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日召開的“2008中國國際水泥峰會”上,多數與會企業代表、專家達成共識,今年我國水泥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將加速市場運作收購兼并小水泥企業。
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表示,目前全國水泥行業面對的主要問題,不是壟斷而是“無序競爭、過度分散”,因此快速提高產業集中度是近期的行業方向。而來自河北一家著名水泥企業的老總表示,由于產業的無序化和低價混亂競爭,目前的水泥價格竟然與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相差無幾,稅前利潤率也遠遠達不到歷史最好水平,這種停滯已經成為水泥行業的“悲哀”。
“大而不強”日益突出
在昨天的水泥峰會上,中國建筑材料集團董事長宋志平表示,2007年我國水泥產量達到13.6億噸,接近世界水泥總產量的一半,成為名副其實的“水泥大國”。但“大而不強”的問題日益突出,集中度低,產業結構不合理,重污染高能耗的“小水泥”占較大比例。
宋志平認為,“正是由于落后生產力的大量存在,無序和惡性競爭泛濫,使得水泥產業沒有分享到中國房地產和基本建設高速發展的成果”。而改變這種狀況的途徑,宋志平稱必須進行淘汰小水泥和增加集中度的結構調整,一是淘汰落后生產力,二是聯合重組,形成有一定市場話語權和定價能力的有規模的企業。
中聯水泥人士表示,由于惡性競爭的存在,水泥行業價格很低,有的公司水泥2007年平均價格還比不上1993年,“15年過去了,價格竟然沒有變”,而煤炭卻由當年的110元/噸漲到700多元/噸,所以現在必須進行“價格恢復”,而長期手段則是提高集中度。
水泥協會人士也表示,雖然去年水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40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但噸水泥利潤水平還沒有達到1992年的水平。
大型企業成為聯合重組先行者
在此輪兼并整合熱潮中,本土大型企業和外資水泥巨頭,開始了兼并賽跑,在拉法基、豪瑞等企業參股或控股國內區域水泥龍頭的同時,中國建材、中國中材等也加速并購。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表示,2008年,安徽海螺、中國建材、中國中材、山東山水等大企業集團的并購重組之勢將繼續延續,在兩大央企并購重組之風吹動下,吉林亞泰、天瑞集團、冀東水泥、金隅水泥等2008年也會發力。
目前,中國建材在東南經濟區,聯合區域內龍頭企業尖峰集團、虎山集團、江西萬年青水泥等,組建了“南方水泥”,快速推進五省一市的聯合重組,短時間內即吸引了數十家企業的進入,打造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南方水泥”。
而在淮海經濟區,中聯水泥首先實現了與徐州海螺的戰略性重組,之后陸續重組了泰山水泥、德州大壩、河南淅川、洛陽黃河等區域內優勢企業,使中聯水泥的業務規模迅速壯大,成為區域內龍頭企業。中聯水泥人士表示,目前其水泥業務以聯合重組為主,新建產能為輔,“聯合水泥目前3500萬噸產能中,新建的生產線只有一條1200萬噸,其余所有產能均靠聯合重組而來,所以企業下一步將做好存量,如果確實有了缺口才新增產能”。
水泥企業將減少一半
中國建材聯合會人士表示,此輪水泥行業的整合時間不會太長,中小水泥廠將在兩三年內迅速完成重組聯合,此后的調整將在大企業之間發生。而據雷前治介紹,目前我國500萬噸產能以上的水泥企業就有5000家左右。
國家發改委人士則在會上稱,發改委已經同行業協會召開大企業座談會,推動有關部門對國家重點支持結構調整的大型水泥企業在重組兼并中優先支持。我國此輪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是“水泥產量前10位企業的生產規模達到3000萬噸以上,生產集中度提高到30%;前50位企業生產集中度提高到50%以上,企業家數減少到3500家左右”。
孔祥忠表示,2008年行業的并購重組將走向新的高潮,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行業利潤率繼續提高。
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表示,目前全國水泥行業面對的主要問題,不是壟斷而是“無序競爭、過度分散”,因此快速提高產業集中度是近期的行業方向。而來自河北一家著名水泥企業的老總表示,由于產業的無序化和低價混亂競爭,目前的水泥價格竟然與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相差無幾,稅前利潤率也遠遠達不到歷史最好水平,這種停滯已經成為水泥行業的“悲哀”。
“大而不強”日益突出
在昨天的水泥峰會上,中國建筑材料集團董事長宋志平表示,2007年我國水泥產量達到13.6億噸,接近世界水泥總產量的一半,成為名副其實的“水泥大國”。但“大而不強”的問題日益突出,集中度低,產業結構不合理,重污染高能耗的“小水泥”占較大比例。
宋志平認為,“正是由于落后生產力的大量存在,無序和惡性競爭泛濫,使得水泥產業沒有分享到中國房地產和基本建設高速發展的成果”。而改變這種狀況的途徑,宋志平稱必須進行淘汰小水泥和增加集中度的結構調整,一是淘汰落后生產力,二是聯合重組,形成有一定市場話語權和定價能力的有規模的企業。
中聯水泥人士表示,由于惡性競爭的存在,水泥行業價格很低,有的公司水泥2007年平均價格還比不上1993年,“15年過去了,價格竟然沒有變”,而煤炭卻由當年的110元/噸漲到700多元/噸,所以現在必須進行“價格恢復”,而長期手段則是提高集中度。
水泥協會人士也表示,雖然去年水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40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但噸水泥利潤水平還沒有達到1992年的水平。
大型企業成為聯合重組先行者
在此輪兼并整合熱潮中,本土大型企業和外資水泥巨頭,開始了兼并賽跑,在拉法基、豪瑞等企業參股或控股國內區域水泥龍頭的同時,中國建材、中國中材等也加速并購。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表示,2008年,安徽海螺、中國建材、中國中材、山東山水等大企業集團的并購重組之勢將繼續延續,在兩大央企并購重組之風吹動下,吉林亞泰、天瑞集團、冀東水泥、金隅水泥等2008年也會發力。
目前,中國建材在東南經濟區,聯合區域內龍頭企業尖峰集團、虎山集團、江西萬年青水泥等,組建了“南方水泥”,快速推進五省一市的聯合重組,短時間內即吸引了數十家企業的進入,打造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南方水泥”。
而在淮海經濟區,中聯水泥首先實現了與徐州海螺的戰略性重組,之后陸續重組了泰山水泥、德州大壩、河南淅川、洛陽黃河等區域內優勢企業,使中聯水泥的業務規模迅速壯大,成為區域內龍頭企業。中聯水泥人士表示,目前其水泥業務以聯合重組為主,新建產能為輔,“聯合水泥目前3500萬噸產能中,新建的生產線只有一條1200萬噸,其余所有產能均靠聯合重組而來,所以企業下一步將做好存量,如果確實有了缺口才新增產能”。
水泥企業將減少一半
中國建材聯合會人士表示,此輪水泥行業的整合時間不會太長,中小水泥廠將在兩三年內迅速完成重組聯合,此后的調整將在大企業之間發生。而據雷前治介紹,目前我國500萬噸產能以上的水泥企業就有5000家左右。
國家發改委人士則在會上稱,發改委已經同行業協會召開大企業座談會,推動有關部門對國家重點支持結構調整的大型水泥企業在重組兼并中優先支持。我國此輪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是“水泥產量前10位企業的生產規模達到3000萬噸以上,生產集中度提高到30%;前50位企業生產集中度提高到50%以上,企業家數減少到3500家左右”。
孔祥忠表示,2008年行業的并購重組將走向新的高潮,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行業利潤率繼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