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剛過,由中鐵十三局集團二公司承建的成都地鐵1號線盾構2標,僅用92天順利完成始發井至天府廣場393米區間隧道,成功穿越經委樓,精確進入設計“軌道”,對接誤差僅8毫米,最高紀錄達到每天12.5環,掘進18.75米。
成都是西南地區第一座修建地鐵的城市,中鐵十三局集團第一家進入天府廣場站后,以良好的信譽又于去年3月2日中標成都地鐵1號線盾構2標人民北路至天府廣場區間,隧道左線長2390.3米,右線長2407.8米,總投資2.14億元。這是十三局進入西南的窗口工程,集團公司和二公司都投入了極大的精力。
經過前期監造、運輸、吊裝等一系列努力,“創新號”盾構機于2007年1月28日正式掘進。這個區間最大的難度在中轉站至天府廣場中心,隧道上面是高達18米的四川省經濟委員會大樓。該樓修建于上世紀50年代,磚混結構,沒有基礎樁,地下埋層只有1.3米,是規劃路線中無法避開的“攔路虎”。盾構機掘進隧道距離地面為13米,穿越建筑物的長度為43米。施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整座大樓變形甚至開裂。擺在建設者面前的難題不僅在成都地鐵,在已建成的其他城市地鐵中也不多見。
項目部領導高度重視,實行全體總動員,要求所有人時刻堅守崗位,堅持“快、穩、準”的指導思想,既要保證快速經過大樓,又要保證工程質量,實現盾構機的精確對接。始發之初,項目部就邀請專家“會診”,多次召開論證會,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為確保大樓安全,共打鉆18個注漿孔,每個注孔的直徑為6—7厘米。澆注了100噸水泥,200立方米漿液。經過精心策劃,科學施工,經委樓僅用12天通過,經檢測,大樓只發生7毫米的微量沉降。據成都地鐵公司建設部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家規范標準,中心偏差可以在100毫米之內,人天區間對接誤差8毫米,在全國地鐵建設中是一次超精準的成功操作!”
中鐵十三局集團二公司黨委副書記兼項目經理徐潤澤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他胸有成竹地說:“始發井到天府廣場小區間的安全貫通,為下一步盾構機完成2000余米掘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我堅信能夠打出更快的掘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