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聯重科、柳工、三一重工等工程機械企業努力推銷新產品的時候,他們也開始考慮建設一個龐大的二手設備交易市場,以解除自己的后顧之憂。
工程機械銷售大多由生產廠商采用回購擔保的按揭貸款形式銷售。因此在目前二手設備市場缺位的情況下,很多生產廠家回購的二手機械沒有市場交易,都在公司變成了不良資產,進而導致眾多工程機械類公司壞賬很高。
據了解,日前,受商務部的委托,中國舊貨業協會設備租賃及二手設備專業委員會正在負責起草《二手設備流通技術規范通則》(簡稱“《通則》”)。下一步,有望啟動這個規模高達數千億的交易市場。
醞釀標準
《通則》起草人之一的中國舊貨業協會設備租賃及二手設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余小梅告訴記者,此次《通則》的主要內容包括對二手設備進行分類、對二手設備的品質鑒定要求、價格評估以及對二手設備評估機構的認定等。
《通則》一旦推出,任何一輛二手工程機械要進入市場進行交易都要首先進行登記。包括,經過嚴格的檢驗,認定級別,然后再貼上特殊的標簽,登記在冊,然后才能進入市場進行交易。
目前國內的二手設備交易市場現狀是:一方面是二手工程機械設備的巨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是市場混亂,缺失相應的監管及規范措施。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二手設備的流通主要是個人間的買賣約占總量的80%。
在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一些二手設備的需求者苦于找不到合法經營的經銷商,他們不了解市場的行情和供求情況,需要有人給予咨詢,提供服務。
余小梅告訴記者,目前協會的工作主要是制訂二手設備的技術規范和評估標準。主要是對二手設備流通的安全性、環保性、可使用性和質量保證等方面進行要求和規范,依據該標準鑒別、判斷二手設備的價值,判斷該設備會不會對環境、安全等造成損害,是否還可以進入流通環節。
后顧之憂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家之所要啟動二手市場,是因為對于國內大型工程機械的制造廠商而言,只有一個發達有序的后部的二手市場才能解決前端一手市場銷售中存在的痼疾。
近幾年來,由于國內經濟迅速發展,對大型工程機械的需求增加很快。工程機械行業的規模增加也很快。但隨之而來的也存在諸多不良資產。國內主要的14家工程機械上市公司中,有些企業的不良資產甚至超過10億元人民幣。
該人士進一步剖析,緣何形成這樣的格局。他說,目前的工程機械銷售大多是采用由廠商回購擔保的按揭貸款形式銷售的。
這種工程機械銀行按揭,購買的客戶只需付30%的首付款,其余用設備在銀行抵押貸款;而廠商則要替客戶提供回購擔保,并在銀行替客戶繳納8%的保證金。購買者如果違約,不能按時足額向銀行還本付息,銀行就從8%的保證金中自動扣除,如果購買者連續3個月都不能按時足額向銀行還本付息,廠商就要應銀行的要求回購設備了。
一位租賃業人士告訴記者,這種模式主要解決工程機械廠商現金流的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有大量購買者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再繼續還本付息,這些廠商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這些二手設備,就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數千億大市場
實際上,建立二手工程機械交易市場不僅是一手設備提供退出通道,或許還為這些廠商提供了一門新的賺錢生意。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際挖掘機巨頭卡特彼勒進入中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二手翻新廠。對卡特代理商來講,他們給客戶提供的一項重要服務就是產品以舊換新。
由于工程機械租賃中往往會加速折舊,因此,廠商能夠花比較小的代價回購價值更高的機械設備,翻修出售后從中賺取豐厚的利潤。此外,發達的二手市場也有利于廠商利潤較高的機械配件的生產和銷售。
“對于卡特彼勒而言,二手設備銷售的40%來源于以舊換新的二手設備。”該人士聲稱。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球新設備銷售已進入微利時代,國際上許多知名的設備制造企業已把獲利空間轉移到了后市場。后市場主要指設備的延伸服務,其中二手設備占很大的比重。
“二手工程機械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并且二手機械設備以價格便宜、性價比高得到廣泛認可,社會需求量劇增。根據調查,2006年二手機械設備交易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而如果這個市場有章可循真正的啟動起來,將達到數千億的規模。”余小梅說。
工程機械銷售大多由生產廠商采用回購擔保的按揭貸款形式銷售。因此在目前二手設備市場缺位的情況下,很多生產廠家回購的二手機械沒有市場交易,都在公司變成了不良資產,進而導致眾多工程機械類公司壞賬很高。
據了解,日前,受商務部的委托,中國舊貨業協會設備租賃及二手設備專業委員會正在負責起草《二手設備流通技術規范通則》(簡稱“《通則》”)。下一步,有望啟動這個規模高達數千億的交易市場。
醞釀標準
《通則》起草人之一的中國舊貨業協會設備租賃及二手設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余小梅告訴記者,此次《通則》的主要內容包括對二手設備進行分類、對二手設備的品質鑒定要求、價格評估以及對二手設備評估機構的認定等。
《通則》一旦推出,任何一輛二手工程機械要進入市場進行交易都要首先進行登記。包括,經過嚴格的檢驗,認定級別,然后再貼上特殊的標簽,登記在冊,然后才能進入市場進行交易。
目前國內的二手設備交易市場現狀是:一方面是二手工程機械設備的巨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是市場混亂,缺失相應的監管及規范措施。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二手設備的流通主要是個人間的買賣約占總量的80%。
在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一些二手設備的需求者苦于找不到合法經營的經銷商,他們不了解市場的行情和供求情況,需要有人給予咨詢,提供服務。
余小梅告訴記者,目前協會的工作主要是制訂二手設備的技術規范和評估標準。主要是對二手設備流通的安全性、環保性、可使用性和質量保證等方面進行要求和規范,依據該標準鑒別、判斷二手設備的價值,判斷該設備會不會對環境、安全等造成損害,是否還可以進入流通環節。
后顧之憂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家之所要啟動二手市場,是因為對于國內大型工程機械的制造廠商而言,只有一個發達有序的后部的二手市場才能解決前端一手市場銷售中存在的痼疾。
近幾年來,由于國內經濟迅速發展,對大型工程機械的需求增加很快。工程機械行業的規模增加也很快。但隨之而來的也存在諸多不良資產。國內主要的14家工程機械上市公司中,有些企業的不良資產甚至超過10億元人民幣。
該人士進一步剖析,緣何形成這樣的格局。他說,目前的工程機械銷售大多是采用由廠商回購擔保的按揭貸款形式銷售的。
這種工程機械銀行按揭,購買的客戶只需付30%的首付款,其余用設備在銀行抵押貸款;而廠商則要替客戶提供回購擔保,并在銀行替客戶繳納8%的保證金。購買者如果違約,不能按時足額向銀行還本付息,銀行就從8%的保證金中自動扣除,如果購買者連續3個月都不能按時足額向銀行還本付息,廠商就要應銀行的要求回購設備了。
一位租賃業人士告訴記者,這種模式主要解決工程機械廠商現金流的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有大量購買者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再繼續還本付息,這些廠商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這些二手設備,就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數千億大市場
實際上,建立二手工程機械交易市場不僅是一手設備提供退出通道,或許還為這些廠商提供了一門新的賺錢生意。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際挖掘機巨頭卡特彼勒進入中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二手翻新廠。對卡特代理商來講,他們給客戶提供的一項重要服務就是產品以舊換新。
由于工程機械租賃中往往會加速折舊,因此,廠商能夠花比較小的代價回購價值更高的機械設備,翻修出售后從中賺取豐厚的利潤。此外,發達的二手市場也有利于廠商利潤較高的機械配件的生產和銷售。
“對于卡特彼勒而言,二手設備銷售的40%來源于以舊換新的二手設備。”該人士聲稱。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球新設備銷售已進入微利時代,國際上許多知名的設備制造企業已把獲利空間轉移到了后市場。后市場主要指設備的延伸服務,其中二手設備占很大的比重。
“二手工程機械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并且二手機械設備以價格便宜、性價比高得到廣泛認可,社會需求量劇增。根據調查,2006年二手機械設備交易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而如果這個市場有章可循真正的啟動起來,將達到數千億的規模。”余小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