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08年上半年的鋼材市場,那么,毫無疑問,這個詞就是“漲價”。
其實,從2002年開始,鋼材市場便供需兩旺,鋼材價格就呈現不斷上升之勢。而這種上漲趨勢在2008年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隨著2008年2月底國際鐵礦石基準價確定上漲65%,特別是4月初POSCO和澳大利亞達成煉焦煤上漲205%?210%的協議,全球鋼廠紛紛調高鋼價,這給全球鋼鐵價格以剛性支撐。2008年4月末,全球CRU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已升至237點,環比上升14.1點,漲幅6.35%,同比上升49%;國內MySpic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升至207.6點,再度刷新歷史新高,環比上升3.9點,升幅2.02%,同比上升44.36%。
早在2007年底,國內鋼鐵巨頭便拉開了2008年鋼材提價的序幕。其中,素有國內鋼材市場晴雨表之稱的寶鋼每季度就會有1次價格上調。2007年11月20日,寶鋼公布2008年1季度價格調整政策,其中,熱軋產品上調300元/t,冷軋產品上調約200元/t。2008年2月25日,寶鋼公布2季度價格上漲方案,主要產品熱軋、冷軋均上調800元/t,上調幅度分別為21%和17%。隨后,武鋼、鞍鋼等也紛紛跟風提價,武鋼還對曲向硅鋼每噸上調1500~1700元;鞍鋼則對大型線等產品大幅上調了市場價格。3月19日,寶鋼再次上調5月份的鋼材遠期價格,其中主導產品熱軋鋼每噸漲了300元,普冷鋼每噸漲了400元。而2008年1季度,國內鋼鐵上市公司亮麗年報的出爐可謂是對節節攀升鋼價的錦上添花。5月份剛剛開始,全國大多數鋼廠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調價,按品種的不同,每噸上漲幅度約在50~450元左右。而分析人士認為,鋼材價格的這種高位運行態勢仍將繼續,鋼材價格近期仍將繼續上漲。
原材料成本上漲和鋼材需求旺盛是鋼價大幅上漲的根本原因。國際鋼鐵協會的一份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鋼材需求仍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增長速度很可能會超過7%的水平;世紀證券分析,剛剛發生的5.12地震對當地的基礎設施等的破壞比較嚴重,災后重建開始后,短期內也會增加對建筑鋼材的需求;而中鋼協與澳大利亞礦業公司的談判懸而未決,使鋼材價格的走勢更變得撲朔迷離。
2008年1-4月中,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比2007年增長20%以上,但1-4月中國鐵礦石需求增長僅為10%。分析師認為,宏觀調控措施不僅改變了進口鐵礦石市場買賣雙方的心態,也預示地震重災之后,國家開始干預中澳鐵礦石價格談判,澳洲礦山最終放棄海運費補償,接受65%漲幅首發價格的可能性大增。
鋼價漲聲一片,以鋼材為主要原材料的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必然面臨較大的成本考驗。
鋼材價格的持續上漲給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不同的主營產品,其影響有何區別?企業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2008年全年鋼材走勢又將如何?《建筑機械》雜志就這些問題,對塔機、裝載機、挖掘機、配套件企業進行了采訪,與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企業一起來探討問題的答案。
對建筑工程機械的影響
在中國建筑工程機械行業中,塔機是用鋼大戶,而且附加值相對較低,所以鋼材漲價對塔機行業的沖擊非常大。
《建筑機械》就有關問題采訪了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分公司總經理黃群女士。據黃總介紹,對于中聯這種塔機制造大企業來說,由于鋼材漲價使塔機的制造材料成本平均增加20%以上。而對于制造企業數以千計的塔機行業,各企業的差距非常大,大多數是拼價格的中小企業,對于這部分企業來說,鋼材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鋼材漲價造成的直接影響可能就是使他們無法生存,退出行業。
在中國的建筑工程機械行業中,另一個用鋼大戶裝載機的行業狀況與塔機行業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是附加值相對較低,同樣是國產產品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同樣是生產制造企業數量多,且各企業差別大。不一樣的是裝載機行業產品的集中度高。那么對于裝載機行業,連年的鋼材漲價又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建筑機械》記者采訪了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閉海東先生。閉總告訴《建筑機械》,裝載機的材料成本在其銷售價格中約占50%?60%,連續幾年的鋼材漲價已使裝載機的成本平均增加10%?20%左右。
相比于前2種建筑工程機械,鋼材漲價對附加值相對較高的挖掘機行業的影響又是怎樣?徐州徐挖挖掘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興水先生給我們解開謎團。據胡總介紹,以徐挖產品為例,由于鋼材漲價帶來的挖掘機制造成本增加情況如下:相對于2007年年底的水平,小噸位產品,6t,成本增加4%?5%左右;大噸位產品,24t、33t,成本增加8%左右。主要影響來自于配套件企業不斷給主機制造企業提出漲價的要求,漲價的幅度在5%?15%之間。尤其是隨著鋼材漲價幅度不斷增加,有些配套件企業以減少甚至停止供給配套件相要挾,主機制造企業為了使生產繼續下去,只能被動接受配套件企業的價格。挖掘機行業使用大量的進口件,配套件的單一性使得主機廠對配套件企業的依賴性較大,可選擇的余地少,只能被動接受。
為了更真實的反映全行業的情況,《建筑機械》還采訪了2家配套件企業。馬鞍山方圓回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錢森力先生和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寧先生。回轉支承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鋼圈”,可以說是對鋼材價格敏感的產品,比較有代表性。以馬鞍山方圓回轉支承產品為例,由于鋼材漲價使得該公司回轉支承產品的生產成本平均增加了30%以上。而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則上升了15%以上。
應對措施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感覺到無論是塔機還是裝載機、挖掘機、配套件,面對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所有的企業并沒有消極等待,都在積極應對。
開源節流,降低內耗,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或者把量做大、采取成本攤薄等手段,是這些企業不約而同采取的共同方法。然而這些方法只能部分解決鋼材漲價所帶來影響。
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柳工,“一方面,提高板材利用率。目前整個裝載機行業的板材利用率平均在72%左右,通過近幾年技術的改進,包括一些規格、形狀的改進,有些企業的板材利用率可以達到80%,甚至85%;另一方面,在裝載機加工制造過程中,不斷改善工藝工裝,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材料使用的消耗;另外,隨著設備投入加大,不斷提高人員管理和培訓的水平,使其生產能力和質量保證能力日益提高,大大減少了廢料。但后兩方面對成本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小,最主要的還是提高板材利用率,閉總這樣告訴《建筑機械》。
徐挖則是“減少企業庫存,加快生產節拍,縮短制造周期,壓縮管理成本;此外,加大市場投入,積極參加促銷活動,如挖掘機展會、行業樣機投放活動等等以增加產品銷量。”
顯然緊靠內部力量很難消化由此所帶來的成本上漲,這些企業采取的另一個共同的方法就是產品提價。
據《建筑機械》了解,目前中聯重科的塔機銷售價格提高了5%?10%,其它塔機企業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價。顯然大型塔機的價格提升更大,據業內有關人士介紹,目前7030型號的塔機價格漲幅較大,主要原因是大型塔機用鋼量大,由于技術含量相對較高,有能力生產的企業少,所以價格能夠大幅提升。中聯重科的黃總認為,塔機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提價。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隨著鋼材價格的上漲,裝載機的價格就在水漲船高,各裝載機企業紛紛幾次提高產品價格。從2007年12月份開始,到2008年4月份,裝載機行業已連續提高3次價格。柳工裝載機從開始提價到現在為止,其產品價格漲幅不到5%。以柳工50裝載機為例,價格漲了1.5萬左右,其它如CLG856-Ⅲ高端產品漲了2.5萬?3萬,輕散型的中低端漲了1萬?1.5萬,所有產品價格漲幅平均下來為1.5萬。
徐挖的胡總說,本著市場和企業各消化一半的原則,也將采取提高產品價格的措施,2008年7月份開始對產品價格進行微調,增幅在3%左右。而整個挖掘機行業早在2?3年前,價格就普遍開始上調了。
雖然各個企業不同產品均有不同幅度的調價,但大部分企業產品價格的提升幅度很難抵消鋼材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因此不排除未來進一步提價的可能。
而對于目前還沒有漲價的回轉支承行業,企業也表示,如果鋼材價格繼續上漲,將調高產品價格。
顯然,對于這些管理績效較好的企業,為了抵消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使企業能夠健康的發展,提高產品價格已經成為必然。
對行業的沖擊
此輪由于連續鋼材漲價對于建筑工程機械行業的影響,不同規模的企業所受到的影響程度也不同。大企業對市場的控制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強。因為企業規模大,成本攤薄能力強,消化成本增長壓力的能力也強。而對于小企業而言,原材料成本占生產總成本的比例高。大企業原材料成本大概占到50%?60%,管理成本、人員成本、銷售成本占20%?30%。但一般的小企業,原材料成本就占到總制造成本的90%,因此鋼材漲價對小企業而言可謂遭受“滅頂之災”。
以中聯重科為例,盡管目前雖然提高了塔機產品價格,但是,只消化了一半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另一半還要靠企業自己承擔。因此,2008年塔機行業的利潤可能要大幅下降,這對塔機生產企業是個很大的考驗,尤其對靠產品價格競爭且資金比較薄弱的小企業更是如此。此外,企業提價后還會面臨諸多問題,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客戶的承受能力,既要保證企業有利潤可做,也要讓客戶能接受企業的提價幅度。
否則,價格不合適就會面臨丟掉一些客戶的危險,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是非常重要的。
顯然這不只是塔機行業所特有的現象,裝載機行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如果鋼材價格繼續上漲,加之油料等其他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影響,在塔機、裝載機等行業,一些生產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中小企業,由于產品沒有競爭力、本身已經靠低成本競爭、發展空間小的企業,很難抵抗這種持續上漲的成本壓力。加之小企業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撐,這些中小企業很可能不堪重負而被迫退出市場,由此行業將會出現新的整合。
馬鞍山方圓的錢總也認為,“從長期看,鋼材價格仍有可能持續緩慢上漲,這將迫使行業內產品附加值低、研發能力弱的企業退出市場;生存下來的優勢企業也將主動或被動地持續加大科研投入,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競爭力,從而使行業內的產品逐漸向高端轉移,進而推動行業升級。”
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的侯總則認為,鋼材繼續漲價,必將使成本繼續上漲,使產品價格繼續上漲。
漲價的不只是鋼材
值得注意的是,鋼材漲價只是企業面臨的一系列生產成本大幅上漲的焦點問題之一,還有油品漲價、配套件漲價、融資成本增加、以及人力資源成本增加等等。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2月建筑工程機械制造業的主要經濟指標中,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稅金總額,3項數據同期增幅均超過了50%,分別為60.50%、61.65%和80.86%。從中不難看出,生產成本的顯著上升已經成為每個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企業肩上的沉重壓力。而不同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又由于鋼材成本比例、毛利率水平、產品提價能力不同等等,所受負面影響的程度也大不相同。鋼材成本占比例小、毛利率水平較高、產品提價能力較強的企業受負面影響的程度要小得多。
用戶的反映
鋼材漲價,主機制造廠和配套件企業紛紛提價來應對,那么建筑工程機械的用戶們反映如何,是被迫接受還是觀望?據了解,目前機施費用漲幅約5個百分點。由于產品漲價使得用戶的投資回報周期加長,從而降低了他們對產品的購買能力。同樣,對于不同的用戶影響也是不同的。塔機租賃企業,由于大部分是中小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有限,所以采取減購或觀望的態度。而一些諸如核電建設等大型國家重點工程,由于參與建設的都是大企業和項目的特殊性,所以鋼材漲價對他們購買設備的計劃影響并不是很大。
然而,面對風云變幻的鋼材市場,很多設備用戶還是以保持觀望態度的居多。鋼材漲價很可能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迫使設備用戶由購買設備轉而改為租賃設備或者購買二手設備,為中國建筑工程機械后市場提供了一個發展契機。
鋼材漲價趨勢預測及思考
2008年影響鋼價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漲,預計2008年生產每噸鋼材成本將增加2000元人民幣以上。從中長期的角度看,2008年度國內外鋼鐵原材料價格穩定上漲的趨勢將不會改變,鋼鐵價格受到成本上漲的推動隨之上升成為必然趨勢。由于中國自2004年起陸續實施出口稅率政策調整,大大抑制了鋼材出口。如果市場延續2007年下半年鋼材出口的放緩態勢,預計2008年中國鋼材出口將減少1600萬t以上。
而近幾年來,新興國家基礎建設以及都市化進程加快,帶動了用鋼的需求。據預測,2008年中國鋼鐵表面消費量比2007年將增長12%,印度預計將有11.8%的增速,俄羅斯也將增長9.5%,巴西會有5.1%的增加。業內人士認為,全球鋼價勢必隨著生產成本的大幅增加和供需的相對偏緊,保持穩中上漲態勢,下半年即使調整,幅度也不會很大。
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部長盧中原表示,2008年影響物價的因素的確包括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
在《建筑機械》此次采訪調查過程中,企業對中國鋼價的走勢大部分持樂觀的態度,認為2008年下半年的國內鋼材價格有小幅上漲的可能性更大,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那就是作為建筑機械制造企業,面對各種不可控的成本上漲的直接沖擊,如何做好儲備,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正如采訪中一位業內人士所說的那樣,中國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轉型,即從原來的低成本戰略,向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價位方向轉移。“中國制造”已經出現了“低質、低價”的危機傾向,“以質取勝”才是未來企業發展的方向。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結果,必然會使質量差、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企業率先消失。只有盡快轉型,中國的企業才有希望,中國才有希望。
其實,從2002年開始,鋼材市場便供需兩旺,鋼材價格就呈現不斷上升之勢。而這種上漲趨勢在2008年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隨著2008年2月底國際鐵礦石基準價確定上漲65%,特別是4月初POSCO和澳大利亞達成煉焦煤上漲205%?210%的協議,全球鋼廠紛紛調高鋼價,這給全球鋼鐵價格以剛性支撐。2008年4月末,全球CRU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已升至237點,環比上升14.1點,漲幅6.35%,同比上升49%;國內MySpic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升至207.6點,再度刷新歷史新高,環比上升3.9點,升幅2.02%,同比上升44.36%。
早在2007年底,國內鋼鐵巨頭便拉開了2008年鋼材提價的序幕。其中,素有國內鋼材市場晴雨表之稱的寶鋼每季度就會有1次價格上調。2007年11月20日,寶鋼公布2008年1季度價格調整政策,其中,熱軋產品上調300元/t,冷軋產品上調約200元/t。2008年2月25日,寶鋼公布2季度價格上漲方案,主要產品熱軋、冷軋均上調800元/t,上調幅度分別為21%和17%。隨后,武鋼、鞍鋼等也紛紛跟風提價,武鋼還對曲向硅鋼每噸上調1500~1700元;鞍鋼則對大型線等產品大幅上調了市場價格。3月19日,寶鋼再次上調5月份的鋼材遠期價格,其中主導產品熱軋鋼每噸漲了300元,普冷鋼每噸漲了400元。而2008年1季度,國內鋼鐵上市公司亮麗年報的出爐可謂是對節節攀升鋼價的錦上添花。5月份剛剛開始,全國大多數鋼廠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調價,按品種的不同,每噸上漲幅度約在50~450元左右。而分析人士認為,鋼材價格的這種高位運行態勢仍將繼續,鋼材價格近期仍將繼續上漲。
原材料成本上漲和鋼材需求旺盛是鋼價大幅上漲的根本原因。國際鋼鐵協會的一份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鋼材需求仍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增長速度很可能會超過7%的水平;世紀證券分析,剛剛發生的5.12地震對當地的基礎設施等的破壞比較嚴重,災后重建開始后,短期內也會增加對建筑鋼材的需求;而中鋼協與澳大利亞礦業公司的談判懸而未決,使鋼材價格的走勢更變得撲朔迷離。
2008年1-4月中,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比2007年增長20%以上,但1-4月中國鐵礦石需求增長僅為10%。分析師認為,宏觀調控措施不僅改變了進口鐵礦石市場買賣雙方的心態,也預示地震重災之后,國家開始干預中澳鐵礦石價格談判,澳洲礦山最終放棄海運費補償,接受65%漲幅首發價格的可能性大增。
鋼價漲聲一片,以鋼材為主要原材料的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必然面臨較大的成本考驗。
鋼材價格的持續上漲給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不同的主營產品,其影響有何區別?企業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2008年全年鋼材走勢又將如何?《建筑機械》雜志就這些問題,對塔機、裝載機、挖掘機、配套件企業進行了采訪,與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企業一起來探討問題的答案。
對建筑工程機械的影響
在中國建筑工程機械行業中,塔機是用鋼大戶,而且附加值相對較低,所以鋼材漲價對塔機行業的沖擊非常大。
《建筑機械》就有關問題采訪了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分公司總經理黃群女士。據黃總介紹,對于中聯這種塔機制造大企業來說,由于鋼材漲價使塔機的制造材料成本平均增加20%以上。而對于制造企業數以千計的塔機行業,各企業的差距非常大,大多數是拼價格的中小企業,對于這部分企業來說,鋼材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鋼材漲價造成的直接影響可能就是使他們無法生存,退出行業。
在中國的建筑工程機械行業中,另一個用鋼大戶裝載機的行業狀況與塔機行業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是附加值相對較低,同樣是國產產品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同樣是生產制造企業數量多,且各企業差別大。不一樣的是裝載機行業產品的集中度高。那么對于裝載機行業,連年的鋼材漲價又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建筑機械》記者采訪了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閉海東先生。閉總告訴《建筑機械》,裝載機的材料成本在其銷售價格中約占50%?60%,連續幾年的鋼材漲價已使裝載機的成本平均增加10%?20%左右。
相比于前2種建筑工程機械,鋼材漲價對附加值相對較高的挖掘機行業的影響又是怎樣?徐州徐挖挖掘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興水先生給我們解開謎團。據胡總介紹,以徐挖產品為例,由于鋼材漲價帶來的挖掘機制造成本增加情況如下:相對于2007年年底的水平,小噸位產品,6t,成本增加4%?5%左右;大噸位產品,24t、33t,成本增加8%左右。主要影響來自于配套件企業不斷給主機制造企業提出漲價的要求,漲價的幅度在5%?15%之間。尤其是隨著鋼材漲價幅度不斷增加,有些配套件企業以減少甚至停止供給配套件相要挾,主機制造企業為了使生產繼續下去,只能被動接受配套件企業的價格。挖掘機行業使用大量的進口件,配套件的單一性使得主機廠對配套件企業的依賴性較大,可選擇的余地少,只能被動接受。
為了更真實的反映全行業的情況,《建筑機械》還采訪了2家配套件企業。馬鞍山方圓回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錢森力先生和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寧先生。回轉支承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鋼圈”,可以說是對鋼材價格敏感的產品,比較有代表性。以馬鞍山方圓回轉支承產品為例,由于鋼材漲價使得該公司回轉支承產品的生產成本平均增加了30%以上。而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則上升了15%以上。
應對措施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感覺到無論是塔機還是裝載機、挖掘機、配套件,面對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所有的企業并沒有消極等待,都在積極應對。
開源節流,降低內耗,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或者把量做大、采取成本攤薄等手段,是這些企業不約而同采取的共同方法。然而這些方法只能部分解決鋼材漲價所帶來影響。
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柳工,“一方面,提高板材利用率。目前整個裝載機行業的板材利用率平均在72%左右,通過近幾年技術的改進,包括一些規格、形狀的改進,有些企業的板材利用率可以達到80%,甚至85%;另一方面,在裝載機加工制造過程中,不斷改善工藝工裝,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材料使用的消耗;另外,隨著設備投入加大,不斷提高人員管理和培訓的水平,使其生產能力和質量保證能力日益提高,大大減少了廢料。但后兩方面對成本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小,最主要的還是提高板材利用率,閉總這樣告訴《建筑機械》。
徐挖則是“減少企業庫存,加快生產節拍,縮短制造周期,壓縮管理成本;此外,加大市場投入,積極參加促銷活動,如挖掘機展會、行業樣機投放活動等等以增加產品銷量。”
顯然緊靠內部力量很難消化由此所帶來的成本上漲,這些企業采取的另一個共同的方法就是產品提價。
據《建筑機械》了解,目前中聯重科的塔機銷售價格提高了5%?10%,其它塔機企業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價。顯然大型塔機的價格提升更大,據業內有關人士介紹,目前7030型號的塔機價格漲幅較大,主要原因是大型塔機用鋼量大,由于技術含量相對較高,有能力生產的企業少,所以價格能夠大幅提升。中聯重科的黃總認為,塔機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提價。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隨著鋼材價格的上漲,裝載機的價格就在水漲船高,各裝載機企業紛紛幾次提高產品價格。從2007年12月份開始,到2008年4月份,裝載機行業已連續提高3次價格。柳工裝載機從開始提價到現在為止,其產品價格漲幅不到5%。以柳工50裝載機為例,價格漲了1.5萬左右,其它如CLG856-Ⅲ高端產品漲了2.5萬?3萬,輕散型的中低端漲了1萬?1.5萬,所有產品價格漲幅平均下來為1.5萬。
徐挖的胡總說,本著市場和企業各消化一半的原則,也將采取提高產品價格的措施,2008年7月份開始對產品價格進行微調,增幅在3%左右。而整個挖掘機行業早在2?3年前,價格就普遍開始上調了。
雖然各個企業不同產品均有不同幅度的調價,但大部分企業產品價格的提升幅度很難抵消鋼材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因此不排除未來進一步提價的可能。
而對于目前還沒有漲價的回轉支承行業,企業也表示,如果鋼材價格繼續上漲,將調高產品價格。
顯然,對于這些管理績效較好的企業,為了抵消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使企業能夠健康的發展,提高產品價格已經成為必然。
對行業的沖擊
此輪由于連續鋼材漲價對于建筑工程機械行業的影響,不同規模的企業所受到的影響程度也不同。大企業對市場的控制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強。因為企業規模大,成本攤薄能力強,消化成本增長壓力的能力也強。而對于小企業而言,原材料成本占生產總成本的比例高。大企業原材料成本大概占到50%?60%,管理成本、人員成本、銷售成本占20%?30%。但一般的小企業,原材料成本就占到總制造成本的90%,因此鋼材漲價對小企業而言可謂遭受“滅頂之災”。
以中聯重科為例,盡管目前雖然提高了塔機產品價格,但是,只消化了一半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另一半還要靠企業自己承擔。因此,2008年塔機行業的利潤可能要大幅下降,這對塔機生產企業是個很大的考驗,尤其對靠產品價格競爭且資金比較薄弱的小企業更是如此。此外,企業提價后還會面臨諸多問題,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客戶的承受能力,既要保證企業有利潤可做,也要讓客戶能接受企業的提價幅度。
否則,價格不合適就會面臨丟掉一些客戶的危險,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是非常重要的。
顯然這不只是塔機行業所特有的現象,裝載機行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如果鋼材價格繼續上漲,加之油料等其他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影響,在塔機、裝載機等行業,一些生產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中小企業,由于產品沒有競爭力、本身已經靠低成本競爭、發展空間小的企業,很難抵抗這種持續上漲的成本壓力。加之小企業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撐,這些中小企業很可能不堪重負而被迫退出市場,由此行業將會出現新的整合。
馬鞍山方圓的錢總也認為,“從長期看,鋼材價格仍有可能持續緩慢上漲,這將迫使行業內產品附加值低、研發能力弱的企業退出市場;生存下來的優勢企業也將主動或被動地持續加大科研投入,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競爭力,從而使行業內的產品逐漸向高端轉移,進而推動行業升級。”
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的侯總則認為,鋼材繼續漲價,必將使成本繼續上漲,使產品價格繼續上漲。
漲價的不只是鋼材
值得注意的是,鋼材漲價只是企業面臨的一系列生產成本大幅上漲的焦點問題之一,還有油品漲價、配套件漲價、融資成本增加、以及人力資源成本增加等等。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2月建筑工程機械制造業的主要經濟指標中,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稅金總額,3項數據同期增幅均超過了50%,分別為60.50%、61.65%和80.86%。從中不難看出,生產成本的顯著上升已經成為每個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企業肩上的沉重壓力。而不同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又由于鋼材成本比例、毛利率水平、產品提價能力不同等等,所受負面影響的程度也大不相同。鋼材成本占比例小、毛利率水平較高、產品提價能力較強的企業受負面影響的程度要小得多。
用戶的反映
鋼材漲價,主機制造廠和配套件企業紛紛提價來應對,那么建筑工程機械的用戶們反映如何,是被迫接受還是觀望?據了解,目前機施費用漲幅約5個百分點。由于產品漲價使得用戶的投資回報周期加長,從而降低了他們對產品的購買能力。同樣,對于不同的用戶影響也是不同的。塔機租賃企業,由于大部分是中小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有限,所以采取減購或觀望的態度。而一些諸如核電建設等大型國家重點工程,由于參與建設的都是大企業和項目的特殊性,所以鋼材漲價對他們購買設備的計劃影響并不是很大。
然而,面對風云變幻的鋼材市場,很多設備用戶還是以保持觀望態度的居多。鋼材漲價很可能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迫使設備用戶由購買設備轉而改為租賃設備或者購買二手設備,為中國建筑工程機械后市場提供了一個發展契機。
鋼材漲價趨勢預測及思考
2008年影響鋼價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漲,預計2008年生產每噸鋼材成本將增加2000元人民幣以上。從中長期的角度看,2008年度國內外鋼鐵原材料價格穩定上漲的趨勢將不會改變,鋼鐵價格受到成本上漲的推動隨之上升成為必然趨勢。由于中國自2004年起陸續實施出口稅率政策調整,大大抑制了鋼材出口。如果市場延續2007年下半年鋼材出口的放緩態勢,預計2008年中國鋼材出口將減少1600萬t以上。
而近幾年來,新興國家基礎建設以及都市化進程加快,帶動了用鋼的需求。據預測,2008年中國鋼鐵表面消費量比2007年將增長12%,印度預計將有11.8%的增速,俄羅斯也將增長9.5%,巴西會有5.1%的增加。業內人士認為,全球鋼價勢必隨著生產成本的大幅增加和供需的相對偏緊,保持穩中上漲態勢,下半年即使調整,幅度也不會很大。
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部長盧中原表示,2008年影響物價的因素的確包括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
在《建筑機械》此次采訪調查過程中,企業對中國鋼價的走勢大部分持樂觀的態度,認為2008年下半年的國內鋼材價格有小幅上漲的可能性更大,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那就是作為建筑機械制造企業,面對各種不可控的成本上漲的直接沖擊,如何做好儲備,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正如采訪中一位業內人士所說的那樣,中國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轉型,即從原來的低成本戰略,向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價位方向轉移。“中國制造”已經出現了“低質、低價”的危機傾向,“以質取勝”才是未來企業發展的方向。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結果,必然會使質量差、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企業率先消失。只有盡快轉型,中國的企業才有希望,中國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