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噸被封劣質水泥不見了
今年6月26號下午,根據舉報,省質監稽查總隊執法人員對位于海口市海甸三西路海口海甸港進行突擊檢查,經現場初步檢查,發現390噸來自廣西的水泥涉嫌不合格,執法人員當場將這些水泥原地封存,這其中包括35噸的"林珠"牌水泥。經過嚴格檢測,由廣西合浦廣源水泥廠生產的"林珠"牌普通硅酸鹽水泥因凈含量不合格和抗壓強度不合格,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8月21日,當執法人員回頭準備沒收這批水泥時,卻發現被封水泥竟不翼而飛了。
據介紹,這批莫名不見的不合格水泥,生產日期為2007年6月17號,出廠批編號44。事情發生后,本報給予了重點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
被封水泥竟被運到文昌賣掉
為防止不合格水泥流入社會,給我省建筑安全帶來隱患,省質監稽查總隊加緊了追查。今日,該隊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國都市報的報道,對銷售該批水泥的商販造成了巨大壓力,報道刊出幾天后,水泥的海南委托銷售人韓某主動上門,向質監部門交代了不合格水泥失蹤的整個過程。
據韓某講,他是文昌湖山鄉福坡村人,該批水泥真正貨主是廣西的許某,他受許某委托,在海南幫忙銷售,沒有基本工資,根據銷售數量提成收入。該批水泥推銷價為180元/噸,他每噸有3元提成。
韓某講,質監部門將水泥查封時,正趕上自己的母親患重病,他回老家照顧老人,一直到老人去世。這期間,手機沒有信號,所以不知道被查封的消息(后來看到報紙才知道)。韓某講,大約7月28日,一個工仔找到他說,碼頭堆放的水泥已經有些變硬,要盡快處理掉。韓某說,7月29日,他去碼頭實地查看,當時并沒有看到封條,隨后,他聯系了文昌清瀾開發區水泥預制廠,將水泥賣給了該廠,用于制作水泥磚(韓某提供了相關證明)。他稱,當時運出去時水泥只有22噸了,數量減少的原因可能搬運時有所泄漏及風化所致。
質監人員指出,按照國家標準,這批水泥用于水泥磚的制造,不會存在安全隱患,消費者不必擔心。
質監部門表示將從重處罰
真相大白后,質監部門指出,根據我國"質量法"規定,藏匿、轉移、變賣、損毀被質監或工商部門查封、扣押的物品的,處被藏匿、轉移、變賣、損毀物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
本案中35噸水泥已被判定不合格,且貼了封條,竟被人擅自轉移賣掉,質監部門將從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