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供應鏈底層的建筑設備制造商已經感受到樓市下行所帶來的凌厲寒風——“退市”或許只是一種無奈之舉。
近日,中國混凝土泵制造商佳爾華控股確認,由于難以償還債務,將于9月底從倫敦另類投資市場(AIM)退市。佳爾華表示,今年以來,該公司財務狀況顯著惡化,而保留AIM上市公司身份的相關費用及監管負擔已“不再合理”。
據悉佳爾華與銀行之間就信譽貸款方面出現了問題,現有貸款則被催還。由于資金鏈的斷裂,迫使佳爾華做出退市的決定。佳爾華股票將于10月1日起在AIM停牌。受此消息影響,佳爾華股價應聲大跌66%,至1.34便士。市場前景一片慘淡。
而就在幾年前,佳爾華還被譽為是中國混凝土設備制造行業的一匹黑馬。這家成立于2002年、專業研制大型建筑工程機械設備的企業,短短3年間,便把產品推及全國30個省市,出口10個國家,年銷售額過億元人民幣,并于2005年7月成為首批赴英國倫敦證交所的中國企業,可謂一時風光無限。但是為何短短3年間,佳爾華就從一家明星企業變成一家被迫退市的企業呢?
中國混凝土網CEO、行業專家王驊分析此事時對記者表示,“完全是因為資金問題”。
上下擠壓拖垮建筑設備制造商
王驊表示,其實資金問題不僅僅是混凝土設備制造商面臨的共性問題,而且是所有建筑下游供應商所面對的共同問題。
“就拿建筑行業中的混凝土企業舉例,混凝土企業每月能從樓盤承建方收到應結款的80%就該謝天謝地了。一般混凝土企業只能拿到應收款的50%?!?
“在樓盤封頂之時,混凝土企業僅僅可以從承建方那里拿到應收款的50%;而另外一半,很可能要等到樓盤銷完了才能結清?!蓖躜憣τ浾邚娬{。
混凝土的下游原材料供應商則更加強勢。水泥在幾年前已經在行業內部形成”現款現結”的行規;而價格暴漲的鋼鐵,更不能壓款。
這樣,混凝土行業受到上下游兩方面的同時擠壓,成為建筑行業中最難過的“王小二”。面對兩面的擠壓,混凝土行業也只能把資金壓力轉嫁給自己的供應商——混凝土設備制造商。不幸的是佳爾華的主營業務正好是混凝土泵制造。
殘酷的供應鏈和資金怪圈
如果畫張圖就會發現,在建筑行業中,房地產開發商對下游的承建商壓款;承建商對混凝土這樣的材料供應商壓款;混凝土材料商又向生產設備供應商壓款。形成了一個危險的供應鏈。
很不幸,建筑設備供應商處于這個危險鏈條的最底端,惟一能夠讓這個系統維持運營的,就是類似佳爾華這樣的建筑設備供應商向銀行貸款?!罢f白了就是通過銀行借錢給自己的客戶來賣自己的設備,以維持生計。”王驊對記者強調。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沒有錢就沒法賣設備,賣不出設備就連那些賬面上的錢都沒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建筑設備供應商的財務報表都相當好看——可惜是難以按時收回的。
佳爾華就是“死”在這樣的資金怪圈中,它失去了銀行的高額度貸款擔保,也就是失去了賣設備的能力。即便佳爾華留在英國資本市場中也沒有了任何意義——一個企業的造血功能損失掉了,那么被資本市場拋棄則是早晚的事情。
近日,中國混凝土泵制造商佳爾華控股確認,由于難以償還債務,將于9月底從倫敦另類投資市場(AIM)退市。佳爾華表示,今年以來,該公司財務狀況顯著惡化,而保留AIM上市公司身份的相關費用及監管負擔已“不再合理”。
據悉佳爾華與銀行之間就信譽貸款方面出現了問題,現有貸款則被催還。由于資金鏈的斷裂,迫使佳爾華做出退市的決定。佳爾華股票將于10月1日起在AIM停牌。受此消息影響,佳爾華股價應聲大跌66%,至1.34便士。市場前景一片慘淡。
而就在幾年前,佳爾華還被譽為是中國混凝土設備制造行業的一匹黑馬。這家成立于2002年、專業研制大型建筑工程機械設備的企業,短短3年間,便把產品推及全國30個省市,出口10個國家,年銷售額過億元人民幣,并于2005年7月成為首批赴英國倫敦證交所的中國企業,可謂一時風光無限。但是為何短短3年間,佳爾華就從一家明星企業變成一家被迫退市的企業呢?
中國混凝土網CEO、行業專家王驊分析此事時對記者表示,“完全是因為資金問題”。
上下擠壓拖垮建筑設備制造商
王驊表示,其實資金問題不僅僅是混凝土設備制造商面臨的共性問題,而且是所有建筑下游供應商所面對的共同問題。
“就拿建筑行業中的混凝土企業舉例,混凝土企業每月能從樓盤承建方收到應結款的80%就該謝天謝地了。一般混凝土企業只能拿到應收款的50%?!?
“在樓盤封頂之時,混凝土企業僅僅可以從承建方那里拿到應收款的50%;而另外一半,很可能要等到樓盤銷完了才能結清?!蓖躜憣τ浾邚娬{。
混凝土的下游原材料供應商則更加強勢。水泥在幾年前已經在行業內部形成”現款現結”的行規;而價格暴漲的鋼鐵,更不能壓款。
這樣,混凝土行業受到上下游兩方面的同時擠壓,成為建筑行業中最難過的“王小二”。面對兩面的擠壓,混凝土行業也只能把資金壓力轉嫁給自己的供應商——混凝土設備制造商。不幸的是佳爾華的主營業務正好是混凝土泵制造。
殘酷的供應鏈和資金怪圈
如果畫張圖就會發現,在建筑行業中,房地產開發商對下游的承建商壓款;承建商對混凝土這樣的材料供應商壓款;混凝土材料商又向生產設備供應商壓款。形成了一個危險的供應鏈。
很不幸,建筑設備供應商處于這個危險鏈條的最底端,惟一能夠讓這個系統維持運營的,就是類似佳爾華這樣的建筑設備供應商向銀行貸款?!罢f白了就是通過銀行借錢給自己的客戶來賣自己的設備,以維持生計。”王驊對記者強調。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沒有錢就沒法賣設備,賣不出設備就連那些賬面上的錢都沒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建筑設備供應商的財務報表都相當好看——可惜是難以按時收回的。
佳爾華就是“死”在這樣的資金怪圈中,它失去了銀行的高額度貸款擔保,也就是失去了賣設備的能力。即便佳爾華留在英國資本市場中也沒有了任何意義——一個企業的造血功能損失掉了,那么被資本市場拋棄則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