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消息:長期以來,海南東方市大田鎮大田村周邊因為干旱,幾乎沒有水田,故有“大田無田”的說法。1994年7月11日,大廣壩高干渠工程正式通水發揮效益,大田地區的水利灌溉有了保證,高效農業迅猛發展,村民通過種植香蕉、芒果等高效作物,生活日趨改善。
這是大廣壩惠及下游的一個縮影。作為海南首個“八五”重點工程,大廣壩水利水電樞紐工程被譽為開發海南西部的一把“金鑰匙”。
據不完全統計,大廣壩水庫建成蓄水后,已由高干渠向下游供水共17.6億立方米。截至2006年底,電廠機組已累計供電56.57億千瓦時,十幾年來,這個具有發電、灌溉、供水和旅游等功能的大型綜合性工程,為海南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企盼
從東方市區驅車約摸一個小時便來到壩區,聞名遐邇的大廣壩隨即橫亙在眼前,綿延5.8公里多的大壩氣勢磅礴,昌化江水到此嘎然而止,一群小鳥在壩體上空不斷盤旋,匯成了美不勝收的湖光山色。
大廣壩的建成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的辛勤汗水。
時間回溯至1964年。當年水利電力部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開始對該工程進行調查、勘測和設計研究的前期工作。1990年6月26日,經國家計委批準,大廣壩工程破土動工。
消息不脛而走,飽受干旱之苦的東方人民歡呼雀躍。“東方人民盼望大廣壩開工已經幾十年了,這可是一個造福東方人民的大項目!”當年曾協調過大廣壩建設的一位老干部激動萬分。
要知道,大廣壩灌區由于地處五指山和黎母山的背風區,氣候與我省東部沿海差異明顯,灌區內工程性缺水嚴重,屬全島最干旱地區。缺水、干旱嚴重制約當地工農業生產。在一塊年均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年蒸發量卻逾2300毫米的土地上,群眾對水的渴望往往甚于一切。
從此,機器的轟鳴聲打破了山區的寧靜,建設者們千里迢迢來到海南,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
他們風餐露宿,日夜奮戰,克服了時間短、資金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等困難,不斷加快施工進度,用汗水鑄就了號稱“亞洲第一長土壩”的大廣壩電廠大壩。
1993年12月24日,大廣壩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項目第一臺機組調試成功,經過72小時的試運行后,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并網發電,創造了我國中等規模水電建設史上“三年建設并網發電及三個月完成一臺機組安裝”的新記錄。
第一臺機組的并網發電,為今后的工程建設積累了經驗。此后的一年多時間,工程建設捷報頻傳。
1994年5月29日,第二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
1994年7月11日,高干渠工程正式通水發揮效益;
1994年10月29日,第三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
1995年3月29日,第四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了242兆瓦。
至此,大廣壩真正建設成為海南省最大的水力發電廠,這把開發海南西部的“金鑰匙”開始發揮其巨大作用。
“黑啟動”
國電海南大廣壩發電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部主任魏恩彬清晰記得,2005年9月,海南省遭受60年來最強的強臺風“達維”的襲擊,海南電網整體瓦解,全省陷入“無電”狀態,海南各電源點幾乎處于癱瘓狀態,要恢復發電,各電源點必須有廠用電才能開機。
9月25日,大廣壩水電廠承擔了向系統供電的重任,接到任務后,該公司上下聯動,與省電網公司積極配合,從開始準備到成功發電并向系統供電僅用不到兩個小時,成功實施了全國首例“黑啟動”,為恢復全省電力供應立下汗馬功勞。
魏恩彬回憶說,水電廠具有啟動快的特點,在當時全省供電癱瘓的情況下,大廣壩水電廠能在最短時間內開機發電向系統供電,而選擇火電廠則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
該公司總經理工作部主任陳積雄說,受臺風“達維”的襲擊,大廣壩水電廠也遭受巨大損失,當時庫區大壩迎水面拋石護坡多處受損,壩頂自動化設備及裝置損壞嚴重,大壩左右岸的混凝土與土壩接口處不同程度損壞,但接到任務后,公司還是竭盡全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黑啟動”任務。
因為表現出色,大廣壩公司被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授予“一級獎狀”榮譽稱號。
嬗變
近年來,大廣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曾獲電力部安全文明生產達標單位、電力部尊師重教先進單位、海南省文明單位、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省核心競爭力50強、省工業企業50強、省技術創新先進企業、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小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獲得諸多殊榮的大廣壩于2004年實現了“嬗變”。
當年12月30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周大兵與時任海南省省長衛留成在海口簽署了大廣壩股權受讓協議。至此,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正式控股海南大廣壩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占公司總股本的66.1%,公司同時更名為“國電海南大廣壩發電有限公司”。
國電海南大廣壩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大兵說,這是大廣壩繼2001年12月完成債轉股后的又一重大變革。國電集團的正式控股,揭開了大廣壩發展的新篇章。
目前大廣壩二期正如火如荼興建。隨著大廣壩水利水電二期(灌區)工程配套建成,大廣壩灌溉面積將從21.82萬畝提高到101.08萬畝,灌區將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熱帶高效農業和南繁育種及反季節瓜菜基地,二期工程可結合發電,為我省提供清潔、運行靈活快捷的能源。
這是大廣壩惠及下游的一個縮影。作為海南首個“八五”重點工程,大廣壩水利水電樞紐工程被譽為開發海南西部的一把“金鑰匙”。
據不完全統計,大廣壩水庫建成蓄水后,已由高干渠向下游供水共17.6億立方米。截至2006年底,電廠機組已累計供電56.57億千瓦時,十幾年來,這個具有發電、灌溉、供水和旅游等功能的大型綜合性工程,為海南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企盼
從東方市區驅車約摸一個小時便來到壩區,聞名遐邇的大廣壩隨即橫亙在眼前,綿延5.8公里多的大壩氣勢磅礴,昌化江水到此嘎然而止,一群小鳥在壩體上空不斷盤旋,匯成了美不勝收的湖光山色。
大廣壩的建成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的辛勤汗水。
時間回溯至1964年。當年水利電力部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開始對該工程進行調查、勘測和設計研究的前期工作。1990年6月26日,經國家計委批準,大廣壩工程破土動工。
消息不脛而走,飽受干旱之苦的東方人民歡呼雀躍。“東方人民盼望大廣壩開工已經幾十年了,這可是一個造福東方人民的大項目!”當年曾協調過大廣壩建設的一位老干部激動萬分。
要知道,大廣壩灌區由于地處五指山和黎母山的背風區,氣候與我省東部沿海差異明顯,灌區內工程性缺水嚴重,屬全島最干旱地區。缺水、干旱嚴重制約當地工農業生產。在一塊年均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年蒸發量卻逾2300毫米的土地上,群眾對水的渴望往往甚于一切。
從此,機器的轟鳴聲打破了山區的寧靜,建設者們千里迢迢來到海南,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
他們風餐露宿,日夜奮戰,克服了時間短、資金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等困難,不斷加快施工進度,用汗水鑄就了號稱“亞洲第一長土壩”的大廣壩電廠大壩。
1993年12月24日,大廣壩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項目第一臺機組調試成功,經過72小時的試運行后,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并網發電,創造了我國中等規模水電建設史上“三年建設并網發電及三個月完成一臺機組安裝”的新記錄。
第一臺機組的并網發電,為今后的工程建設積累了經驗。此后的一年多時間,工程建設捷報頻傳。
1994年5月29日,第二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
1994年7月11日,高干渠工程正式通水發揮效益;
1994年10月29日,第三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
1995年3月29日,第四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了242兆瓦。
至此,大廣壩真正建設成為海南省最大的水力發電廠,這把開發海南西部的“金鑰匙”開始發揮其巨大作用。
“黑啟動”
國電海南大廣壩發電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部主任魏恩彬清晰記得,2005年9月,海南省遭受60年來最強的強臺風“達維”的襲擊,海南電網整體瓦解,全省陷入“無電”狀態,海南各電源點幾乎處于癱瘓狀態,要恢復發電,各電源點必須有廠用電才能開機。
9月25日,大廣壩水電廠承擔了向系統供電的重任,接到任務后,該公司上下聯動,與省電網公司積極配合,從開始準備到成功發電并向系統供電僅用不到兩個小時,成功實施了全國首例“黑啟動”,為恢復全省電力供應立下汗馬功勞。
魏恩彬回憶說,水電廠具有啟動快的特點,在當時全省供電癱瘓的情況下,大廣壩水電廠能在最短時間內開機發電向系統供電,而選擇火電廠則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
該公司總經理工作部主任陳積雄說,受臺風“達維”的襲擊,大廣壩水電廠也遭受巨大損失,當時庫區大壩迎水面拋石護坡多處受損,壩頂自動化設備及裝置損壞嚴重,大壩左右岸的混凝土與土壩接口處不同程度損壞,但接到任務后,公司還是竭盡全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黑啟動”任務。
因為表現出色,大廣壩公司被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授予“一級獎狀”榮譽稱號。
嬗變
近年來,大廣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曾獲電力部安全文明生產達標單位、電力部尊師重教先進單位、海南省文明單位、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省核心競爭力50強、省工業企業50強、省技術創新先進企業、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小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獲得諸多殊榮的大廣壩于2004年實現了“嬗變”。
當年12月30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周大兵與時任海南省省長衛留成在海口簽署了大廣壩股權受讓協議。至此,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正式控股海南大廣壩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占公司總股本的66.1%,公司同時更名為“國電海南大廣壩發電有限公司”。
國電海南大廣壩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大兵說,這是大廣壩繼2001年12月完成債轉股后的又一重大變革。國電集團的正式控股,揭開了大廣壩發展的新篇章。
目前大廣壩二期正如火如荼興建。隨著大廣壩水利水電二期(灌區)工程配套建成,大廣壩灌溉面積將從21.82萬畝提高到101.08萬畝,灌區將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熱帶高效農業和南繁育種及反季節瓜菜基地,二期工程可結合發電,為我省提供清潔、運行靈活快捷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