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召開得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這一消息令人震驚,更給人以啟示。
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 “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保護土地和水資源,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利用體系。”市委、市政府對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一向十分重視,今年年底將對各縣市區就《濟寧市2009年度環保主要任務目標責任書》落實情況進行核查,沒有按時完成減排任務的,要追究責任,暫停相關項目審批,在評先樹優中一票否決。這些都是推散工作的巨大動力,而推散又是節能減排的重中之重。
濟寧市是全國有名的資源大市,也是重要的水泥生產、使用大市。然而,多年來,水泥大市卻不能成為發散大市。1978年以前,全市散裝水泥生產供應量基本是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歷經徘徊后的2008年,依照依法興散、科學發散的工作理念,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發散意識,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和服務力度,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一舉打破了全市多年停滯不前的落后局面,呈現出了全市科學跨越發展,推散乘勢而上的良好局面。
加強和完善散裝水泥生產供應,先進的設施設備是重要基礎和物質條件。全市水泥企業在散辦的主抓和協調下,通過自籌、引進招商等融資舉措,提高發散能力。目前全市13家水泥生產廠家中,具有規模發散能力的達7家。全市擁有散裝水泥發放庫總容量55770萬噸,專用罐500個,專用運輸車110臺,綜合發散能力達到410萬噸。由于綜合工作效應,全市許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已有相當的部分配備了散裝水泥罐,全市擁有預拌混凝土攪拌車175臺,攪拌機34臺(套),綜合生產能力300萬立方初步形成了散裝水泥產、儲、供、運、用一條龍配套體系。
尤為可喜的是,2008年以來的農村推散已經邁開了重要一步。農村推散工作的特點是:發展難度大,但是機遇好,要充滿信心,特別是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化,國家4萬億投入對農村市場的拉動,對農村推散都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基于這一認識,散辦對復雜的農村推散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調查摸底,在此基礎上設想搞成一個示范點。任城區長溝鎮四區縣交界,水泥制品生產是其傳統產業,水泥制品廠家120戶,從業人員達1100多人,年經營額1.26億元,水泥制品銷往菏澤、泰安、棗莊和河南、江蘇的一些地區,年水泥使用量達近30萬噸。要在這個集散地加強推散力度,并已著手準備用3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為全國農村推散先進,形成一個“長溝模式”。同時,泗水、曲阜、鄒城、嘉祥等縣市農村推散潛力都十分廣闊,都已開始了基礎工作,勢頭良好。
由于人們認識的局限,比如說散裝、預拌砂漿“成本高”等;由于人們認識的誤區,比如說發散就是為了收費;由于人們的急功近利意識,比如說經濟危機時期為了刺激某些產業,各方面都要開“綠燈”,給予“免征”,等等,這些均不符合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活生生的現實表明,要想讓人支持推散,只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大限度地形成宣傳強勢。胡錦濤總書記在出席經濟大國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領導人會議時說:“我們把積極開展節能減排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切入點,采取了節約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開展植樹造林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明確要求,到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排放總量減少10%……我們實現這些目標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總書記又強調,要全面加強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突出抓好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程建設。每使用一噸預拌砂漿,可節約水泥43公斤、石灰34公斤、砂50公斤、標煤9公斤,減少二氧化炭排放90公斤。這些技術指標是令人震驚的。
2009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開始實施的第一年。2009年散裝水泥推廣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創新型和諧社會立下了新功。新的一年里,將進一步扎實工作,大力開拓散裝水泥市場,積極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沙漿努力開創我市散裝水泥工作的新局面。以農村發散和推廣預拌混凝土和預拌沙漿為工作重點,同時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水泥企業上馬預拌沙漿企業,打開濟寧市預拌沙漿推廣局面。
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 “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保護土地和水資源,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利用體系。”市委、市政府對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一向十分重視,今年年底將對各縣市區就《濟寧市2009年度環保主要任務目標責任書》落實情況進行核查,沒有按時完成減排任務的,要追究責任,暫停相關項目審批,在評先樹優中一票否決。這些都是推散工作的巨大動力,而推散又是節能減排的重中之重。
濟寧市是全國有名的資源大市,也是重要的水泥生產、使用大市。然而,多年來,水泥大市卻不能成為發散大市。1978年以前,全市散裝水泥生產供應量基本是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歷經徘徊后的2008年,依照依法興散、科學發散的工作理念,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發散意識,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和服務力度,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一舉打破了全市多年停滯不前的落后局面,呈現出了全市科學跨越發展,推散乘勢而上的良好局面。
加強和完善散裝水泥生產供應,先進的設施設備是重要基礎和物質條件。全市水泥企業在散辦的主抓和協調下,通過自籌、引進招商等融資舉措,提高發散能力。目前全市13家水泥生產廠家中,具有規模發散能力的達7家。全市擁有散裝水泥發放庫總容量55770萬噸,專用罐500個,專用運輸車110臺,綜合發散能力達到410萬噸。由于綜合工作效應,全市許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已有相當的部分配備了散裝水泥罐,全市擁有預拌混凝土攪拌車175臺,攪拌機34臺(套),綜合生產能力300萬立方初步形成了散裝水泥產、儲、供、運、用一條龍配套體系。
尤為可喜的是,2008年以來的農村推散已經邁開了重要一步。農村推散工作的特點是:發展難度大,但是機遇好,要充滿信心,特別是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化,國家4萬億投入對農村市場的拉動,對農村推散都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基于這一認識,散辦對復雜的農村推散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調查摸底,在此基礎上設想搞成一個示范點。任城區長溝鎮四區縣交界,水泥制品生產是其傳統產業,水泥制品廠家120戶,從業人員達1100多人,年經營額1.26億元,水泥制品銷往菏澤、泰安、棗莊和河南、江蘇的一些地區,年水泥使用量達近30萬噸。要在這個集散地加強推散力度,并已著手準備用3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為全國農村推散先進,形成一個“長溝模式”。同時,泗水、曲阜、鄒城、嘉祥等縣市農村推散潛力都十分廣闊,都已開始了基礎工作,勢頭良好。
由于人們認識的局限,比如說散裝、預拌砂漿“成本高”等;由于人們認識的誤區,比如說發散就是為了收費;由于人們的急功近利意識,比如說經濟危機時期為了刺激某些產業,各方面都要開“綠燈”,給予“免征”,等等,這些均不符合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活生生的現實表明,要想讓人支持推散,只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大限度地形成宣傳強勢。胡錦濤總書記在出席經濟大國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領導人會議時說:“我們把積極開展節能減排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切入點,采取了節約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開展植樹造林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明確要求,到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排放總量減少10%……我們實現這些目標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總書記又強調,要全面加強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突出抓好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程建設。每使用一噸預拌砂漿,可節約水泥43公斤、石灰34公斤、砂50公斤、標煤9公斤,減少二氧化炭排放90公斤。這些技術指標是令人震驚的。
2009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開始實施的第一年。2009年散裝水泥推廣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創新型和諧社會立下了新功。新的一年里,將進一步扎實工作,大力開拓散裝水泥市場,積極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沙漿努力開創我市散裝水泥工作的新局面。以農村發散和推廣預拌混凝土和預拌沙漿為工作重點,同時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水泥企業上馬預拌沙漿企業,打開濟寧市預拌沙漿推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