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團的優勢不僅僅在于它的整體規模,最有競爭力的是它有較完善的基礎零部件配套體系。”這是前不久一位工程機械行業內企業負責人的感言。的確,徐工集團經過19年的發展,其日趨完善的基礎零部件配套體系在行業內的優勢日益凸顯,為行業所矚目。
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國際工程機械制造業大國,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產品同質化問題突出,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礎零部件水平差距較大。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如液壓元器件、發動機、傳動系統、控制元器件等大多依賴進口,工程機械主機中零部件進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行業接近70%的利潤被進口零部件吃掉。因此,大力發展基礎零部件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徐工集團作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在發展歷程中一直堅持了專業化生產體系的發展之路。從1989年組建集團的起步開始,就圍繞主機的發展,依托徐州長期形成的工程機械制造基礎,建立了液壓件、驅動橋、回轉支承、齒輪箱、液壓閥鎖、專業底盤等基礎零部件企業,逐步形成了主機、基礎零部件協調發展的專業化生產體系。
近年來,徐工不斷加快零部件發展,與美國、德國組建合資企業生產驅動橋和回轉支承,2007年投資3.4億元的“提高液壓缸質量和能力技改項目”已經建成投產。目前,徐工除主機企業外,其基礎零部件企業如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徐州美馳車橋有限公司(合資)、徐州羅特艾德有限公司(合資)、徐工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底盤分廠等均有長足發展。生產的液壓油缸、回轉支承、驅動橋、工程機械底盤的市場銷量均居行業首位,其它如駕駛室、工程機械輪胎等也具備較高水平。不僅充分滿足徐工內部配套,還大量為國內同行配套并進入國際市場。2007年,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年銷售收入超過4億元,徐州羅特艾德公司銷售收入超過8億元,徐州美馳車橋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專業化生產各類工程機械及特種車輛用車橋的公司。目前,徐工積極引進的發動機項目也即將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