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建筑的界定
對于超高層建筑,作為昆明購房者似乎沒有太多的概念。所謂超高層,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規定:聯合國1972 年國際高層建筑會議將高層建筑按高度分為四類:(1)9耀16 層(最高為50 米);(2)17 耀25 層(最高到75 米);(3 )26耀40 層(最高到100 米);40 層以上(即超高層建筑)。在日本5耀6 層至14耀15 層的建筑定為高層建筑,15 層以上為超高層建筑。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將住宅建筑層數劃分為:1耀3 層為低層;4耀6 層為多層;7耀9 為中高層;凡超過100 米均為超高層。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的超高層建筑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如上海的金茂大廈高420 米,大連的國際貿易中心325 米,北京的國貿三期330 米,上海的環球金融 (論壇 新聞)中心492 米,廣州的新電視塔超過600 米。
作為二三線城市的昆明也將出現一幢幢拔地而起的超高層建筑。這種建筑不僅對開發商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對房地產這條產業鏈上的設計行業、承建行業也將帶來全新的改變。
技術匱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住房要求越來越高,房地產也由原來的粗獷式向專業技術邁進,超高層更是如此。與普通高層住宅相比,超高層住宅雖然視線開闊,濕度小,不易潮濕,空氣質量優良,土地利用率高。但是超高層建筑規模巨大,功能復雜。
據廈門合道工程設計集團昆明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方祥介紹,相對高層住宅而言,超高層住宅設計復雜,對項目設計及管理水平要求嚴格;超高建筑物中每隔一定距離須加設避難層;在施工設計上的要求更加嚴格,尤其是對消防、防震、防風的指標要求很高,例如對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選擇格外嚴格,同時由于高處的濕度、風力影響等特殊要求,也給設計、施工帶來了很高的難度。
而在諸多設計中,超高層住宅對結構設計的要求更是嚴格,它必須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擬建場地的抗震設防烈度以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設計原則,選擇相應的結構體系。此外,方祥還提到,超高層建筑在結構設計中除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代號RC)外,還采用型鋼混凝土結構(代號SRC)、鋼管混凝土結構(代號CFS)和全鋼結構(代號S或SS)。這其中,對材料的使用更是異常嚴格,計算必須正確,配筋必須合理,栓釘必須可靠。
由于超高層住宅建筑結構的特殊性,建筑內部的梁柱將會不可避免地存在,在結構設計中一方面考慮異型柱的使用,另一方面在戶型設計中要充分全面考慮梁柱的影響、規避及利用。
再有,高層建筑與其它建筑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它有一個垂直交通和管道設備集中在一起的、在結構體系中又起著重要作用的“核”( Core )。而這個“核”也恰恰在形態構成上舉足輕重,決定著高層建筑的空間構成模式。
方祥坦言,由于超高層建筑的特殊性,對技術要求非常嚴格,而具備這樣高技術的專業人才,不僅昆明缺乏,就是放眼全國也很有限,畢竟中國在超高層建筑方面仍落后于其它發達國家。
經驗缺失
“寧要市區一張床,不要郊區一套房。這代表了大多數置業者的心態。而受地域價值、土地價格的影響,土地稀缺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背景下,超高層建筑的誕生自然在情理當中。”對于政府出臺有關超高層建筑的政策,昆明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土木系教授陶忠教授如此回答。陶教授認為,超高層建筑對昆明城市建設的整體發展無疑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但同時它也對云南抗震研究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陶教授告訴記者,近年來,雖然國內外對高層和超高層建筑鋼結構、混凝土結構和鋼混凝土結構的抗震設計理論均進行了一些研究,也已取得了一批較深入和較實用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地震作用、各類結構體系的空間作用、彈塑性性能以及“大震”作用的破壞機理等方面的復雜性,使得對超高層建筑抗震設計理論還需要從許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這種復雜性在云南尤其突出。盡管云南因為特殊的地質地貌抗震研究一直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但超高層建筑的出現,無疑將云南的抗震研究工作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之前雖然很多建筑設計公司也將抗震作為建筑設計中的重要部分,但隨著超高層建筑的出現,不得不迫使建筑設計和承建行業以及相關的地震研究機構發生變革。”在陶教授看來,因為昆明的建筑歷史上沒有過超高層住宅的經驗,這一政策對昆明的建筑設計行業、建筑業、地震研究等有關地產的所有產業都將起到劃時代的推進,它將被載入史冊。畢竟全速發展的昆明太需要這方面的經驗了。
新一輪洗牌?
由于超高層住宅不但在結構設計、基礎工程設計、主體結構設計、建筑設備安裝工程設計方面,給排水工程、通風空調系統、建筑消防(防火及排煙) 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難度和復雜程度。同時還在環保方面,餐廳含油污水處理、廚房廢氣處理、柴油發電機房噪聲治理等方面也有較高的要求。這無疑都給昆明的設計行業和建筑行業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挑戰。對此,法國歐博建筑與城市規劃設計公司、深圳市歐博設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偉認為,由于超高層住宅這一政策的出臺,將在很大程度上對昆明的設計行業和建筑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局。因為超高層建筑技術人員的缺乏和經驗的匱乏,很多設計公司和建筑公司將很有可能在城中村改造的大潮中面臨淘汰或者轉戰異地的可能。
同樣,廈門合道工程設計集團昆明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方祥也認為,超高層建筑的高度特點帶來了諸多技術上的難題。就拿消防來說,就目前,機動消防車輛的消防能力不可能跟上超高層建筑的發展,因此,超高層建筑的消防設計應立足于建筑內部的消防系統建設,在智能化的前提下努力完善火災探測、報警、撲救等自動功能。而這對設計單位或者承建單位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沒有專業技術的支持,沒有超強的綜合運作能力,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肖永軍認為,超高層建筑的問世,必將給昆明設計行業,尤其是承建行業帶來全新的格局。盡管達不到洗牌的程度,但也將是一場殘酷的淘汰賽。而要改變這樣的局面,求變將是唯一的出路。
對于超高層建筑,作為昆明購房者似乎沒有太多的概念。所謂超高層,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規定:聯合國1972 年國際高層建筑會議將高層建筑按高度分為四類:(1)9耀16 層(最高為50 米);(2)17 耀25 層(最高到75 米);(3 )26耀40 層(最高到100 米);40 層以上(即超高層建筑)。在日本5耀6 層至14耀15 層的建筑定為高層建筑,15 層以上為超高層建筑。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將住宅建筑層數劃分為:1耀3 層為低層;4耀6 層為多層;7耀9 為中高層;凡超過100 米均為超高層。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的超高層建筑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如上海的金茂大廈高420 米,大連的國際貿易中心325 米,北京的國貿三期330 米,上海的環球金融 (論壇 新聞)中心492 米,廣州的新電視塔超過600 米。
作為二三線城市的昆明也將出現一幢幢拔地而起的超高層建筑。這種建筑不僅對開發商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對房地產這條產業鏈上的設計行業、承建行業也將帶來全新的改變。
技術匱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住房要求越來越高,房地產也由原來的粗獷式向專業技術邁進,超高層更是如此。與普通高層住宅相比,超高層住宅雖然視線開闊,濕度小,不易潮濕,空氣質量優良,土地利用率高。但是超高層建筑規模巨大,功能復雜。
據廈門合道工程設計集團昆明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方祥介紹,相對高層住宅而言,超高層住宅設計復雜,對項目設計及管理水平要求嚴格;超高建筑物中每隔一定距離須加設避難層;在施工設計上的要求更加嚴格,尤其是對消防、防震、防風的指標要求很高,例如對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選擇格外嚴格,同時由于高處的濕度、風力影響等特殊要求,也給設計、施工帶來了很高的難度。
而在諸多設計中,超高層住宅對結構設計的要求更是嚴格,它必須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擬建場地的抗震設防烈度以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設計原則,選擇相應的結構體系。此外,方祥還提到,超高層建筑在結構設計中除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代號RC)外,還采用型鋼混凝土結構(代號SRC)、鋼管混凝土結構(代號CFS)和全鋼結構(代號S或SS)。這其中,對材料的使用更是異常嚴格,計算必須正確,配筋必須合理,栓釘必須可靠。
由于超高層住宅建筑結構的特殊性,建筑內部的梁柱將會不可避免地存在,在結構設計中一方面考慮異型柱的使用,另一方面在戶型設計中要充分全面考慮梁柱的影響、規避及利用。
再有,高層建筑與其它建筑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它有一個垂直交通和管道設備集中在一起的、在結構體系中又起著重要作用的“核”( Core )。而這個“核”也恰恰在形態構成上舉足輕重,決定著高層建筑的空間構成模式。
方祥坦言,由于超高層建筑的特殊性,對技術要求非常嚴格,而具備這樣高技術的專業人才,不僅昆明缺乏,就是放眼全國也很有限,畢竟中國在超高層建筑方面仍落后于其它發達國家。
經驗缺失
“寧要市區一張床,不要郊區一套房。這代表了大多數置業者的心態。而受地域價值、土地價格的影響,土地稀缺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背景下,超高層建筑的誕生自然在情理當中。”對于政府出臺有關超高層建筑的政策,昆明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土木系教授陶忠教授如此回答。陶教授認為,超高層建筑對昆明城市建設的整體發展無疑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但同時它也對云南抗震研究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陶教授告訴記者,近年來,雖然國內外對高層和超高層建筑鋼結構、混凝土結構和鋼混凝土結構的抗震設計理論均進行了一些研究,也已取得了一批較深入和較實用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地震作用、各類結構體系的空間作用、彈塑性性能以及“大震”作用的破壞機理等方面的復雜性,使得對超高層建筑抗震設計理論還需要從許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這種復雜性在云南尤其突出。盡管云南因為特殊的地質地貌抗震研究一直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但超高層建筑的出現,無疑將云南的抗震研究工作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之前雖然很多建筑設計公司也將抗震作為建筑設計中的重要部分,但隨著超高層建筑的出現,不得不迫使建筑設計和承建行業以及相關的地震研究機構發生變革。”在陶教授看來,因為昆明的建筑歷史上沒有過超高層住宅的經驗,這一政策對昆明的建筑設計行業、建筑業、地震研究等有關地產的所有產業都將起到劃時代的推進,它將被載入史冊。畢竟全速發展的昆明太需要這方面的經驗了。
新一輪洗牌?
由于超高層住宅不但在結構設計、基礎工程設計、主體結構設計、建筑設備安裝工程設計方面,給排水工程、通風空調系統、建筑消防(防火及排煙) 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難度和復雜程度。同時還在環保方面,餐廳含油污水處理、廚房廢氣處理、柴油發電機房噪聲治理等方面也有較高的要求。這無疑都給昆明的設計行業和建筑行業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挑戰。對此,法國歐博建筑與城市規劃設計公司、深圳市歐博設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偉認為,由于超高層住宅這一政策的出臺,將在很大程度上對昆明的設計行業和建筑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局。因為超高層建筑技術人員的缺乏和經驗的匱乏,很多設計公司和建筑公司將很有可能在城中村改造的大潮中面臨淘汰或者轉戰異地的可能。
同樣,廈門合道工程設計集團昆明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方祥也認為,超高層建筑的高度特點帶來了諸多技術上的難題。就拿消防來說,就目前,機動消防車輛的消防能力不可能跟上超高層建筑的發展,因此,超高層建筑的消防設計應立足于建筑內部的消防系統建設,在智能化的前提下努力完善火災探測、報警、撲救等自動功能。而這對設計單位或者承建單位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沒有專業技術的支持,沒有超強的綜合運作能力,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肖永軍認為,超高層建筑的問世,必將給昆明設計行業,尤其是承建行業帶來全新的格局。盡管達不到洗牌的程度,但也將是一場殘酷的淘汰賽。而要改變這樣的局面,求變將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