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與祖國發展同步伴節能環保前行——我國散裝水泥發展回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10-2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華建筑報
核心提示:與祖國發展同步伴節能環保前行——我國散裝水泥發展回顧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我國散裝水泥事業發展51周年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散裝水泥事業發展31周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散裝水泥事業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散裝水泥戰線上廣大干部職工在建設新中國和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我國散裝水泥事業健康發展

  各級散裝水泥管理機構,堅持“限制袋裝,鼓勵散裝”的散裝水泥政策導向,在各級政府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以發展循環經濟戰略方針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奮進,真抓實干,散裝水泥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散裝水泥規模不斷增長。到2008年,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已達到6.36億噸,是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的66倍;全國平均散裝率達到45.82%,比1978年的14.8%提高了31各百分點,“十五”期間到“十一五”這幾年是散裝水泥發展最快的時期,2001-2008年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每年平均增長24.58%,水泥散裝率每年平均提高3.35%,實現了散裝水泥量、率同步快速增長。

  
二、作為散裝水泥產業鏈重要組成的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也取得了可喜發展成果

  在推廣散裝水泥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帶動了廢棄物的再利用。為了促進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推廣應用工作,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兩個“禁現”文件,并不斷完善了散裝水泥產業政策配套措施。目前,全國混凝土“禁現”城市已達到350多個,全國預拌混凝土年供應量達到6.24億立方米,已建立規模化的現代混凝土生產企業3641個,擁有攪拌機7805臺;集中使用散裝水泥達到1.12億噸,利用固體廢棄物6470.03萬噸。預拌砂漿的發展也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為了做好砂漿“禁現”工作,各地遵照政府推動、企業跟進、市場運作的工作原則,相應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將砂漿“禁現”工作落到實處。目前,全國預拌砂漿生產企業已發展到280家,投入運行攪拌機375臺,設計生產能力3670萬噸,實際產量達到219萬噸,使用散裝水泥61.97萬噸。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55.81萬噸,預拌砂漿罐車143輛,砂漿移動簡倉1539個。
  
三、散裝水泥技術裝備和綜合配套能力不斷增強

  我國從1998年設立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為了支持散裝水泥產業的發展采用補助、貼息等辦法,引導民間資金投向散裝水泥產業,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配套設施,經過不懈努力。目前,我國散裝水泥化已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全國已投入使用的散裝水泥發放庫1580個,固定接收庫13904個,流動罐108964個,專用汽車29057輛,專用船1258艘,鐵路專用車6744節,混凝土攪拌運輸車60288輛,混凝土泵車10688輛。散裝水泥物流設施設備的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目前全國散裝水泥綜合運輸能力達到604億噸,綜合發散能力60.7億噸,比“十五”初期的2001年分別增長352%和252%。

  
四、產業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

  散裝水泥發展過程實際上是散裝水泥產業政策法規逐步完善的過程。為了支持散裝水泥產業發展,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對這項產業在政策法規上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從1985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批轉國家經貿委關于加快發展散裝水泥的意見》,明確了“限制袋裝,鼓勵散裝”的產業方針;1997年國務院批復印發《國務院對進一步加快發展散裝水泥意見的批復》,進一步提出了“將繼續實行并適時調整征收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政策”;2002年財政部會同原國家經貿委出臺了《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制定了資金管理實施細則;2004年商務部等七部委聯合頒布了《散裝水泥管理辦法》進一步強調和完善了全國發展散裝水泥的政策法規,明確了各有關方面共同推動散裝水泥發展的工作職責;2005年《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確立了“從使用環節入手,進一步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的工作方針和總體要求;2007年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強調繼續加強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管理。《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繼續執行‘限制袋裝、鼓勵和發展散裝’的方針;2008年“鼓勵使用散裝水泥,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寫進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國家把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明確了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法律地位;2009年,國務院印發《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重要內容,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中,“要求“啟動第三批“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

  五、散裝水泥管理機構不斷健全

  在推動我國散裝水泥發展過程中,各地始終保持了散裝水泥管理機構的健全。截止2008年底,全國共有900多個散裝水泥辦公室,從業人員5000多人,其中:目前已有53%的省級機構、38%的地(市)級機構和23%的縣(市)級機構由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調整為參照公務員管理或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進一步穩定了散裝水泥管理干部隊伍。各級散裝水泥辦公室在制訂和貫徹本地發展散裝水泥政策法規,協調散裝水泥生產、貯存、運輸、使用各環節關系,組織開展散裝水泥行業標準化及科技發展,會同財政部門征收、管理、使用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年來,廣大散裝水泥辦公室人員愛崗敬業、勤奮工作、默默奉獻,先后涌現了省級以上勞動模范11名,受到商務部表彰的先進集體50個、先進個人181名。

  六、農村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工作大步邁進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國家發展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在農村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對促進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農村現代化,推動城鄉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在農村推廣使用散裝水泥作為我國散裝水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直接影響我國散裝水泥的發展進程,在國家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的影響下,各地普遍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統一規劃,農村集中建房的步伐,農村對水泥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農村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工作大步邁進。據統計,目前,全國農村散裝水泥銷售點已達到5088家,擁有固定罐4215個,移動罐28547個,銷售散裝水泥5335.11萬噸,全國農村散裝水泥使用量6666.74萬噸,同比增幅為33.09%,所占全國散裝水泥供應總量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17.78%提高到20.48%,增加2.7各百分點,所占全國水泥產量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7.73%提高到9.08%,增加了1.35個百分點。

  七、發展散裝水泥為全國節能減排做出了突出貢獻

  散裝水泥的生產、流通和使用,能夠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建筑工程質量,有效改善勞動條件和施工環境,保障從業人員的身心健康,減少水泥包裝和水泥損耗造成的資源能源浪費以及水泥粉塵排放對大氣環境的污染,1978-2008年,全國累計生產散裝水泥37.42億噸,可節約標準煤8600萬噸,減少粉塵排放37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億多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3萬噸,實現經濟效益1684億,為國家節能減排和環保做出了巨大貢獻。

  伴隨著共和國波瀾壯闊的建設和改革進程,散裝水泥系統自身建設也取得重大成就,為散裝水泥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基本建立了適應節能環保的散裝水泥行政管理理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增大,國際社會要求我國承擔的減排義務也越來越多。無論從承擔國際義務還是保持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節能減排、建設“兩型”社會已成為必然選擇。黨中央、國務院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質量效益提高的重要戰略任務。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近兩年,商務部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散裝水泥管理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探索的基礎上,將發展散裝水泥作為商務節能降耗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確定了以提高散裝率為中心,圍繞城市發展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農村散裝水泥推廣、加強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等項工作重點。采用有效措施加以推進,從使用環節入手,推動散裝水泥集中化使用。科學回答了:“促進水泥生產、流通和使用全過程的散裝化是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實現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一條重要途徑。”標志著適應節能環保的散裝水泥行政管理理論基本形成,為散裝水泥事業的長遠發展夯實了理論基礎。 

  二、基本建立了適應節能環保的散裝水泥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 

  在國家政策法規的引導和推動下,各級政府部門對散裝水泥工作進一步高度重視,散裝水泥法制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了配合國家推動散裝水泥工作,各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發展的政策法規。目前全國已有28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政府令的形式頒布了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管理辦法,部分地區還制定、頒布了使用預拌砂漿的相關地方規章。例如: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先后出臺了省級促進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發展的條例,南昌、濟南、西安、哈爾濱等省會城市,也出臺了散裝水泥發展條例,為各省的立法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與此同時,黑龍江、河南、安徽等省重新修訂頒布了省政府令,這些法規條例和規章,為立法工作奠定了基礎,產業政策的完善,立法工作的突破,為散裝水泥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行政提供了較完備的法律依據。

  三、基本建立了適應節能環保的散裝水泥行政管理體制機制

  散裝水泥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取得了重大突破,逐步建立了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市場監督和行政執法的職能定位,實現了散裝水泥行政管理職能的歷史性轉變,形成了省、(地)市、縣三級分層管理體制,建立了布局合理、管理規范的監督執法體系。目前,按照國家和各省三定方案,根據國務院發展散裝水泥要從使用環節入手的要求,全系統的散裝水泥的體制機制已從抓散裝水泥為主轉向抓“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三位一體管理轉變,各級散裝水泥管理機構正逐步納入公務員管理系列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真正實現散裝水泥管理機構的政府職能,強化散裝水泥管理工作機制,促進了適應節能環保發展需要的散裝水泥管理新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四、基本建立了適應節能環保的散裝水泥行政管理干部隊伍

  1997年國務院就明確了各級散裝水泥辦公室的性質和職能,國家在歷次機構改革都保留了全國散裝水泥辦公室(現設在商務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設在不同主管部門883家散裝水泥辦公室,工作人員4976人,分別在建設、商務、經貿、發改、工信等管理部門領導,已建立了較完整的散裝水泥管理機構和工作機制,為散裝水泥的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目前這支隊伍人數已達5000多人,已成為促進節能環保的堅強衛士。

  回顧幾十年散裝水泥發展歷程,經過多年的推動與發展,我國專業化的散裝水泥產、運、儲、用等環節構成的產業和技術鏈已初具規模。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三位一體”的散裝水泥發展格局已逐步形成,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奠定了基礎。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也面臨著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對節能環保提出更高的要求,《循環經濟促進法》把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作為節能環保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明確了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法律地位。我們要深入學習與實踐科學發展觀,從塑造散裝水泥工作者的良好社會形象著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嚴格管理,強化服務意識,堅持廉政建設;樹立全局意識,樹立宏觀管理思想;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制定完善散裝水泥發展的機制和體制;堅定信心、團結奮進,忠實履行職責,加強對散裝水泥生產和使用環節的引導、監督,并通過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散裝辦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能力,提高工作質量和辦事效率,造就高素質的散裝水泥管理人才隊伍。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安县| 延庆县| 墨竹工卡县| 象州县| 雅安市| 高密市| 安国市| 阿瓦提县| 肇东市| 铜梁县| 班戈县| 乡宁县| 驻马店市| 博乐市| 德清县| 西充县| 保康县| 加查县| 河北区| 博乐市| 伊通| 涿州市| 凤台县| 连云港市| 兴文县| 岳西县| 佛冈县| 开平市| 遵化市| 炉霍县| 汕尾市| 和静县| 繁峙县| 锡林郭勒盟| 宝丰县| 延津县| 南开区| 西乌| 南召县| 深水埗区|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