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是湖南省工業領域中發展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產業,是我省裝備制造業12全分行業中最具優勢的產業。最近,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為代表的長沙工程機械走自主創新道路振興民族工業的經驗,引起了溫家寶、張德江、劉延東等中央領導和相關部委的高度重視,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準備今年11月在長沙召開我國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現場經驗交流會。借此機會,我省積極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申報,爭取將長沙列為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基地,使長沙工程機械從省優勢產業層面上升至國家產業經濟發展的戰略層面,十分有利于我省首個超級產業的形成,對加速推進湖南特色的新型工業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提出建議的理由
一、工程機械是我省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我省工程機械現有規模以上企業37家,行業總資產425億元,從業人員37878人;能生產13個大類,120多個小類,600多個品種的產品。2002年到2007年,中聯集團和三一集團實現了主營業務收入從10億元到100億元的跨越,今年又都將實現由100億元到200億元的跨越。2002年到2007年的5年時間,我省工程機械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由36億元增至252億元,增長了近6倍;主營業務收入由32億元增至261億元,增長了7倍多;利稅由5.72億元增至74.88億元,增長12倍多;利潤由3.67億元增至60.48億元,增長15倍多。
二、工程機械是我省工業領域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十五”以來,我省工程機械各大中型企業普遍加大了研發投入,2007年行業的R&D值已經達到4%,少數企業達到7%以上。行業內先后建起了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7個博士后工作站。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如中聯重科先后取得1300多項科研成果,主持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307項次,目前在用的有效標準187項。僅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和江麓集團4家企業目前擁有的國家專利就多達786項。行業新產品產值快速增長,新產品產值率由2005年的20.32%迅速提升至2007年的44.61%,2007年新產品產值率高出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三、工程機械是我省制造業中經濟效益最好的產業之一。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盡管在產銷規模上還沒有做到全國最大,但經濟效益在近幾年一直是最好的。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相繼成功上市,3家上市公司均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績優股,其市值一度超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其余19家上市公司市值之和。2007年規模企業的利潤總額達到60.48億元,占湖南機械裝備制造業總利潤的52%。今年1~8月雖然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天災和股災,3家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受影響,但整個行業仍實現利潤42億元,接近全省機械裝備制造業利潤總額的50%。
四、工程機械是我省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從國內市場看,2007年我國城市化率為44.9%,大約要到2050年才能達到70%的要求,還有43年的城市化發展歷程,工程機械產業在我國具有長期旺盛的市場需求。從國際市場的容量看,除美、日、歐以外,目前全球整體城市化率還只有26%,南美、非洲、中東及東南亞等廣大地區為湖南工程機械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隨著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出口交貨值已連續3年成倍增長。預計未來幾年,中聯、三一、山河等主要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重都將達到或超過40%。
五、工程機械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產業。近年來,湖南工程機械堅持自主創新,振興民族工業的發展路徑受到中央領導高度重視,溫家寶、李長春、張德江、劉延東等領導先后在相關內參和材料上做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搞好調研,總結推廣經驗。最近,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來湘做專題調研,準備于今年11月在長沙召開全國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現場經驗交流會。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視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將工程機械產業列入14個重點扶持的優勢產業之一,去年年初,春賢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座談會,然后出臺了地方性產業政策《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今年9月,克保副書記又先后在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召開現場辦公會,幫助解決一系列問題,企業深受鼓舞。目前,企業和行業做強做大的熱情空前高漲。
建議的主要思路和目標
抓住中央領導和相關部委高度關注并認同我省工程機械發展路徑的機遇,由省經委向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申請,爭取掛牌,并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將長沙建設成為中國工程機械研發和制造基地,使產業發展從省優勢產業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從而贏得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工程機械產業自身抓緊由“內需型”向“國際型”轉軌,由“規模增長型”向“核心能力增長型”轉軌,主動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進一步加快體制、研發和管理等關鍵環節的創新,盡早建成我省首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超級產業。到2010年全省工程機械產業實現主營收入1000億元以上,2015年主營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
實施建議的主要措施
一、推進集群發展戰略,形成湖南工程機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區域。通過工業園區的建設和調整,在長沙重點建設1—2個以工程機械為主的與國際接軌的工業園區,進一步引導中小企業往園區集聚;積極探索基地+產品鏈+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的產業組織形式,強化產業整合,優化產業結構;將長沙打造成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機械優勢區域,形成長沙為核心,其他區域為發展腹地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新格局。
二、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形成湖南工程機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要通過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擴大開放,鼓勵優勢企業跨國并購,打造起具有國際競爭力湖南工程機械“航空母艦”。爭取在2015年行業有2家過千億企業,3家過100億企業。
三、推進創新聯盟戰略,形成湖南工程機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品。鼓勵產業和學校、科研單位及用戶單位形成自主創新的戰略聯盟,不斷優化產品結構,積極向土方工程機械、港口機械、礦山機械等領域拓展,不斷擴大湖南工程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爭取在“十一五”期內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泵車、靜力液壓壓樁機、履帶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旋挖鉆機、大中型挖掘機等產品做成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知名品牌。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湖南裝備制造業吸引國內外要素資源的洼地。一是貫徹落實好《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二是設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額度為每年5000萬元。重點用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鼓勵本地化配套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三是引導高校不斷調整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努力適應我省工程機械產業國際化、集約化、高新化發展的要求。
提出建議的理由
一、工程機械是我省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我省工程機械現有規模以上企業37家,行業總資產425億元,從業人員37878人;能生產13個大類,120多個小類,600多個品種的產品。2002年到2007年,中聯集團和三一集團實現了主營業務收入從10億元到100億元的跨越,今年又都將實現由100億元到200億元的跨越。2002年到2007年的5年時間,我省工程機械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由36億元增至252億元,增長了近6倍;主營業務收入由32億元增至261億元,增長了7倍多;利稅由5.72億元增至74.88億元,增長12倍多;利潤由3.67億元增至60.48億元,增長15倍多。
二、工程機械是我省工業領域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十五”以來,我省工程機械各大中型企業普遍加大了研發投入,2007年行業的R&D值已經達到4%,少數企業達到7%以上。行業內先后建起了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7個博士后工作站。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如中聯重科先后取得1300多項科研成果,主持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307項次,目前在用的有效標準187項。僅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和江麓集團4家企業目前擁有的國家專利就多達786項。行業新產品產值快速增長,新產品產值率由2005年的20.32%迅速提升至2007年的44.61%,2007年新產品產值率高出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三、工程機械是我省制造業中經濟效益最好的產業之一。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盡管在產銷規模上還沒有做到全國最大,但經濟效益在近幾年一直是最好的。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相繼成功上市,3家上市公司均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績優股,其市值一度超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其余19家上市公司市值之和。2007年規模企業的利潤總額達到60.48億元,占湖南機械裝備制造業總利潤的52%。今年1~8月雖然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天災和股災,3家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受影響,但整個行業仍實現利潤42億元,接近全省機械裝備制造業利潤總額的50%。
四、工程機械是我省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從國內市場看,2007年我國城市化率為44.9%,大約要到2050年才能達到70%的要求,還有43年的城市化發展歷程,工程機械產業在我國具有長期旺盛的市場需求。從國際市場的容量看,除美、日、歐以外,目前全球整體城市化率還只有26%,南美、非洲、中東及東南亞等廣大地區為湖南工程機械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隨著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出口交貨值已連續3年成倍增長。預計未來幾年,中聯、三一、山河等主要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重都將達到或超過40%。
五、工程機械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產業。近年來,湖南工程機械堅持自主創新,振興民族工業的發展路徑受到中央領導高度重視,溫家寶、李長春、張德江、劉延東等領導先后在相關內參和材料上做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搞好調研,總結推廣經驗。最近,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來湘做專題調研,準備于今年11月在長沙召開全國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現場經驗交流會。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視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將工程機械產業列入14個重點扶持的優勢產業之一,去年年初,春賢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座談會,然后出臺了地方性產業政策《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今年9月,克保副書記又先后在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召開現場辦公會,幫助解決一系列問題,企業深受鼓舞。目前,企業和行業做強做大的熱情空前高漲。
建議的主要思路和目標
抓住中央領導和相關部委高度關注并認同我省工程機械發展路徑的機遇,由省經委向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申請,爭取掛牌,并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將長沙建設成為中國工程機械研發和制造基地,使產業發展從省優勢產業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從而贏得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工程機械產業自身抓緊由“內需型”向“國際型”轉軌,由“規模增長型”向“核心能力增長型”轉軌,主動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進一步加快體制、研發和管理等關鍵環節的創新,盡早建成我省首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超級產業。到2010年全省工程機械產業實現主營收入1000億元以上,2015年主營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
實施建議的主要措施
一、推進集群發展戰略,形成湖南工程機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區域。通過工業園區的建設和調整,在長沙重點建設1—2個以工程機械為主的與國際接軌的工業園區,進一步引導中小企業往園區集聚;積極探索基地+產品鏈+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的產業組織形式,強化產業整合,優化產業結構;將長沙打造成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機械優勢區域,形成長沙為核心,其他區域為發展腹地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新格局。
二、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形成湖南工程機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要通過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擴大開放,鼓勵優勢企業跨國并購,打造起具有國際競爭力湖南工程機械“航空母艦”。爭取在2015年行業有2家過千億企業,3家過100億企業。
三、推進創新聯盟戰略,形成湖南工程機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品。鼓勵產業和學校、科研單位及用戶單位形成自主創新的戰略聯盟,不斷優化產品結構,積極向土方工程機械、港口機械、礦山機械等領域拓展,不斷擴大湖南工程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爭取在“十一五”期內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泵車、靜力液壓壓樁機、履帶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旋挖鉆機、大中型挖掘機等產品做成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知名品牌。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湖南裝備制造業吸引國內外要素資源的洼地。一是貫徹落實好《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二是設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額度為每年5000萬元。重點用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鼓勵本地化配套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三是引導高校不斷調整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努力適應我省工程機械產業國際化、集約化、高新化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