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8月2日發布公告,公布了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項目214項,其中建議一等獎17項、二等獎207項,評審結果還將提交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要求各完成單位和推薦單位同時做好本單位的公布工作。
河海大學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的四項成果通過評審,其中“千米級斜拉橋結構體系、設計及施工控制關鍵技術”被建議獲一等獎;“復雜環境下水力射流新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200m級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關鍵技術”和“高混凝土壩整體穩定安全控制新理論及工程應用”均被建議獲二等獎。
被建議獲一等獎的“千米級斜拉橋結構體系、設計及施工控制關鍵技術”是蘇通大橋建設的成果,河海大學一批高水平的教師參加了這一當今世界跨徑最大的斜拉橋建設中的科技攻關。在2005年10月召開的“蘇通大橋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學校及有關人員被授予“蘇通大橋科技創新工作先進單位”、“蘇通大橋科技創新工作先進班組”、“蘇通大橋科技創新工作先進個人”及優秀論文獎,成為唯一囊括四類獎項的單位。被建議獲二等獎的“復雜環境下水力射流新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是學校與香港大學進行科研合作的成果;“200m級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關鍵技術”和“高混凝土壩整體穩定安全控制新理論及工程應用”則為學校參與世界第一高碾壓混凝土壩龍灘水電站等國家重大工程研究的成果。
河海大學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的四項成果通過評審,其中“千米級斜拉橋結構體系、設計及施工控制關鍵技術”被建議獲一等獎;“復雜環境下水力射流新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200m級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關鍵技術”和“高混凝土壩整體穩定安全控制新理論及工程應用”均被建議獲二等獎。
被建議獲一等獎的“千米級斜拉橋結構體系、設計及施工控制關鍵技術”是蘇通大橋建設的成果,河海大學一批高水平的教師參加了這一當今世界跨徑最大的斜拉橋建設中的科技攻關。在2005年10月召開的“蘇通大橋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學校及有關人員被授予“蘇通大橋科技創新工作先進單位”、“蘇通大橋科技創新工作先進班組”、“蘇通大橋科技創新工作先進個人”及優秀論文獎,成為唯一囊括四類獎項的單位。被建議獲二等獎的“復雜環境下水力射流新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是學校與香港大學進行科研合作的成果;“200m級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關鍵技術”和“高混凝土壩整體穩定安全控制新理論及工程應用”則為學校參與世界第一高碾壓混凝土壩龍灘水電站等國家重大工程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