大部分需要從國外進口,這導致國內整機企業生產成本高企,缺乏國際競爭力。如果核心零部件等能實現自制,毛利率將提升5%-10%。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Bauma展覽上,來自國外先進零部件商和國內有替代可能的零部件供應商展臺前匯聚的人數最多。在這些人的交談中,最常聽到的抱怨是國外零部件供應商供貨周期過長和供應量不足。
關鍵零部件短缺已經制約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進一步發展。為此,蘇子孟透露,兩套支持方案將以20兆帕為分界,20兆帕以上和以下的零部件將采用不同的支持政策。
據業內人士透露,工程機械行業協會有意讓幾大整機企業牽頭組建技術聯盟,對關鍵零部件進行技術攻關。
蘇子孟稱,目前是投資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領域的最好時機。未來哪些企業在核心零部件上走得最快最好、能根據客戶需要設計出最優質的產品,哪些企業就能在這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日前透露,根據行業協會的統計,2010年前10個月,幾乎所有的工程機械整機產品銷量增長都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兩大主要產品裝載機和挖掘機實現高速增長。1-10月,挖掘機銷量達到13.79萬臺,增速高達77.9%;裝載機銷量為18.27萬臺,同比增長57%。
工程機械行業協會預計,2015年中國工程機械銷售將達到9000億元,為今年全行業銷售4000億元的2倍多。而幾大工程機械企業則認為,該目標仍然保守。
中國工程機械保持高速增長得到了國際咨詢機構的認同。英國工程機械咨詢有限公司預計,中國工程機械今年整機銷售額為266億美元,同比增長48%,約占全球市場的40%左右。該公司預計,中國市場2010-2014年工程機械年均銷量將達到39.3萬臺,比2005-2009年的20.89萬臺有較大幅度增長。
但是,包括柳工在內的行業人士面對今年的高速增長連連稱“想不到”。而發動機生產商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洪杰更是直言不諱:“今年是‘假性’增長。”
現在上市公司都在‘放衛星’,致使分析人士將明年行業的增速預期提高到30%-50%。目前,國內幾大工程機械龍頭企業都將明年增長速度設定在30%-50%。
柳工總裁助理藍先陽日前表示,工程機械今年高速增長得益于去年基數較低和4萬億投資拉動,但隨著我國轉變貨幣政策,行業增速可能出現下滑。
東方證券高級策劃經理張欣認為,“十二五”隨著中國向兩型社會轉型,將改變過去依靠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工程機械行業高速增長態勢將結束。
實際上,工程機械行業協會已經將“十二五”期間增長速度下調。根據該協會預計,2010-2015年,工程機械銷售每年遞增約17%,而過去5年內,工程機械行業實現年均33%的增長。
光大證券分析師惲敏認為,工程機械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關系緊密,在GDP增速不會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工程機械行業仍能夠保持快速增長,20%的增速較為合理。
產能過剩是隱憂
蘇子孟預計,今年全年國內公司的裝載機銷量有望突破21萬臺大關,挖掘機銷量達到16萬臺以上。按此計算,挖掘機全年銷量增速將達60%左右,裝載機全年銷量增速在41%左右。
各大工程機械龍頭競相公布明年的擴產計劃。以挖掘機為例,三一重工提出明年挖掘機銷量翻番達2.5萬臺,徐工機械提出明年翻3倍,達到1萬臺的銷售規模,柳工也提出了到2015年達3萬臺的目標。
而根據行業統計數據,挖掘機2010年國內預計銷量16萬臺,但國內產能已經達到25.4萬臺,甚至超過了全球21萬臺的銷量。到2014年,國內挖掘機的產能達到42.5萬臺,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全球挖掘機需求量。工程機械行業協會預計,2015年國內挖掘機銷量為23萬臺,裝載機為25萬臺。
工程機械行業今年增長近50%,但同時,國家貨幣政策收緊,兩型社會發展戰略的提出,為工程機械明年乃至未來5年的增長劃上大大的問號。
產能過剩將導致行業進入低價競爭時代。業內人士表示,2001年國內裝載機產能過剩,全行業維持了近10年的低毛利率,一直難以恢復。
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國內產能大量投放后,低端產品相對過剩,產業升級在所難免,而小企業受制于研發能力,銷售網絡力度不夠等發展將難以和大企業競爭。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整合在所難免,龍頭增速超行業,小企業的命運似乎不難推斷。
得零部件者得天下
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日前表示,未來5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將以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實施“調整轉型、創新升級”戰略。發展關鍵零部件為該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
目前包括液壓件、傳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絕大部分需要從國外進口,這導致國內整機企業生產成本高企,缺乏國際競爭力。如果核心零部件等能實現自制,毛利率將提升5%-10%。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Bauma展覽上,來自國外先進零部件商和國內有替代可能的零部件供應商展臺前匯聚的人數最多。在這些人的交談中,最常聽到的抱怨是國外零部件供應商供貨周期過長和供應量不足。
關鍵零部件短缺已經制約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進一步發展。為此,蘇子孟透露,兩套支持方案將以20兆帕為分界,20兆帕以上和以下的零部件將采用不同的支持政策。
據業內人士透露,工程機械行業協會有意讓幾大整機企業牽頭組建技術聯盟,對關鍵零部件進行技術攻關。
蘇子孟稱,目前是投資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領域的最好時機。未來哪些企業在核心零部件上走得最快最好、能根據客戶需要設計出最優質的產品,哪些企業就能在這場競爭中拔得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