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事業在過去30年中,伴隨國家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貫徹實施,與對外開放大業同步發展,不斷書寫輝煌。
業務規模實現跳躍式增長
過去30年,我國對外工程承包和設計咨詢業務總量規模持續快速擴大,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分別從1979年的3352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776億美元和40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31.88%和29.37%。截至2007年年底,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2064億美元,簽訂合同額3295億美元;對外工程設計咨詢累計完成營業額22.2億美元,簽訂合同額37.8億美元。
在業務總量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對外工程承包的單項規模也在急劇增大,單項合同金額屢創新高。1979年,中國公路橋梁工程公司中標伊拉克摩蘇爾四橋項目,工程造價金額為3000萬美元,成為當年我國對外簽訂的最大工程承包項目。30年來,我國企業承包的大型工程項目的規模記錄被不斷刷新,先后突破1億美元、5億美元、10億美元、60億美元和80億美元大關。特別是2005年以來,我國對外工程承包項目大型化趨勢更加顯著。2005年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下屬的中土公司中標造價12.7億美元的土耳其高速鐵路項目,創造了單項規模的歷史記錄。工程規模的迅速擴大,意味著我國對外工程承包整體實力的增強。
市場結構呈現多元化格局
過去30年,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事業歷經數次重大的市場戰略調整。每一次調整,都是對風云變幻的世界經濟發展走勢的客觀判斷,對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機遇的有效把握。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事業起源于我國政府對非洲國家提供的經濟技術援助項目,上世紀70年代末進入如火如荼的中東市場,80年代中期在中東市場發生嚴重衰退之際實現了向亞洲市場進軍的重大戰略轉移,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開始了面向全球市場的市場多元化征程。到2006年,我國對外工程承包市場多元化格局已經初步實現。我國企業不僅在非洲市場大獲全勝,而且在開拓亞洲、拉美、歐洲和北美市場進程中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產業結構發生根本性質變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公司基本上以從事房建、公路、橋梁和水電大壩的土方工程為主。近年來,他們除了依然保持了在房屋建筑領域的行業優勢以外,產業領域迅速向高技術含量的電子通信、交通運輸、石油化工、工業制造業、電力工程、礦山建設、環保、航空航天、核能和平利用以及醫療衛生等領域拓展,在這些過去由西方公司統治的地盤上成為有力的競爭者。
業務結構走出產業鏈低端
進入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初期,中國企業是以土建項目的勞務分包起家的。中國勞務的辛勤汗水在換取了一定數量的外匯的同時,也澆灌著中國承包商這棵破土而出的幼苗。從土建分包到土建總承包,中國對外工程承包事業實現了第一次業務升級。然而,這依然是以土建施工為主的低端項目。
為了推動業務升級,順應國際工程市場產業內分工的要求,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先后批準100多家工程設計院所進入國際工程設計市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實現了業務的第二次升級。2007年,我國對外設計咨詢業務完成營業額4.9億美元,同比增長48.5%%;新簽合同額1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1%%。截至2007年年底,我國對外設計咨詢累計完成營業額22.2億美元,簽訂合同額37.8億美元。
正當國際工程設計師紛紛踏上中國土地、揚威中國工程設計市場的時候,中國的“土人景觀”設計師卻走出國門,在號稱本世紀全美最大工程、耗資160多億美元的波士頓大開挖工程中中標地表工程的設計業務。這是新中國設計師首度被選中承擔美國最具影響的城市建設工程的設計商,不僅令美國當地設計師大吃一驚,而且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企業的斗志。
成功進入國際工程設計咨詢領域,帶動了中國企業在工程承包全產業鏈分工地位的變化,承攬的業務環節逐漸向業務鏈的上游移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涉足項目規劃、勘探、設計、管理等領域,通過開展高端業務進一步帶動全行業的發展。工程承包的模式隨之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承包商正在實現向EPC(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模式的全面升級。據初步統計,目前總承包項目已經占到了我國對外投標項目總數的52.6%%,其中EPC交鑰匙工程顯著增多,帶動了我國大量國產設備的出口。近年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還探索了工程換資源等新的合作模式,以各種新的路徑進入對外承包工程高端業務領域,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為解決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金融瓶頸問題,我國部分對外工程承包企業開始探索與金融產業進行融合,并取得一定進展。中信建設和中信國華公司得益于中信集團的金融背景和支持,在非洲、中東和拉美市場進行帶資承包,取得重大進展;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成功收購衡平信托投資公司,成為首家進入金融領域的中國建筑企業,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其他企業也在探索與金融產業的長期戰略伙伴關系,積極尋求突破“資金瓶頸”的出路。
中國對外工程承包經過30年的發展,已進入“而立”之年,成長著并在磨礪中走向成熟,這表明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已經進入了平穩、快速發展的時期。在業務總體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企業迅速成長,產業結構和業務構成水平不斷提高。與此相對應,這項業務在我國對外經貿關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國家對于這項業務的規范、促進和服務措施也將更加完善、成熟。
(本文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跨國經營部主任 邢厚媛 )
業務規模實現跳躍式增長
過去30年,我國對外工程承包和設計咨詢業務總量規模持續快速擴大,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分別從1979年的3352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776億美元和40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31.88%和29.37%。截至2007年年底,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2064億美元,簽訂合同額3295億美元;對外工程設計咨詢累計完成營業額22.2億美元,簽訂合同額37.8億美元。
在業務總量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對外工程承包的單項規模也在急劇增大,單項合同金額屢創新高。1979年,中國公路橋梁工程公司中標伊拉克摩蘇爾四橋項目,工程造價金額為3000萬美元,成為當年我國對外簽訂的最大工程承包項目。30年來,我國企業承包的大型工程項目的規模記錄被不斷刷新,先后突破1億美元、5億美元、10億美元、60億美元和80億美元大關。特別是2005年以來,我國對外工程承包項目大型化趨勢更加顯著。2005年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下屬的中土公司中標造價12.7億美元的土耳其高速鐵路項目,創造了單項規模的歷史記錄。工程規模的迅速擴大,意味著我國對外工程承包整體實力的增強。
市場結構呈現多元化格局
過去30年,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事業歷經數次重大的市場戰略調整。每一次調整,都是對風云變幻的世界經濟發展走勢的客觀判斷,對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機遇的有效把握。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事業起源于我國政府對非洲國家提供的經濟技術援助項目,上世紀70年代末進入如火如荼的中東市場,80年代中期在中東市場發生嚴重衰退之際實現了向亞洲市場進軍的重大戰略轉移,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開始了面向全球市場的市場多元化征程。到2006年,我國對外工程承包市場多元化格局已經初步實現。我國企業不僅在非洲市場大獲全勝,而且在開拓亞洲、拉美、歐洲和北美市場進程中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產業結構發生根本性質變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公司基本上以從事房建、公路、橋梁和水電大壩的土方工程為主。近年來,他們除了依然保持了在房屋建筑領域的行業優勢以外,產業領域迅速向高技術含量的電子通信、交通運輸、石油化工、工業制造業、電力工程、礦山建設、環保、航空航天、核能和平利用以及醫療衛生等領域拓展,在這些過去由西方公司統治的地盤上成為有力的競爭者。
業務結構走出產業鏈低端
進入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初期,中國企業是以土建項目的勞務分包起家的。中國勞務的辛勤汗水在換取了一定數量的外匯的同時,也澆灌著中國承包商這棵破土而出的幼苗。從土建分包到土建總承包,中國對外工程承包事業實現了第一次業務升級。然而,這依然是以土建施工為主的低端項目。
為了推動業務升級,順應國際工程市場產業內分工的要求,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先后批準100多家工程設計院所進入國際工程設計市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實現了業務的第二次升級。2007年,我國對外設計咨詢業務完成營業額4.9億美元,同比增長48.5%%;新簽合同額1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1%%。截至2007年年底,我國對外設計咨詢累計完成營業額22.2億美元,簽訂合同額37.8億美元。
正當國際工程設計師紛紛踏上中國土地、揚威中國工程設計市場的時候,中國的“土人景觀”設計師卻走出國門,在號稱本世紀全美最大工程、耗資160多億美元的波士頓大開挖工程中中標地表工程的設計業務。這是新中國設計師首度被選中承擔美國最具影響的城市建設工程的設計商,不僅令美國當地設計師大吃一驚,而且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企業的斗志。
成功進入國際工程設計咨詢領域,帶動了中國企業在工程承包全產業鏈分工地位的變化,承攬的業務環節逐漸向業務鏈的上游移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涉足項目規劃、勘探、設計、管理等領域,通過開展高端業務進一步帶動全行業的發展。工程承包的模式隨之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承包商正在實現向EPC(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模式的全面升級。據初步統計,目前總承包項目已經占到了我國對外投標項目總數的52.6%%,其中EPC交鑰匙工程顯著增多,帶動了我國大量國產設備的出口。近年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還探索了工程換資源等新的合作模式,以各種新的路徑進入對外承包工程高端業務領域,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為解決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金融瓶頸問題,我國部分對外工程承包企業開始探索與金融產業進行融合,并取得一定進展。中信建設和中信國華公司得益于中信集團的金融背景和支持,在非洲、中東和拉美市場進行帶資承包,取得重大進展;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成功收購衡平信托投資公司,成為首家進入金融領域的中國建筑企業,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其他企業也在探索與金融產業的長期戰略伙伴關系,積極尋求突破“資金瓶頸”的出路。
中國對外工程承包經過30年的發展,已進入“而立”之年,成長著并在磨礪中走向成熟,這表明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已經進入了平穩、快速發展的時期。在業務總體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企業迅速成長,產業結構和業務構成水平不斷提高。與此相對應,這項業務在我國對外經貿關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國家對于這項業務的規范、促進和服務措施也將更加完善、成熟。
(本文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跨國經營部主任 邢厚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