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31日,2007年度全省散裝水泥工作總結會議在南京召開,來自13個省轄市散辦主任冒著嚴寒,頂著連續降雪日夜兼程趕往會議地點。
會議由省散辦副主任王祥同志主持,省散辦主任湯蘇平同志對2007年度全省發展散裝水泥工作進行了認真的回顧和總結;省散辦副主任郭夫超同志部署了2008年全省發展散裝水泥重點工作;省經貿委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處處長張金國同志結合江蘇08年節能減排具體措施就如何加快發展散裝水泥工作作了重要講話。
2007年全省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7745.57萬噸,位居全國第二,完成計劃的117.89%,同比增加1181.90萬噸,凈增量居全國第一,增幅達18.01%。從完成目標情況分析,大部分市都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其中:鹽城、連云港、揚州、宿遷、淮安、常州、徐州、無錫等8市,完成計劃比例超過120%,鎮江、蘇州、南京、泰州、南通等5市,完成計劃比例也超過100%;從同比增長量分析,常州、鹽城、無錫、徐州等增長較快,凈增量超過100萬噸,分別比2006年增加309萬噸、261萬噸、193萬噸和108萬噸,鎮江、蘇州、南京、淮安、連云港、宿遷、揚州、南通、泰州等市,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2007年全省平均散裝率達65.71%,同比增加5.39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25個百分點,在全國各省區中排名第二。常州、蘇州、南通、泰州、鎮江、無錫等市基本實現水泥散裝化,散裝率分別為83.34%、82.6%、78.76%、77.74%、71.95%和71.34%;揚州、南京、宿遷、連云港、淮安等市的散裝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超過50%。預拌混凝土發展在全國繼續保持領先水平,2007年,全省投入運行的預拌混凝土企業達381家,擁有混凝土攪拌車4800余輛、泵車980多臺,產能超過2.4億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一。產能同比增加7000多萬立方米,增長41%。全年累計生產供應預拌混凝土1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700萬立方米,增幅達 41%,繼續保持全國第一。蘇州、南京、無錫等市的供應量增長較大,分別為2211萬方、1500萬方、1450萬方。在370家混凝土企業中,二級資質的企業有60家,占20%;通過了質量認證體系的企業超過30%;年供應量超過100萬方的企業近40家,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2007年因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共節約包裝紙46.10萬噸,折合優質木材255萬立方米(若以使用塑編袋測算,可節約石油35萬噸);節約煤炭、電力、燒堿和水資源分別為60萬噸、5.53億度、17萬噸、1.15億噸;減少水泥損失348萬噸;創綜合經濟效益35億元。全年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7745萬噸,節約能源折合標準煤116.48萬噸,減少粉塵排放3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3.94萬噸;生產使用預拌混凝土,利用粉煤灰550多萬噸、超細礦粉近140萬噸、復合摻合料18.8萬噸。為全省節能減排作出了應有貢獻。
2008年全省散裝水泥工作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散裝水泥發展工作;圍繞提高散裝水泥量、率這個中心,加大政策法規建設、農村發散、縣城區“禁現攪拌”、預拌砂漿推廣和專項資金征收等重點工作力度;高起點、前瞻性的謀劃全年工作,促進我省散裝水泥又好又快的發展,繼續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確保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7750萬噸,力爭7800萬噸;確保平均散裝率達到65%,力爭完成66%;確保綜合發散能力突破8000萬噸;確保5個縣(市、區)通過省級達標縣驗收,使達標縣數量占全部縣(市)的50%以上;確?;炷凉?.2億立方米;確保14個縣(市、區)完成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任務,使“禁現攪拌”數量占全部縣(市)的1/3以上;確保列入全國禁止現場攪拌砂漿試點范圍的6個省轄市,全面啟動砂漿禁現工作;確保全省專項資金平均征收率不低于85%。著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一是著力抓好政策法規建設,依法推進散裝水泥快速發展;二是著力擴大“禁現”實施范圍,促進散裝水泥城鄉同步發展。三是著力抓好小水泥集中地區散裝率的提升,促進全省散裝水泥均衡發展; 四是著力抓好預拌砂漿推廣,全面完成試點城市的“限禁”任務;五是著力搭建宣傳平臺,廣泛深入宣傳這一利國利民的德政工程;六是著力抓好專項資金征管,充分發揮專項資金導向調節作用。
會上,湯蘇平主任還與13個省轄市主任分別簽定了2008年發展散裝水泥目標責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