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日前召開的重慶水泥協會年會上,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暢談了重慶水泥的發展情況。目前,重慶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成果輝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展望未來,市場整合和戰略重組任重道遠。雷前治還對未來水泥市場提出了6點意見:1.控制總量;2.淘汰落后要堅定不移;3.加快戰略重組;4.加強市場整合;5.謀求技術進步,降低成本;6.研究低碳經濟下的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本報記者孫陽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如下。
結構調整成果輝煌
重慶市的水泥行業,無論是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還是技術結構、規模結構等,都取得了很大成果。首先,重慶新型干法窯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速度在全國也少見,今年新投產的新型干法總量與去年相比翻了一番;其次,大企業迅速進入重慶,比如海螺、冀東、華新、臺泥等;最后,淘汰落后,水到渠成。多數落后產能的企業覺悟很高,表示只要政策到位,將立即關閉淘汰。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第一,生產集中度偏低。目前,重慶企業的規模都不太大,任何一家企業想要對重慶市場的價格起主導作用,都還不具備實力。因此,重慶水泥市場還處在“春秋戰國”時期。
第二,今年將面臨具備3000萬噸產能的新型干法生產線建成投產。去年建成投產的1200萬噸新型干法線今年要集中釋放,這樣產能無休止的集中釋放,打破了水泥市場需求增長的規律,將對重慶市場造成沖擊。水泥市場需求增長是一條曲線,而水泥集中釋放成為一條直線,許多新投產的企業為了能獲得合理的自己想要的市場份額,價格戰在所難免。
第三,重慶去年消費水泥達到3660萬噸,重慶人均消費量已經達到1噸以上,這已經在高位運轉,要指望重慶市場消費總量有較大增長,可能是天方夜譚。因為日本人均消費最高峰時是700千克;美國是520千克;德國比較高一點,最高峰時將近800千克;西方國家最高的是西班牙,前2年也才1噸多一點。
市場整合和戰略重組任重道遠
第一,重慶水泥要尋求一個什么樣的發展,重慶的中小企業、立窯企業怎么辦?在當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下,我們要有自己的市場定位。從整個區域來講,到今年年末,重慶已經有5000萬噸~6000萬噸的新型干法總量,總量大了,對水泥行業將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控制水泥發展總量刻不容緩,因此,重慶市政府或行業協會一定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控制水泥發展總量。
第二,淘汰落后要堅定不移。國家的政策(國發[2009]38號文件、國發[2010]7號文件)非常明確,立窯企業不能抱有僥幸心理。其中涉及的淘汰3米及以下的立窯和磨機,不是一個權宜之計,而是非常堅決果斷的措施。根據全國水泥許可證管理部門統計的產量,全國立窯總產量不過三四億噸,重慶也不過2000萬噸,比重不算太大,淘汰的任務也不是太重,希望落后產能的企業要早作打算早主動,越往后拖就越被動。
第三,戰略重組要開始醞釀。不要搞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拉郎配”,希望政府將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結合起來,加強企業間的戰略重組。當年的渤海水泥和長江水泥是江蘇最好的兩家企業,拉在一起未搞成;河北的冀東水泥和邯鄲水泥也未搞成。據了解,企業都有上、中、下3種策略,即上策,保持企業獨立性;中策,加入企業集團;下策,賣掉企業。任何企業、任何產業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大、中、小的結合。所謂戰略重組,就是要讓企業形成一個合理的規模結構,前兩三名的產能占市場份額的50%以上,還有一批小企業能占到20%~30%或30%~50%。而中小企業,要在大企業的夾縫中求生存,特別是在低碳經濟形勢下的夾縫中求生存,在現實情況下是非常困難的。只有在夾縫中找到合理的位置,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因此必須推進企業技術進步,重慶本土企業可以考慮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工業廢棄物,尋找替代燃料等出路,這也是將來水泥工業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