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廣東佛山九江大橋,一邊尚連接著的橋面呈九十度垂向江面,垮埸的殘缺肢體裸露著似在“天問”,再也沒有了昔日的巍然雄姿和車水馬龍。
大橋中段約兩百米完全塌陷到江中,4輛汽車墜入江中,7名司乘人員以及2名橋面巡橋工人失蹤。如此慘烈的破壞,即非地震也應是戰爭。然而,曾于199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獲得國家優秀設計銅獎,1988年6月正式建成通車的九江大橋,卻被一艘運砂船攔腰撞斷。人們不禁要問,緣何如此“不堪一擊”?
盡管目前相關搜救、事故處理及原因分析仍在進行當中,但對大橋的設計科學與質量缺陷已開始受到質問。據介紹,該大橋作為325國道上的一座特大型橋梁,全長1675.2米,橋面寬16米,其中:主跨為2×160米獨塔斜拉橋,采用塔、梁、墩固結體系,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優秀設計銅獎。讓人質疑的正是,該大橋的設計是“優秀設計”,怎么還是存有先天性的設計缺陷?
專家告訴我們,一般大橋設計時都會規定一個抗撞擊系數,并采取相應的防撞措施。在具體施工時,一般都會采取很多措施防止橋梁受到意外撞擊,或者當橋梁受到撞擊時減輕受損程度。包括在橋墩的上游與下游加上鋼筋混凝土防撞樁,即使船只即使撞上橋墩,其力度也會小很多。雖然,我國目前尚沒有一個有關防撞系數的全國統一標準,但防撞擊設計和措施則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九江大橋在上游或下游加建鋼筋混凝土防撞樁,一艘運沙船要一下子撞斷橋墩就很難?據稱,九江大橋的橋梁是一個連續梁結構,橋梁各自相鎖,連為一體。一旦一個橋墩發生垮塌,就會導致整個橋梁失去平衡,橋面失去支撐,因而斷塌。既然如此,防撞擊橋墩垮塌的設計尤其顯得重要。而不爭的事實是,該大橋在這方面的設計顯然是缺失的。如此撞擊一個橋墩,就導致整個橋梁失衡垮塌的設計何科學之有,何進步之有?
建設質量是否存在“豆腐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一批“豆腐渣工程”。如被洪水沖塌令國家總理怒斥為“王八蛋工程”的長江防洪工程,有被地震檢驗出的“豆腐渣樓房”,還有垮塌的路、橋等等。九江大橋建于同時期,且不到三年完工,是否存在著偷工減料,趕工程進度等質量問題?從橋的斷裂面來看,是在懸索鏈接處齊根斷裂,是否正是造橋的質量證據?類似九江大橋被運沙船撞塌的事件,在全國來講都未曾有耳聞。多名專家懷疑,九江大橋的橋梁結構可能存在問題,或者是設計、施工方面存在質量問題,或者是運營養護不當造成的。(6-16新快報)也有人稱,九江大橋開通至今已逾19年,橋上設施老化也是一個因素。一座特大型橋梁使用壽命不用說百年大計,至少也應該年個半百吧。19歲正值壯年,竟然老化的不堪一擊,恐怕仍然只能說明其生命質量不佳,以至于脆弱腐朽。
管理是否存在漏洞?據媒體披露,事發之前,九江大橋在歷次檢測過程中,均“表現良好”,未發現有任何的安全隱患,最近一次檢測就在今年4月份舉行。讓筆者不明白的是,肇事的運沙船在霧中迷失方向,未走通航主橋孔,而誤入引橋橋孔,也即橋體最脆弱的部分。既然如此,該橋管理方面是否加設了防止航船誤入的提示設計和防誤入設置?顯然沒有。建筑質量,百年大計。不僅關涉國家的財產安全,而且牽系公民的生命安全。佛山九江大橋的設計、質量和養護、管理究竟有無缺陷,是否存在著致命的“內傷”,呈請國家權威部門部對肇事者,對大橋的設計、施工、監理者進行認真地排查,根據存在的問題,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并將處理結果公之于眾。痛定思痛,從而杜絕這類嚴重事故的再次發生,確保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的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