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關注未來市場主流:節能建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12-1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筑能網  作者:筑能網
核心提示:關注未來市場主流:節能建筑

  天津市是全國率先推行新建居住建筑三步節能技術標準的城市之一,截至2006年底,天津全市共建成節能住宅7349萬平方米,占全市住宅總量的47.8%,隨著2007年《天津市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和《天津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先后出臺,天津開始進一步嚴格執行節能標準。按計劃,2007 年居住建筑執行的范圍由中心城區、濱海新區、區縣政府所在地擴大到區縣建制鄉鎮及新城。到“十一五”末,將太陽能、地源熱泵、水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和生活熱水的建筑可達到2000萬平方米

  天津節能住宅走在了全國前列,從2007年起,天津市建委提出,建筑節能產品進市場要過能耗關、節能標準、產品檢驗、監督檢查四關,不合格將強制退出市場。隨著節能減排工作逐步提上國家日程,房地產行業的節能和減排也開始受到更廣泛的關注。近日,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等聯合主辦的首屆健康住宅——2007沿海·新地產建筑節能與減排大會上,第一次中國房地產行業、政府部門、節能專家及建材商攜手,共同探討新時期、新地產時代建筑節能與減排。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小城鎮中心主任李鐵、建設部科技司副司長武涌、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開彥、國家住宅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太陽能建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仲繼壽等在大會期間達成了共同認識:節能從地產開始。

  推進建筑節能的工作是科技司的主要工作,根據國家規定“十一五”期間單位GDP的能耗要降低20%,由于去年沒有完成既定的任務,因此我們分析主要是五個方面的原因,同時也決定采取五個方面的措施,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制訂節能減排的綜合性工作方案去加以推進。在節能減排的綜合性工作方案里面明確我們建筑節能這一塊將要承擔的任務是1.2億噸標準單位的節能量,這1.2億噸標準量主要從五個方面去實現。

  第一通過新建的節能建筑的標準區市縣,每年7000萬噸標準量。第二通過對既有的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來實現1000萬噸標準量。第三通過政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密度實現1000萬噸的標準節能量。第四通過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實現1000萬噸的標準節能量,最后一個推廣綠樹造林實現1000萬噸的標準節能量。我們總共1.2億噸標準節能量。包括對新建建筑節能、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等方面。

  如何完成節能標準呢?第一個任務在新建建筑中,每年我們國家城鎮新建的建筑嚴格執行建筑節能50%的設計標準目標,四個直轄市及條件成熟的地區推65%的標準,現在已經推行65%的標準了。第二項任務就是關于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辦公建筑的節能監管的制度。第三就是北方地區既有的建筑節能改造。第四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地運用。第五,準備在道路廣場的照明和我們的居住小區以及建筑立面推綠色照明。

  國家剛剛通過的《節約能源法》已經明確規定,開發商在銷售房屋時必須要明示耗能量的指標,要把耗能量指標、采取的節能措施記載入銷售合同和售房的住宅保證書。對于政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還要經過第三方進行測評后,依據測評的結果再來進行標識,未經標識的不能銷售,并且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國家的數據統計,2006年中國城市化率是46%,預計到2020年達到50%,將近六七億人口進入城市,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建筑,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了節能減排的試點工作。660個城市、380個縣級市、270個地級市、4個直轄市,我們面臨著在各大中型城市,大的發展商從城市到郊區的蔓延,在蔓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選擇遠離城市的噪音和交通擁擠,去選擇新的綠色空間的時候,小城鎮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大概全國城市郊區有 3000多個小區開始了房地產的開發之路,大部分的政府建設和農民向城市轉移,也需要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住宅區的演變。我們已經在天津市進行了試點, 1.2萬戶的居民全部采用太陽能式的建筑。節能減排需要更多地去探索,我們也在跟國際合作組織和一些歐盟項目合作,希望各個房地產商、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到這個實驗中來,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把節能減排做好。

  沿海綠色家園集團自創立以來,創造社會價值成為企業的主要使命,提高健康要素,以可持續發展理念,保證居住者生理、心理的需求,營造出舒適、健康的住宅,把構筑藝術空間、建造健康之家作為自己的目標,為顧客建造健康空間。早在2004年7月,沿海集團建立了首家健康住宅戰略聯盟,引入國家健康住宅戰略體系,2005年4月,沿海地產成為首家加入美國綠色建筑協會的企業。2007年沿海地產成立17周年當天,推廣了一個“健康住宅·母親水窖”沿海與業主共建綠色家園大型捐助行動。沿海地產每賣出一套新房,就與業主共同捐建一口“母親水窖”,并將發動合作伙伴一起捐建;預計從現在到2009年,將捐款不低于300萬元人民幣用于支持“健康住宅·母親水窖”項目的建設。此活動標志著沿海集團與業主共建綠色家園大型捐助行動邁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沿海集團在專業組織建設長期合作同盟的同時,在公司內部建立了系統的管理和研發體系,并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資源保障。集團在2005年初,明確要求全國所屬的20多家子公司,在研究各類顧客群體健康價值訴求的基礎上,從設計、建筑材料的選擇、建筑施工工藝的選擇、住宅運行維護等多方面貫徹健康住宅的理念。要求健康住宅的元素必須在新開發項目里予以選擇性運用和實施,對采取健康住宅理念和建設元素的項目可以每平方米增加200元的成本。目前沿海集團已建立起健康住宅的十大體系,并成功開發了北京賽洛城、武漢賽洛城、東莞麗海家園等十大技術體系中的節能減排,對采用新方法、新科技、節能減排住宅方面有規劃設計,對采用節能的材料優先選用,目前沿海集團正嘗試把健康住宅、綠色環保、節能減排作為選擇供應商的合作要求。在全集團的公建項目中,要求達到節能 50%的標準,力爭達到65%的節能標準。

  通風對人的身體是相當重要的,解決污染的問題,最主要的辦法就是通風,所以存在著究竟是關窗還是開窗的問題。我們建筑能源的消耗差不多占到32%,而建造我們建筑用的材料、產品大概占到13%,這兩樣的結果占到我們全社會能耗的45%,可見建筑能耗對于節能的機會的決定性很強。采暖、空調這些能耗占到建筑能耗的55%。據調查,如果用新風的話,大概要占到用電量的4%~25%,所以能耗是非常重要的,打開窗戶大量去通風,當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非常浪費能源的事情,會白白地耗費很多的能源,因此而散失掉能源。我們現在都已經體會到了,在空調季節、在采暖時,把窗打開這個費用是非常高的。我們在密閉的情況下,才能花少量的設備,改善濕度的條件,改善空氣質量,這是不言而喻的。密閉是我們現代建筑中的重要特征,從一定程度來講,越密閉得好,才能提高我們建筑的高舒適度。但是傳統的概念中,開窗通風是天經地義的,不開窗不通風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完全打破了我們千百年來的傳統習慣。傳統的建筑學也教育我們,要講求穿堂風,要講求對流風,把對流組織起來。衛生部門也強調我們要每個人每一個小時的通風量達到30立方厘米,要隨時保證通風,本身這個提法、傳統的做法,衛生部門告誡我們要通風,這個跟節能完全是相矛盾的問題。

  但是這樣的開窗通風已經不適應我們現在的做法了。究竟怎么樣的條件,對人來說才是舒適的條件呢?我這里歸結了幾點,一個是保持室內的溫度,我們國家有一個標準就是18~21攝氏度,夏天的時候26攝氏度,濕度保證一定的水準, 30%~70%。新風的補充量也是30立方厘米,這就是空氣在室內的輸入,輸入過快了,穿堂風過大了,對人實際上是不舒服的。再有就是舒適度, 15~26攝氏度是全年舒適的溫度。我們可以看到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季節里,不是進行采暖也就是要進行空調,在空調的降溫期里,一開窗,我們節能的新能源就會付之于去,白白地花費了我們的心血。我跟一個專家參觀中國小區,看到中國大部分的小區都在采暖,也開著窗,為什么中國的建筑冬天的時候還要開著窗?

  現在世界20個重度污染的城市16個在中國,何況開窗引來的穿堂風過大,帶來對人體的不適,所以開窗還是關窗,現代建筑的優良標志不光是有好的自然通風,不留通風死角,穿堂風這些還是應該處理的,但是要具備良好的密閉性能,包括門窗、墻體,一切可能成為透氣的部分都要做到越密閉越好,對于居住者采暖季節和空調季節,切記不要開窗。

  因此,開窗和關窗關乎節能,關乎健康,而建筑節能關系到資源、可持續發展,體現為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正確對待開窗與關窗讓我們一起來做宣傳這些理念。

  傳統太陽能建筑關鍵是把建筑物本身作為系統的組成部件,不但反映了當地的氣候特點,而且在適應自然環境的同時充分利用了自然環境的潛能,太陽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使用能耗中的比例大于30%,或基于現狀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上的減排貢獻率大于30%,通過建筑運營可以節約15%,熱水可以節約12%,我想還有我們被動的通風、太陽房等,也就是說通過整體的設計方法就可以達到30%的節能。太陽能建筑的定義和量化指標并不是很難的,而且這樣的定義更符合節能減排的意義和發展方向。我認為,開動節流是我國推進節能建筑的發展之路,太陽能建筑將在建筑資源節約型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太陽能建筑將成為節能省地住宅建設的重要途徑。

  剛才的話題都在說一件事,建筑空調的換氣和建筑的新風量有多大?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我們建筑隊外進行換氣以后,是不是換進來的就是新鮮的空氣呢?如果只是建筑內部和外部空氣進行交換,建筑外部、內部本身不進行交換的時候,這個建筑排出來的廢氣有可能是那個建筑換進來的空氣,到底我們現在呼吸道里的空氣在城市中是怎樣被換進來的?我舉例說明:紐約實際上是一個很生態的城市,從紐約的寫字樓下來,在紐約的中央公園就可以找到野生的野兔種群和狐貍種群。紐約公園是紐約最大的生態公園。這里起到了巨大的生態調節作用和加濕器的作用。這件事告訴我們,城市里的樹只有集合成樹林,樹林集合成森林的時候,才可以發揮生態作用,過去我們研究城市的時候,都只是在說城市里的樹,小的樹是沒有太大作用的,只有樹林才有生態群落的作用。老的林業專家告訴我們,樹沒有種亂,只有亂種。我們看到真正一個好的城市的生態不是指人的生態,而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縫隙。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岳普湖县| 安泽县| 乐山市| 东至县| 英吉沙县| 奉新县| 惠州市| 大荔县| 噶尔县| 大新县| 大足县| 三原县| 哈尔滨市| 醴陵市| 伊金霍洛旗| 桂林市| 三门峡市| 泰顺县| 嘉义市| 泸州市| 罗山县| 饶河县| 融水| 大邑县| 丰镇市| 噶尔县| 讷河市| 青龙| 佛冈县| 兴城市| 亚东县| 临猗县| 东兰县| 灌南县| 利辛县| 沐川县| 泾阳县| 图片| 邵武市| 清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