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四條“彩練”舞起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巨龍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1-2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呂占斌
核心提示:四條“彩練”舞起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巨龍

  之前,四期“系列對話”拙文面市,業內外反饋積極而理性。首篇談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目標評價體系,開宗明義提出了“七率”;第二篇論產業邏輯,深度解析該現代產業可操作性的理論根據;第三篇講產業功能,系統回答能否引領傳統水泥行業走出“夕陽”籠罩的問題;第四篇又將話題折返回散裝水泥是什么的哲學思考上來,以一種回望的姿勢重新解構和認識其本質內涵。本期將系統挖掘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維度。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業內人士未免心里還在打鼓,心想如今連推廣發展散裝水泥都步履維艱,更何況要構建起一個現代散裝水泥產業,談何容易呀!誰都知道,在全球化及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一個夕ᘳ行業的生存都并不輕松,要實現向現代產業跨越就更難上加難!可是我卻深信一點,現代產業鏈才是明天的彼岸。
  
  誰持彩練當空舞?
  
  如果把產業維度比作一條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練,飛舞飄揚,那主要基于產業鏈是由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擰成的一股繩。現代散裝水泥產業這四個維度,強調各產業部門之間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一種鏈條式關聯形態,在相互對接機制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內在模式。
  
  價值鏈--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的生命線。創造新價值是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生存發展的根基,是市場給出它“出生證”的理由,同時也是筆者破天荒地推出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的底氣所在。現代產業是新價值累加和釋放的有機統一體,某一鏈環向下一鏈環不斷釋放和輸送新價值,形成“價值流”,其表現在追加勞動力、資金、技術等項投入獲取附加值,體現出資金和技術密集性等特征。
  
  傳統水泥行業向現代散裝水泥產業轉型,實質上是一個新價值創造和釋放的過程,從環境生態價值、節本降耗價回報價值方面來說:(1)水泥制造環節的創造并輸送新價值,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將徹底顛覆過去單純依賴資源價值、將生態成本向下游鏈環轉移的陳舊方式,通過新型工藝技術、清潔生產、資源節約利用、恢復生態等舉措,形成一個綠色增長的產品制造中心。同時,既拓展了新型設備制造和輔助材料市場空間,又集中拉動了新項目投資需求和水泥全程散裝化,為下游市場創造了無限商機。

  (2)終端產品環節創造并輸送新價值,現代散裝水泥產業重新打造出龐大系列終端產品族群,徹底改變了水泥作為終端使用產品的地位、而僅成了市場中的原料之一。廣闊的終端市場需求的水泥預制構件、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等項產品,進一步拉動了產業鏈深度加工、外加材料和技術裝備等子產業,完善了整個產業的清潔生產、資源利用的循環經濟增長模式。

  (3)物流配送環節的創造并輸送新價值,我們不用絮絮叨叨的訴說,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如何在物流配送環節的清潔生產、節約資源的好處有多少,該鏈環的最大價值則體現在提高微觀運營的成本效率和個性化服務上,諸如,及時供應的存貨周轉效率、量身定制的產品消耗、節約時間的作業效率、現場和環境成本控制等等,當然也帶動了一塊物流設備制造市場。

  (4)產品服務和營銷環節的創造并輸ခ新價值,如果說傳統水泥行業的絕對重心都傾斜于前端的產品制造生產上,那么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則向終端后移,更突出了服務和營銷的顯赫地位。產品服務和營銷在終端市場中實現新價值的方式是多樣化的,其競爭力在當今市場格局中日益凸現出來。

  (5)組織模式變革環節的創造并輸送新價值,有人把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狹義的理解為提高產業集中度,以為搞幾個巨型企業集團,就可以實現規模經濟效應,畢其功于一役,顯然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膚淺的、表面化的。在“一體化+專業化”的現代產業體系中,新型跨邊界組織模式所能體現出的資源優化整合效應、制度成本控制效應、投資運行效率的新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它既是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的本質特征,也是與其相伴生的組織保證。

  (6)信息化管理的創造并輸送新價值,網絡及通訊技術在現代散裝水泥產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信息化平臺彌補了傳統水泥企業管理上的種種弊端,使得以往掛在嘴上的實時監控調配、質量精度計量、成本效率控制、“零庫存”和柔性制造,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已成為了企業微觀運營操作活動的現實。
  
  可見,在價值鏈的作用機制下,上游向下游輸送價值是為了自身價值的實現,下游承接上游的價值是為了實現更大的自身價值,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生產成本和交換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提高整體產業的市場競爭力。說得更直白一點,目前大家心里都清楚橫亙在水泥制造領域與現代物流供應鏈環、終端產品市場之間的那道“鴻溝”,除了說明舊體制的割裂余孽作祟,“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分割局面難以為繼,也表明構建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勢在必行。現實挑戰警示人們,包括水泥生產制造在內的任何一個鏈環,企圖憑借一己之力單槍匹馬去突圍,或幻想扮演獨行俠千里走單騎去支撐舊局面,都不過是缺乏戰略眼光的權宜之計,如果不能為產業鏈帶來新價值,到頭來只能加劇無序的惡性競爭,增加內耗和資源浪費。
  
  企業鏈--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的脊梁。所謂產業,在某種意義上是指企業集群。由于專業化分工和多維性需求,企業圍繞統一產業或相關產業從事產品開發、生產和銷售等經營活動,必然會順理成章的結成合作載體。企業永遠是現代產業中最活躍的組織,要靠這個頂梁柱支撐產業發展。現代散裝水泥產業是一個具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集群,介于傳統市場和等級制之間的一種新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一般包括大型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投資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同業協會組織,構成現代產業的企業場景的圖畫。
  
  以現代產業鏈為尺度緦可否這樣評價目前我國水泥企業現狀:該大而強的龍頭企業,反倒小而弱;該專而強的專業服務企業,反倒雜而小;縱向一體或橫向一體的新興虛擬合作的企業聯盟尚未破冰露面。具體講,(1)“吃資源”生存的水泥生產企業數量多且規模小。全國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水泥企業5000多家,其中大型企業496家,占 9.8%,中型企業868家,占17.2%,小型企業3664家,占72.87%。(2)產業下游企業群規模小,且市場承接能力不匹配。數據顯示,全國兩萬噸規模以上的預拌砂漿生產企業196家,設計能力2177.1萬噸,實際產量僅為640萬噸,散裝水泥設備生產企業60多家,具有一定規模的汽車生產廠30多家,火車生產廠6家,空壓機生產廠5家,卸料機、計量器具等其它生產廠19家。(3)產業集群中科技創新型企業如鳳毛麟角,且都是規模上的“小不點”。一些外國知名公司剛剛開始在我國建立預拌砂漿生產設備、物流、施工機械生產廠和聚合物膠粉廠。(4)產業鏈中組織結構創新型企業尚未奪穎而出,整個產業轉型尚處于起步階段。
  
  依我分析,當前有四種相互制約的重大要素影響著企業鏈的形成,同時也把微觀水泥市場格局攪得倒海翻江,一是生態水泥及終端產品生產,考驗企業對市場鏈條的拉動力;二是市場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需求,考驗企業突破同質化的競爭力;三是區域產品的運輸成本局限,考驗企業市場半徑輻射力;四是散裝產品配送網絡限制,考驗企業資金、信息化及管理的控制力。這四只趴在傳統水泥行業門前的“攔路虎”,正張牙舞爪其勢洶洶,但又從另一個側面上印證了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的必要性。
  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切實可行的出路只有一條:水泥企業群居抱團而不應該是分散的單打獨奏,構建企業集群等于說是一道產業“防火墻”。通過大集團的縱向一體化帶動中小企業集群,降低交易成本,增強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穩定性,可以在生產成本、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提高市場進入壁壘。實踐證明,盡管大型水泥生產企業擁有相當的實力資源,但仍然面臨著構建企業鏈的考驗,如何將眾多下游企業群通過行之有效的方式納入自己的麾下,形成掌控市場的完整產業鏈。近年來,海螺水泥遵循水泥散裝化的發展路徑,在資源地建大型水泥熟料生產基地,在主銷售區建大型水泥粉磨站,向銷地的水泥粉磨站輸出熟料,根據市場需求制成水泥產品。這種模式雖說不能與產業鏈完全劃等號,但企業鏈的延伸雛形初露,畢竟顯決了規模擴張與產品輸出、市場拓展之間的矛盾,有效地降低熟料生產成本,節約10%-50%輔助材料的運輸費用。其二,通過收購銷地中小水泥企業改造成大型水泥粉磨站,獲得新的水泥市場份額。
  
  供需鏈--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的大動脈。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內部企業之間,按照某種業務聯接實行專業分工,市場供需頻繁互動,如同人體血液一樣進行動脈輸送、靜脈回流的良性循環,構成了極具市場滲透力的商務操作運營交易系統。盡管企業集群之間并一定非要有股本聯結,但上下游供需鏈依然能較好地維護虛擬聯盟的市場共同體關系,一損俱損,共生共榮。
  
  供需鏈展示了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獨特機制,在原料、輔料、設備、產品、技術、營銷、信息及成本上,產業上下游形成密切的相互依存關系,加之具有采購成本、供應成本較低的優勢,這樣的現代產業就能為企業提供產品制造平臺、物流服務平臺、信息交流平臺及其資源共享平臺,大大便利了上下游企業的溝通互動,為管理創新、技術創新鋪平了道路。
  
  空間鏈--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的大疆域。如現代組織理論所描述的那樣,產業集群通過創新因素可以有效地放大競爭能力,進而形成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對資源稟賦結構(比較優勢)和市場環境的調整能力,使得業內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有效跳出了傳統水泥行業的局限,擴大了現代產業疆域。為什么說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具有超越傳統水泥行業的優勢哪?首先它不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而是一個開放度和融合度極高的產業,因此贏得了巨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譬如,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為上下游鏈環打開了資源綜合利用的市場空間,帶動深加工、精細加工的經營活動;打開了市場投資運作空間,拉動了關聯市場的資本運作;打開了科技開發市場運作空間,提高了包括知識、科技、信息在內的智能性非物質經濟附加值;打開了行業整合運作空間,遵循市場機制集中配置優勢資源;打開了產品發展空間,延伸終端產品和輔助產品族群;打開了相關子產業市場空間,拓展技術裝備、外加材料等市場;打開了信息化管理應用空間,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打開了管理模式創新空間,虛擬企業組織形式增強抗風險能力;打開了城鄉市場空間,更有利于終端產品觸角的延伸;打開了生態保護和以人為本的空間,更加突出環境價值和生命價值。
  
  說到這里,熟悉水泥市場的人的心里該有個譜了吧!四大維度正是從產業集群的內在機制上,進一步闡明了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必然取代傳統水泥行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巨龍騰飛待何時?
  
  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邁克•波特研究時,發現了一個工業化過程的普遍現象,幾乎所有發達的經濟體無一例外的聚集眾多產業集群,于是在1990年獨樹一幟的提出產業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概念。毫無疑問,這種全新的思考方法為現代散裝水泥產業指明了道路。
  
  1、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巨龍騰飛帶動區域經濟效應
  
  產業集群通過降低成本、刺激創新、提高效率、加劇競爭等多種途徑,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這種競爭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業所無法共享的。大量的相關產業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是產業集群的最重要特點之一。由于區位接近,產業集群內部自我強化了“優勝劣汰”競爭機制,有效的刺激了企業創新和企業衍生,同時又推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如聯合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建立生產供應鏈。
  
  傳統水泥行業轉型為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無疑是具備稟賦條件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最佳選擇路徑之一。以大型企業為龍頭,通過與中小企業合作,在人員培訓、金融投資、技術開發、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方面,實現高效的網絡化互動,克服各自內部規模小的劣勢,從而能夠與強大的競爭對手抗衡。這樣的產業集群,競爭能力就不再是單個企業的一己之力,也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一種具有“熱核反應”優勢的集群能力,使得許多本來不具有市場生存能力的中小企業得以成長,而龍頭大企業更會成為產業的“巨無霸”,同時也有利于現有企業的增長和規模擴張。產業集群形成后,不僅吸引原來企業落地生根,還會有很多新的關聯企業在這里繁殖和成長,達到招商引資,筑巢引鳳,拉動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在全國經濟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長三角經濟圈,今年1-5月散裝水泥供應量達1.28億噸,占全國總量50.59%,供應量比去年同期凈增加1220萬噸,增長10.56%,水泥散裝率達59.2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02個百分點,具備發展現代散裝水泥產業集群的條件和優勢,初露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端倪。
  
  2、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巨龍騰飛帶動產業整合效應 
  
  提升產業整體素質,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是戰略整合重組,尤其是虛擬企業戰略聯盟,這很可能是未來全球化市場的一種新潮流。企業間的重組整合為柔性產業綜合體,表面上看是簽訂一紙契約,而基礎則是產業供應鏈的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當然也折射出企業決策者之間的深刻信任,包含了濃厚的信任和承諾的人文因素。現代散裝水泥產業正好契合了這一要求,產業供需鏈關系把上下游關聯企業捆綁到一起,相互依存,共生共榮,共同分享產品、市場、技能和資源,大大減少了機會主義傾向,降低合作的風險和成本,提高重組整合的成功率。
  
  以我一孔之見,未來中國現代散裝水泥產業“龍頭”集團的組織形式,既不可能是單鏈環橫向擴張的“巨無霸”,比如追求水泥生產制造規模擴張的“單一型”企業;也不可能是“清一色”的參股控股的巨型實體企業,比如完全靠股本投資的“資金拼湊型”企業;而應該是具有相當生產制造規模的、突出某個戰略價值點優勢的、實行股本投資和虛擬合作結合的“復合型”聯盟。這樣似乎更符合中國水泥市場獨特稟賦條件,更符合現代產業邏輯,更符合風險管理規律。為什么拉法基等跨國集團進軍中國市場后,并不急于簡單追求水泥生產規模擴張?其間奧秘就在于此。
  
  3、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巨龍騰飛帶動企業創新效應
  
  洶涌澎湃的全球化和高新技術浪潮,強勁的推動了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創新。僅拿終端產品生產來說,既要達到精細化制造,如質量精度、計量精度、混合均勻度、包裝精度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又要達成柔性化制造,分批次個性化產品,實現多品種共線生產,工序轉換快,效率高;還要實現清潔化生產,嚴格控制全過程污染物排放、生產環境和物流配送過程達到國家標準。由此可見,現代散裝水泥產業不僅要提高生產效率,也要促進企業創新能力,推動企業成長,在觀念、管理、技術、制度和環境等諸多方面顯示威力。
  
  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上:(1)為企業提供一種良好的創新氛圍。形成集群的現代散裝水泥產業,企業彼此間會產生一種隱形壓力,迫使在工藝、設計、開發、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創新,以適應迅速變化的市場需要。(2)有利于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擴散。由于彼此相互關聯、高度專業化的企業聚集在同一區域,空間接近性和共同的產業文化背景,企業之間在打交道時,最容易造成溢出效應,相鄰企業能夠較快地學習到新的知識和技術,在“學習經濟” (learning economies)中受益。由于領先企業會主導產業技術方向,一旦核心技術獲得創新性突破,各專業細分的企業會協同創新,形成共同參與的創新模式。(3)可以降低企業創新成本。隨著企業間合作的加強,從而降低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成本。
  
  4、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巨龍騰飛帶動資源共享效應
  
  現代散裝水泥產業有較強的資源共享效應,集中表現在“區位品牌”影響力上。企業集群和地理集聚優勢,造就了現代散裝水泥產業能在空間上會聚集相應輔助機構,如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金融部門與教育培訓機構,等等。從扶持產業發展出發,政府更愿意投資于相關的教育、培訓、檢測和鑒定等公用設施,出臺公共產品一系列激勵扶助政策,促進了集群內企業快速發展。隨著產業區位品牌的形成和擴散,當“某某制造”、“某某現象”等流布于市,逐漸會成為某一種現代產業的代名詞,一種千金難買的、珍稀的無形資產,必然會給集群內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能夠減少單個企業為創建品牌而投入龐大的資金。同時還要清楚地認識到,“區位品牌”有著比單個品牌更形象、更直接、更廣泛、更持續、更具有公信力的市場效應,為企業擴大對外交往,開拓國內外市場,確定合適的銷售價格,以及未來發展創造條件。
  
  夜深了,關閉思索的閘門,筆者在鍵盤上敲了最后一個句號,遙望窗外的北斗七星,情不自禁的唏噓一番,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如今正處于市場風雨洗禮和陣痛之中,不久的將來定會如雨后彩虹升騰在中國大地上,哇噻!“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勒县| 霸州市| 石林| 罗源县| 石屏县| 嘉善县| 岐山县| 焦作市| 赫章县| 鲁甸县| 旬邑县| 清涧县| 宜都市| 驻马店市| 香港| 象州县| 武陟县| 万荣县| 临汾市| 且末县| 淮滨县| 庆元县| 七台河市| 遵化市| 泌阳县| 富川| 玉门市| 合川市| 中山市| 湖口县| 故城县| 拉萨市| 老河口市| 崇义县| 冕宁县| 蓝山县| 榆树市| 甘肃省| 凤城市| 宝鸡市|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