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業是邢臺市的支柱產業之一,邢臺市現擁有以奎山水泥、詠寧水泥、中聯水泥為代表的水泥企業30余家,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北京長安街、奧運體育場館、首都機場、南水北調、青蘭高速、邯鋼擴建、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工程都有邢臺市水泥身影。
河北奎山水泥集團是河北省最大的民營水泥生產企業,年產低堿水泥300多萬噸,商品熟料165萬噸,是中國北方少有的低堿水泥生產基地。9月18日,奎山集團與冀東水泥正式攜手成立了奎山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此舉大力推進了水泥行業市場整合,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和行業結構優化調整。該公司將通過優勢互補互相學習、互相包容,集中雙方的智慧,科學配置資源,提升管理水平,走出一條強強聯合、共創雙贏的道路,推動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整合。
產業透視
邢臺崛起·水泥業
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下,國家的經濟已開始觸底回升。就水泥行業而言,雖說水泥價格還處于下跌的狀況,但是隨著各項基礎建設的拉動,會給水泥業帶來不少的利潤。
國內,隨著世博會的舉辦、川藏鐵路的正式立項、京CBD新區擴建年底動工等建筑項目的啟動,帶動建材行業的發展,水泥的需求也逐步提升。國家統計數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09年的前8個月,我國水泥工業也是呈增長趨勢。這說明,盡管金融危機對水泥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但是,隨著國家經濟的回暖,水泥業正趨于回暖態勢。
國際貿易方面也較為樂觀。盡管當下我國水泥出口的形勢并不是很好,但緊跟印尼水泥需求、美國水泥消費等國際水泥需求的日趨回升,作為水泥出口大國的中國,在將來一段時期內,其水泥的出口需求還是潛在著巨大的上壓彈力。有相關媒體報道,由于水泥出口價的上漲,以致今年水泥出口形勢在短時間內難以快速好轉。不難預見,隨著全球經濟的回升及各項建設的實施,水泥行業好轉指日可待。
產業前景
水泥行業遏制新線淘汰落后成主題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列舉的產能過剩、重復建設的行業中,水泥業位居其中。有關媒體獲知,遏制新線、淘汰落后,將成為水泥行業今后一段時間的主題。
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治理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五項措施中,嚴格市場準入高居首位。對于其具體操作,有水泥專家建議:“將此前下放的新建項目審批權限嚴格上收至省級政府以上,甚至收歸中央。”
從目前情況來看,水泥政策的主要推進方包括發改委和工信部兩個部委,發改委政策傾向是新項目的“不批、緩批、限批”,而工信部政策可能傾向于結構調整和加強兼并重組。此外,工信部還將從資源配備、能耗、從業資質等多方面對新建生產線進行控制。其措施包括:提高新建水泥項目的自有資金比例,從30%提升至50%;必須擁有3年以上水泥從業經驗,生產線需配備30年開采儲備的礦山;新建生產線規模下限從日產4000噸提升至日產5000噸。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表示,提升準入條件,將會強力限制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此前,國家安監總局等14個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深化煤礦整頓關閉工作的指導意見》,率先將抑制產能過剩的大棒打向了煤炭行業,看來水泥行業即將成為下一個目標了。
河北奎山水泥集團是河北省最大的民營水泥生產企業,年產低堿水泥300多萬噸,商品熟料165萬噸,是中國北方少有的低堿水泥生產基地。9月18日,奎山集團與冀東水泥正式攜手成立了奎山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此舉大力推進了水泥行業市場整合,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和行業結構優化調整。該公司將通過優勢互補互相學習、互相包容,集中雙方的智慧,科學配置資源,提升管理水平,走出一條強強聯合、共創雙贏的道路,推動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整合。
產業透視
邢臺崛起·水泥業
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下,國家的經濟已開始觸底回升。就水泥行業而言,雖說水泥價格還處于下跌的狀況,但是隨著各項基礎建設的拉動,會給水泥業帶來不少的利潤。
國內,隨著世博會的舉辦、川藏鐵路的正式立項、京CBD新區擴建年底動工等建筑項目的啟動,帶動建材行業的發展,水泥的需求也逐步提升。國家統計數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09年的前8個月,我國水泥工業也是呈增長趨勢。這說明,盡管金融危機對水泥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但是,隨著國家經濟的回暖,水泥業正趨于回暖態勢。
國際貿易方面也較為樂觀。盡管當下我國水泥出口的形勢并不是很好,但緊跟印尼水泥需求、美國水泥消費等國際水泥需求的日趨回升,作為水泥出口大國的中國,在將來一段時期內,其水泥的出口需求還是潛在著巨大的上壓彈力。有相關媒體報道,由于水泥出口價的上漲,以致今年水泥出口形勢在短時間內難以快速好轉。不難預見,隨著全球經濟的回升及各項建設的實施,水泥行業好轉指日可待。
產業前景
水泥行業遏制新線淘汰落后成主題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列舉的產能過剩、重復建設的行業中,水泥業位居其中。有關媒體獲知,遏制新線、淘汰落后,將成為水泥行業今后一段時間的主題。
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治理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五項措施中,嚴格市場準入高居首位。對于其具體操作,有水泥專家建議:“將此前下放的新建項目審批權限嚴格上收至省級政府以上,甚至收歸中央。”
從目前情況來看,水泥政策的主要推進方包括發改委和工信部兩個部委,發改委政策傾向是新項目的“不批、緩批、限批”,而工信部政策可能傾向于結構調整和加強兼并重組。此外,工信部還將從資源配備、能耗、從業資質等多方面對新建生產線進行控制。其措施包括:提高新建水泥項目的自有資金比例,從30%提升至50%;必須擁有3年以上水泥從業經驗,生產線需配備30年開采儲備的礦山;新建生產線規模下限從日產4000噸提升至日產5000噸。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表示,提升準入條件,將會強力限制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此前,國家安監總局等14個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深化煤礦整頓關閉工作的指導意見》,率先將抑制產能過剩的大棒打向了煤炭行業,看來水泥行業即將成為下一個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