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開局以來,江西省九江市散裝水泥辦公室針對農村發展散裝水泥的這一薄弱環節,結合當前開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會同水泥生產企業一道,研究、探索、開拓農村市場的模式,根據商務部《關于加快在農村推廣散裝水泥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在合力開辟農村散裝水泥銷售市場、加強散裝水泥供銷體系建設中,進行了一系列實踐,使農村散裝水泥供銷網絡雛形顯現。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的意見》(贛府廳發[2005]45號)文件指出: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是發展農村散裝水泥的工作薄弱。主要體現在“缺乏農村散裝水泥銷售網點的建設,農村使用散裝水泥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兩個方面。為更好地貫徹落實贛府廳發[2005]45號文件精神,充分認識到農村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的重要性,市散裝辦經過多次到農村實地調研,制定相關措施,鼓勵發展農村散裝水泥。
一是狠抓宣傳。發展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政策宣傳是關鍵。大力宣傳城鄉使用散裝水泥是一項利國、利民、利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舉措。從新聞媒體到用戶進行全方位立體宣傳,使農村用戶了解散裝水泥的相關知識,從而充分認識到使用散裝水泥的好處;對水泥企業和用戶進行點對點、面對面的政策宣講,在另一個層面,企業又向用戶宣講使用散裝水泥的好處。
首先,市散裝辦在《九江日報》全文刊登《九江市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管理辦法》,并印制2萬份有關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的宣傳活頁,夾放在《九江日報》和《潯陽晚報》中送至千家萬戶,起到了家喻戶曉的作用。
其二,市散裝辦邀請相關領導和水泥企業、房地產開發商代表在九江廣播電臺作新聞專訪。
其三,市散裝辦專門制作了3萬只宣傳紙杯,杯體印上相關的宣傳內容,贈送到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有關職能部門和房地產開發商,進行有的放矢的宣傳。
其四,去年10月,在市經貿委的統一部署下,市散裝辦參加全省經貿系統聯動,在煙水亭廣場,開展了一次規模較大的經貿執法月的啟動儀式和宣傳活動。市散裝辦為配合此次活動,專門制作了宣傳欄,印制了大量有關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的宣傳資料,進行現場發送,并指派專人就群眾關心的問題進行現場解答。
二是拓展市場。去年伊始,市散裝辦與各縣(市)經貿委、水泥企業共同商定,在全市周邊各縣(市)、區設立散裝水泥銷售網點作為試點,摸索經驗,并逐步由縣到鄉,由鄉到村一級一級深入。目前已在彭澤、湖口、都昌、星子、德安、瑞昌、武寧以及湖北的黃梅等縣(市)、區的城鄉結合處建立了農村銷售網點20余個。
三是主動讓利。為了更好拓展散裝水泥市場,市散裝辦通過征收“專項資金”這一強有力的經濟杠桿,刺激調節水泥企業和用戶生產、使用散裝水泥。水泥企業則通過內部挖潛,壓縮生產成本,主動以每噸40元左右的差價讓利給終端用戶來鼓勵使用散裝水泥;另一方面鼓勵客戶或司機自籌、自購散裝水泥罐,并與之簽訂協議書,每銷售1噸水泥返回人民幣5元作為自購設備補償,對連續半年月銷售散裝水泥在2500噸以上的客戶,一次性補償7-8萬元,以吸引社會資金的注入來啟動農村散裝水泥市場。
四是咬定重點。以農村在建的公益性基礎工程為突破口,打開農村散裝水泥市場,真正起到以點帶面的宣傳、拉動作用,培育農村發散市場。因此,散裝辦與水泥生產企業一道,派專人與全市各級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進行橫向聯系,了解農村建設重點工程的動態。尤其是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鄉村公路、水利水電、災后重建以及鄉鎮建設等重點項目,散裝辦主動上門進行宣傳,鼓勵建設單位使用散裝水泥。通過征收“專項資金”和價格杠桿進行調節,使建設單位得到了看得見的實惠,真正實現雙方互利、雙贏。因此,九江市日前在建的農村重點工程的散裝水泥使用率均達到90%以上,這對形成農村散裝水泥市場雛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是強化服務。市散裝辦始終鼓勵企業以“樹品牌、重服務”為宗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努力搭好水泥生產企業和用戶的橋梁。一方面主動為用戶聯系、推薦使用散裝水泥,另一方面及時捕捉全國水泥產業的最新動態,加以梳理并反饋給企業和用戶,努力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在對各級重點工程和農村單項工程水泥用量在500噸以上的用戶,除價格優惠外,無償提供散裝儲罐服務并負責免費將流動罐運達到位, 進而建立專人負責跟蹤服務體系。
目前,建成的銷售網點對農村的各項重點工程的供散已成氣候,散裝水泥的使用及銷售量正呈逐月上升勢頭,供應量比去年同期上升135%,發展農村散裝水泥潛力巨大,前景看好。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的意見》(贛府廳發[2005]45號)文件指出: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是發展農村散裝水泥的工作薄弱。主要體現在“缺乏農村散裝水泥銷售網點的建設,農村使用散裝水泥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兩個方面。為更好地貫徹落實贛府廳發[2005]45號文件精神,充分認識到農村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的重要性,市散裝辦經過多次到農村實地調研,制定相關措施,鼓勵發展農村散裝水泥。
一是狠抓宣傳。發展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政策宣傳是關鍵。大力宣傳城鄉使用散裝水泥是一項利國、利民、利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舉措。從新聞媒體到用戶進行全方位立體宣傳,使農村用戶了解散裝水泥的相關知識,從而充分認識到使用散裝水泥的好處;對水泥企業和用戶進行點對點、面對面的政策宣講,在另一個層面,企業又向用戶宣講使用散裝水泥的好處。
首先,市散裝辦在《九江日報》全文刊登《九江市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管理辦法》,并印制2萬份有關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的宣傳活頁,夾放在《九江日報》和《潯陽晚報》中送至千家萬戶,起到了家喻戶曉的作用。
其二,市散裝辦邀請相關領導和水泥企業、房地產開發商代表在九江廣播電臺作新聞專訪。
其三,市散裝辦專門制作了3萬只宣傳紙杯,杯體印上相關的宣傳內容,贈送到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有關職能部門和房地產開發商,進行有的放矢的宣傳。
其四,去年10月,在市經貿委的統一部署下,市散裝辦參加全省經貿系統聯動,在煙水亭廣場,開展了一次規模較大的經貿執法月的啟動儀式和宣傳活動。市散裝辦為配合此次活動,專門制作了宣傳欄,印制了大量有關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的宣傳資料,進行現場發送,并指派專人就群眾關心的問題進行現場解答。
二是拓展市場。去年伊始,市散裝辦與各縣(市)經貿委、水泥企業共同商定,在全市周邊各縣(市)、區設立散裝水泥銷售網點作為試點,摸索經驗,并逐步由縣到鄉,由鄉到村一級一級深入。目前已在彭澤、湖口、都昌、星子、德安、瑞昌、武寧以及湖北的黃梅等縣(市)、區的城鄉結合處建立了農村銷售網點20余個。
三是主動讓利。為了更好拓展散裝水泥市場,市散裝辦通過征收“專項資金”這一強有力的經濟杠桿,刺激調節水泥企業和用戶生產、使用散裝水泥。水泥企業則通過內部挖潛,壓縮生產成本,主動以每噸40元左右的差價讓利給終端用戶來鼓勵使用散裝水泥;另一方面鼓勵客戶或司機自籌、自購散裝水泥罐,并與之簽訂協議書,每銷售1噸水泥返回人民幣5元作為自購設備補償,對連續半年月銷售散裝水泥在2500噸以上的客戶,一次性補償7-8萬元,以吸引社會資金的注入來啟動農村散裝水泥市場。
四是咬定重點。以農村在建的公益性基礎工程為突破口,打開農村散裝水泥市場,真正起到以點帶面的宣傳、拉動作用,培育農村發散市場。因此,散裝辦與水泥生產企業一道,派專人與全市各級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進行橫向聯系,了解農村建設重點工程的動態。尤其是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鄉村公路、水利水電、災后重建以及鄉鎮建設等重點項目,散裝辦主動上門進行宣傳,鼓勵建設單位使用散裝水泥。通過征收“專項資金”和價格杠桿進行調節,使建設單位得到了看得見的實惠,真正實現雙方互利、雙贏。因此,九江市日前在建的農村重點工程的散裝水泥使用率均達到90%以上,這對形成農村散裝水泥市場雛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是強化服務。市散裝辦始終鼓勵企業以“樹品牌、重服務”為宗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努力搭好水泥生產企業和用戶的橋梁。一方面主動為用戶聯系、推薦使用散裝水泥,另一方面及時捕捉全國水泥產業的最新動態,加以梳理并反饋給企業和用戶,努力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在對各級重點工程和農村單項工程水泥用量在500噸以上的用戶,除價格優惠外,無償提供散裝儲罐服務并負責免費將流動罐運達到位, 進而建立專人負責跟蹤服務體系。
目前,建成的銷售網點對農村的各項重點工程的供散已成氣候,散裝水泥的使用及銷售量正呈逐月上升勢頭,供應量比去年同期上升135%,發展農村散裝水泥潛力巨大,前景看好。